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是( )
A.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定语后置句)
B.对曰:“将以衅钟”(省略句)
C.良庖岁更刀,割也(判断句)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B.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C.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下列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
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
C.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举)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C.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D.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蜀道难》)
5、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A. 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B.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C. 黄宗英谈到演员赵丹之死时说:“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 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歌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一些诗人对“讲品位、讲格调”没有异议,但提到“讲责任”“讲担当”就未必赞同。有人认为“诗就是诗,不必承担社会历史责任”。“诗以外的任何附加,都会使诗不‘纯’”,于是只封闭在个人空间里,逃避公共空间与大众议题,其实,诗人只有跳出“纯诗”的观念窠臼,摆脱“小我”束缚,增强公共意识、使命意识,才能写出富有风骨的“大诗”。
诗歌要有时代担当。请歌是心灵颤动和诗意传速,但不可能离开特定社会历史语境,如果面对时代和人民“失语”,就只能是阁楼里的低吟浅唱和孤芳自赏。诗歌当面对时代,理解时代,呼应时代,拥抱时代,而不是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成为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诗人的心上附着诗的灵魂,诗人要站在人类精神高地,关注人间疾苦、人民福祉、人类命运。
请歌要有艺术担当。诗有诗的劲道,即便是承载历史文化,也须是诗意的承载,诗歌要关注和表现人民,当然是以诗的方式。在当下诗歌写作中,特别是宏大社会题材诗歌写作中,少数诗歌给人以大而无当、空泛无物的感受,诗歌应有心灵内凝的劲道,否则留下的既不是史,也不是诗,只是一个声力竭的空洞状态。真正有艺术风骨的“大诗”,应发自一个诗人的心灵深处,新时代诗歌应有大格局,关注的不仅是私人空间,还有公共空间,不仅是个人命运,还有人类命运,这才是有大境界、大胸怀,有大爱、大能的诗歌,具体来说,“大”既指书写对象的事件、主题的“大”,也指诗歌语言的大气,当然它不一定使用“大词儿”,而是经过诗性组合之后呈现出高端飞拔的气质,常造一种气场,带来震撼效果。此外,还应有大结构,开阖有度,兼具创新性,充盈着昂扬的气势和气魄。
诗歌要有社会历史担当。这不是要求每个诗人在大事件诗歌写作中复述新闻、图解政策,也不是希望诗人在书写大事件时被叙事、细节所裹挟,而是要表达诗性体验,传递人生经验,在烟火中求真味,于坦率中求蕴藉。
诗歌对社会历史有担当,就要经得起批评。诗歌是精神食粮,要像保障食品安全一样,分清楚哪些有利成长,哪些有害健康,从而趋利避害。诗歌只有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批评”,才可能成为经典并世代流传。对社会历史负责,诗歌还要引导趣味,不是建“奇花异石”的“盆景”,而是耕耘肥沃的广阔大地。诗歌需要大众化,以“诗”为前提的大众化,不是一览无余、毫无蕴藉的浅显化,其要义是加强优秀诗歌在大众中的传播和赏读,让写作和阅读共同承担新时代诗歌的使命。
(摘编自胡丘陵《新时代诗歌要讲担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诗人认为诗歌应“讲品位、讲格调”,因而不赞同其“承担社会历史责任”。
B.诗歌要有艺术担当,这意味着诗歌既要承载历史文化,也要关注和表现人民。
C.诗歌是不是有大格局,这取决于诗人是不是有大境界、大胸怀,有大爱、大能。
D.诗人在书写大事件时,应传达出自己的感受,而不一定过多地拘泥于叙事本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一些诗人对诗的狭隘认识为立论的事实基础,引出了“讲担当”的必要。
B.文章从时代、艺术、社会历史三个方面论述诗歌的“讲担当”,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末段采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形象地论述了诗歌如何才能对社会历史有担当。
D.文章指出诗歌的社会历史担当要经得起批评,并据此对诗歌大众化作出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纯诗”与“大诗”格格不入,无法“讲担当”,在新时代我们应当予以摒弃。
B.诗歌是心灵颤动和诗意传递,阅读诗歌可以使读者与诗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C.诗人应立起人类精神高地,与时代接轨,为人民发声,否则就难以写出“大诗。
D.那些能够成为经典并且世代流传下来的诗歌,一定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批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其中四题作答)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称赞屈原的《离骚》文章内容看似平凡却意义重大深远。
(2)“孝亲”“忠君”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李密在《陈情表》中承诺先尽孝后尽忠,并立下“________,________”的誓言,表达忠君之情。
(3)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登高远望,借“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晚秋季节金陵“江清峰绿”的宏大景象。
(4)苏轼的《石钟山记》质疑了“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凭主观猜测进行判断的做法,表明了写作意图。
(5)《小雅·鹿鸣》篇,以鹿鸣起兴后,写四方贤才光临之时乐音交奏宴请宾客场面,借此表达作者对人才的渴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忆少年
曹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伤春词,实际抒发的是念旧怀人之情——旧地重游,景色如昔,可是往日的酒伴不能一同游宴了。抚今追昔,于是引起了对同游者的怀思,字里行间传达出无限深情。
B.任何人都曾有过欢乐赏心的事,但时过境迁,良辰不再,往日的欢快事,回头来看就已是陈旧的痕迹。“想前欢,尽成陈迹”明显紧承上句而来,且从中可以窥见《兰亭集序》的影子。
C.词的含义清晰,落点在告诫后人珍惜光阴,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事事,正如白居易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全词语言平易精练,通俗易懂,无矫揉造作,一气呵成。意境清幽,于淡雅中抒浓郁真挚之情,深沉哀婉,情韵悠长。
【2】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试与本词结尾“把阑干暗拍”比较,谈谈两词在表现手法与情感上的异同。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明亮,字文德,平原人。性方厚,有识干,自给事中历员外常侍。延昌中,世宗临朝堂,亲自黜陟,授亮勇武将军。亮进曰:“臣本官常侍,是第三清①,今授臣勇武,其号至浊。且文武又殊,请更改授。”世宗曰:“今依劳行赏,不论清浊,卿何得乃复以清浊为辞!”亮曰:“圣明在上,清浊故分。臣既属圣明,是以敢启。”世宗曰:“九流之内,人咸君子,虽文武号殊,佐治一也。卿何得独欲乖众,妄相清浊。所请未可,但依前授。”亮曰:“今江左未宾,书轨宜一。方为陛下授命前驱,拓定吴会。官爵陛下之所轻,贱命微臣之所重,陛下方收所重,何惜所轻。”世宗笑曰:“卿欲为朕拓定江表,揃平萧衍,揃平拓定,非勇武莫可。今之所授,是副卿言。辞勇及武,自相矛盾。”亮曰:“臣欲仰禀圣规,运筹而定,何假勇武,方乃成功。”世宗曰:“谋勇二事体本相须若勇而无谋则勇不独举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必须兼两乃能制胜何得云偏须运筹而不复假勇乎”亮曰:“请改授平远将军。”世宗曰:“运筹用武,然后远人始平,卿但用武平之,何患不行平远也。”亮乃陈谢而退。后除阳平太守,清白爱民,甚有惠政,声绩之美,显著当时,朝廷嘉其风化。转汲郡太守,为治如前,誉宣远近。二郡民吏,迄今追思之。卒孝昌初,赠左将军、南青州刺史。初,亮之在阳平,属相州刺史中山王熙,起兵讨元叉。时并州刺史城阳王徽亦遣使诣亮,密同熙谋。熙败,亮诡其使辞,由是徽竟获免。二年,诏追前效,重赠平东将军、济州刺史,拜其子希远奉朝请。
①北魏的官制等级.下文的“浊”与之相对
(选自《魏书•列传良吏七十六》)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谋勇二事/体本相须/若勇而无谋/则勇不独举/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必须兼/两乃能制胜/何得云偏须运筹而不复/假勇乎
B. 谋勇/二事体本相须/若勇而无谋/则勇不独举/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必须兼两乃能制胜/何得云/偏须运筹而不复/假勇乎
C. 谋勇二事/体本相须/若勇而无谋/则勇不独举/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必须兼两/乃能制胜/何得云偏须运筹而不复假勇乎
D. 谋勇/二事体本/相须若勇而无谋/则勇不独举/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必须兼两/乃能制胜/何得云/偏须运筹而不复假勇乎
【2】对下列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纪年方法。本文的延昌、孝昌都是帝王年号,后者如《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B. 黜指官职的废除,陟指官职的提升。古代表罢免官职的词语还有罢、免、夺、削籍等,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还有拔、擢、晋、加等。
C. 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江左即江西;表,外也,江表意即长江之外,泛指长江以北地区。
D. 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天子为请,故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后奉朝请也用来指古代朝廷给予闲散大官优惠待遇的官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亮进言,请求改授“清”类官职。他担任员外常侍后,因被授予勇武将军职位,就进谏世宗说这个官职称号非常“浊”,并提出改换其它官职。
B. 明亮有远识,更有运筹帷幄之才。在经过君臣一番“勇谋”之辩后,世宗暗示只要明亮运筹帷幄使用武力平定远方,就授予他“平远将军”职位。
C. 明亮性情方正敦厚,誉名远扬。他治理过的州郡的民众官吏仍还在回溯往事怀念他,朝廷在他死后依据其生前政绩追赠他为左将军、济州刺史等。
D. 明亮处事有城府,善于全身保人。中山王熙讨伐元叉,城阳王徽的使者到明亮处同熙秘密谋划,事败后,明亮隐瞒使者之事,城阳王徽由此免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九流之内,人咸君子,虽文武号殊,佐治一也。
②后除阳平太守,清白爱民,甚有惠政,声绩之美,显著当时,朝廷嘉其风化。
10、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中推动科学与文明的进步。面对广阔的世界,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动我们不断追求,努力发现。
对“好奇心”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