1、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A.词人登上高楼凭栏极目远眺,却因目及远方而产生了黯然春愁。
B.萋草、烟光、残照烘托了凭栏词人无处倾诉、不被理解的孤凄。
C.词人为了消释春愁决意痛饮狂歌,但痛饮狂歌后终觉索然无味。
D.词人因思念远方那人而感“衣带渐宽”,身体消瘦,面容憔悴。
2、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各题。
浪淘沙·感事
明 刘基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生机,奠定昂扬的基调。
B.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
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
3、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与的刺激对他来说就变得微不足道。即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贝勃定律的是
A. 重庆人从前不太相信房价每平会超过一万,在得知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动辄每平几万之后,开始习惯了重庆房市的涨价行为。
B. 一直在父母和师长宠爱下成长的孩子,对于陌生人的关心通常觉得理所当然;被父母师长忽略的孩子,容易被一点温暖感动。
C. 小张因为别人送了一件漂亮的首饰,决定去买一件相匹配的衣服,买完衣服觉得还应买个匹配的手袋,买完手袋还想买双鞋。
D. 常送女友红玫瑰的男生在情人节送红玫瑰,女友会想蓝玫瑰更漂亮;很少送花的男生在情人节送女友红玫瑰,女友觉得真美。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动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你,代词)
B.范增说项羽曰(劝说,动词)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动词)
C.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告辞,动词)
不辞辛苦(推卸,动词)
D.越国以鄙远(卑鄙,形容词)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形容词)
5、选出都属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的一组( )
①《六国论》 ②《师说》 ③《伶官传序》 ④《卖油翁》
⑤ 《前赤壁赋》 ⑥ 《阿房宫赋》 ⑦ 《过秦论》 ⑧ 《游褒禅山记》
⑨《岳阳楼记》 ⑩《黔之驴》
A.①③④⑥⑨ B.②④⑥⑧⑩ C.①③⑤⑦⑨ D.①②③⑧⑩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
2019年12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l月23日武汉封城,国家信息中心抓取了近1000万条网络数据,得出武汉封城一周内12万“逆行者”职业的网络关注度。通过分析,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最受关注,接下来是物流司机、解放军和建筑工人,他们奋斗在武汉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
1月24日,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的我国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中国国内首次发布的重要权威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同日,沪研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通过检验。
1月26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近日应急审批通过4家企业4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进一步扩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供给能力,全力服务疫情防控需要。
1月30日,世卫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网的采访时说:“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将有助于加速工作机会回流到北美。”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追踪统计(截至2020年2月4日下午15:30)
全国 | 确认病例 | 疑似病例 | 死亡人数 | 治愈人数 |
| 426 | 23214 | 426 | 675 |
较昨日 | +3241 | +1656 | +65 | +200 |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心。良知告诉人们,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上下一心、一体联动,联防联控,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中国行动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认可,中国力量获得了交口称赞。正如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的文章所指出的,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得到充分显现,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决心和行动,也为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贡献。“这不仅保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也保护了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为阻止疫情向世界蔓延做出了巨大努力,世界进步力量都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世界各国政要的由衷称赞,表达出世界对中国的信心与支持。
环球同此凉热,人间自有真情。迄今已有50多个国家的70多位政要以及近20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通过致函或其他方式,积极评价并支持中方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所作的努力,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韩国、日本、英国、法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匈牙利、伊朗、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11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中方捐助的疫情防控物资已运抵中国,俄罗斯,越南,德国等国政府也纷纷主动捐赠防疫医疗物资。德国中学生齐唱《让世界充满爱》,日本小姑娘90°鞠躬为武汉募拊,俄罗斯民众用汉语为中国加油……无数感人的瞬间,无不是讲述真情交融、命运交织的故事,展现“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情怀。
这是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世界的共同目标。当此之时,世界需要的不是好事者的趁机聒噪,不是狭隘者的偏见和歧视,更不是西方一些媒体乱贴标签、刻意歪曲的不义之行。团结向善才是主流,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所言,在这场疫情阻击战取得胜利之时,历史铭记的不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有各国携手合作应对危机的共同担当。
风雨同舟,中国与世界在一起。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第一时间响应,率先行动,紧急驰援;如今,南非U-Mask公司向中国捐赠医用口罩,科特迪瓦足球运动员亚亚·图雷录制视频为武汉加油,更有非洲最大银行的上万名员工“穿红衣,挺中国”……患难与共,这是世界面对风险挑战的应有态度,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释放的强大感召力。
(摘编自2020年2月4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文化符号是指经过时间沉淀而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是某种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比如中国的龙、书法、京剧、中医、针灸、长城、故宫、儒学等等。瘟疫的文化符号,包括很多艺术家描绘的瘟疫的惨状和瘟疫之后的状况,比如丢勒的《死亡之舞》等等,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们对历史上的大瘟疫有了非常强烈的视觉印象。
穿戴鸟喙服饰的瘟疫医生形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觉形象。这个形象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17世纪的发明。这种形象的瘟疫医生主要是治疗鼠疫患者的医生,其实在医学专业能力和当时的社会地位上,并不算是一流的医生,一般由二流的医生去从事这个行业。据记载,甚至有一位水果商也在瘟疫时期跟市政签约,从事这一职业。
发明防护服的是一位一流医生查理·斯德拉莫。他是路易十三、路易十四的御医。防护服的外层上了一层蜡,使其变得光滑,可以防水、防气。面罩是带有玻璃眼孔的,鼻子是鸟喙状,在鸟喙里塞了香草,稻草和香料。他们手里还会拿着一根魔杖代替手来检查和指导,不需要直接接触病人。防护服使医生在接触病人时和有害气体隔绝开,而被充分保护起来。这说明人们逐渐认识到当瘟疫发生时,空气会被污染、毒害,所以就要把有毒、被污染的空气隔离开。
我们需要以瘟疫,疾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当我们没有亲身经历瘟疫的时候,我们能从哪些渠道来获取相关知识?一方面是通过教育,从医疗知识或者历史学方面获取;另一方面就是文艺作品——它会给我们一个再现情景的直观感受。
瘟疫史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
〔摘编自2020年2月3日《澎湃新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信息中心对武汉封城一周内12万“逆行者”职业的网络关注度的统计分析中,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的人数最多。
B.2020年2月4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统计中,治愈人数大于死亡人数说明武汉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C.材料一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事记的相关内容,能作为材料二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佐证。
D.材料二中齐唱《让世界充满爱》的德国中学生、90°鞠躬为中国募捐的日本小姑娘都属于材料三中瘟疫的文化符号。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行动,中国力量、中国制度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得到充分显现,高度体现了命运共同体意识。
B.以瘟疫,疾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与公开,透明、及时的疫情信息,都是我们获取相关疫情知识与防治经验的渠道。
C.世界的全球化使国际社会成员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团结向善、防控阻击应成抗疫的主流。
D.因为艺术家对瘟疫进行的描绘能转化成为文化符号,所以瘟疫史能够启示我们:瘟疫会使人类既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坚持相互尊重、实现经济互利共赢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意愿,亚太各国命运与共、相互依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
B.整整燃烧了6个多月的澳洲大火,让很多森林资源顷刻之间化为灰烬,使袋鼠、考拉等数亿只动物丧生,有些动物正在面临灭绝的危险。
C.当今世界,不仅经济是全球化的,人类生活的一切都是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面对疾疫,唯有团结协作方能筑起捍卫人类生命的长城。
D.由中国农业农村部牵头的中巴合作灭蝗工作组2月24日已抵达巴基斯坦,实地考察受灾情况,协助巴方尽快制订有针对性的合作灭蝗方案。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7、根据原文,填写文句。
①莫春者,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_____。(《侍坐》)
②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___,___。(《谏逐客书》)
③ 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 ?(《阿房宫赋》)
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六国论》)
⑤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
⑥五花马,_____,呼儿将出换美酒, 。(《将进酒》)
⑦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客至》)
⑧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
⑨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锦瑟》)
⑩六国为秦所灭,秦历二世而亡。在《六国论》中,苏洵指出,六国为强秦长久积累的威势所挟制,不断割让土地,最终走向灭亡。因此,统治者可从六国灭亡史实中吸取的经验教训是“______”。在《阿房宫赋》中,杜牧认为后代统治者哀而不鉴,不肯引以为戒,只能重蹈前人覆辙,即“ ______,______”。
⑪在《蜀相》中,诗人借明媚春景抒发内心忧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①,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候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②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释:①广德年间,宦官专权,吐蕃、回纥不断入侵,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②鱼龙:泛指水族。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长安政局入笔,“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化急促,运用比喻,形象贴切,交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B. 中间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具体写“似弈棋”的内容。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内忧,颈联运用互文、借代手法写外患。
C. 尾联写在这秋江清冷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诗人当前身在夔州之处境。
D. 本诗与《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相同,主要艺术手法相同。二者都写于作者流寓夔州之时,都是借秋天的所见所思来抒发自身的忧国忧民之情。
【2】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B.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C.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D.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人二十岁称“弱冠”,也叫“加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乐府:是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歌体裁。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做“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居士:原指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唐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文人雅士便以“居士”为自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10、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2020,爱你爱你,这本是一个蕴含爱意的数字,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份爱增添了一份慷慨悲壮和沉重坚定。2020年,我们展开了与病毒的较量,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但我们却能在这场战争背后看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此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牺牲。
从疫情爆发到一声令下,党中央迅速做出反应,国家机器高效运转,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1000多万人的武汉一夜封城,9000多万党员成为抗疫排头兵,14亿中国人令行禁止、隔离待命,创造了一天6000多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的记录,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武汉方舱一夜投入使用,每个紧闭的门口都写满坚定,每个鏖战的夜晚都托起黎明。在灾难面前,我们看到的不是杂乱无章、哀鸿遍野,而是忙碌中的井然有序,苦痛中的守望光明。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讲: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鲁迅先生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请你结合材料和现实,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写一封信,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情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格式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不得套作与抄袭,文章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