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成都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B.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宴席中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项王、项伯东向坐”,体现了项羽、项伯尊贵的地位。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晋侯”“秦伯”中的“侯”“伯”都是爵位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 2、下列加点实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雨雪霏霏   雨雪:下雪。雨这里作动词。

    B.我有亲父兄 父兄:偏义复词,这里指哥哥

    C.枉用相   存:问候,怀念

    D.后世人   谢:感谢

  • 3、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

    A. 颜色不少变 B. 都督诸路军马 C. 其实百倍 D. 为魏之私人

  •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恨:极其遗憾

    B.以手抚膺长叹 坐:坐下

    C.坐促弦弦转急 却:退回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偏僻:偏激,不端正。

  • 5、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有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有些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始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孟浩然的疏离

    ①“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

    ②《夜归鹿门歌》是孟浩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特色,用闻一多先生话来说就是:淡到看不见诗。起笔平平写去,从黄昏喧闹的渡口,到月下寂寥的松径,似乎不过是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转换;前后平仄两组韵脚把诗切割为两个部分,照应了时空转化;作为过渡的“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一句,平淡的叙述中,同样让人感到“切割”的意味:诗人仿佛正把自己从喧闹的尘世中剥离出来,投身于另一个寂静而不免于荒凉的世界。

    ③在孟浩然的诗集里,这种与世间疏离的感觉随处可见。孟浩然诗歌的取材,比诸其余盛唐诸大家,未免狭隘,除了他精擅的山水诗之外,差不多就是一首一首的送别诗了。读者可能会注意到,这些诗里,一如“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的意境,“君”如何如何,“我”如何如何,这样的比照,时常跳出。这虽是送别诗套数,在所存无几的孟浩然诗作中,用得未免也频密了点: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送友人之京》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④这些诗句里,青云与青山,水国与京华,“君”与“我”的剥离,似乎不仅在眼前的旅途,而在于他们的人生目标根本背道而驰。若把“君”看作入世者,那个“我”自然成了避世者;前者准备“兼善天下”,后者准备“独善其身”。“我”对“君”的心态也颇可玩味。《鹪鹩赋》乃是张华所作,赋前序云:“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以“鹪鹩赋”对“王佐才”,既有谦抑之态,又有自得之情;以“乘槎客”对“失路人”,自得之情更是宛然。

    ⑤闻一多说:“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巢、由与伊、皋,江湖与魏阙,永远矛盾着,冲突着,于是生活便永远不谐调,而文艺也便永远不缺少题材。”他认为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这项矛盾在他身上并不太显著。他举“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为例,赞扬孟浩然止于羡鱼而并不结网,是难得的一贯,超出他的时代。

    ⑥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恰作于孟浩然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同时他还写下“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书怀贻京邑同好》)这类句子。其实,那个“羡鱼”而不“结网”的姿态,恰是孟浩然矛盾行止的最佳写照。

    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从前那些诗人们的作品里,每每颠倒了过来,或者说,诗中所表达的理想时常与他们现实的身份形成反差——穷时幻想兼济天下,达时渴望退步抽身。对与孟浩然同时代的诗人们来说,功名富贵是一种正大光明的追求。李白入京求官时,会大方地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张九龄功业极盛之时,诗作表达的反而都是恬淡之情、归隐之志。孟浩然呢?他并非没有入世之热望,却又始终不肯、不敢或者不能放弃出世的姿态。他不曾经历大进大退、大起大落的跌宕,而是把身形凝固在了提步将迈不迈的一瞬。

    ⑧关于他的那个著名传说,似乎是他这种“两头不着”的境况的写照: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⑨因友人引荐而忽然有了“面圣”的奇遇,朗诵的却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不但“明主”不悦,“故人”也不见得欢喜。联系到他后来终于没能留任张九龄幕府,这究竟是自觉的选择,还是背运的笑料,真是难说得很。

    ⑩要说谁最好地“解决”了出世入世的矛盾,那一定不是孟浩然,而是王维。荣与辱,进与退,王维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拥有的都拥有了,该看破的也都看破了,所以他暮年诗作里的恬淡是真恬淡。孟浩然的恬淡里仍然有焦灼:“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孟浩然是幸运的,他不曾经历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流离,不曾经历李白暮年流放夜郎的狼狈,甚至不曾经历王维身陷贼中的尴尬,他生死河山全盛时。但也因为他总是提步又止,不曾真真切切的去“走上一遭”,他与“外面”的世界始终疏离。不够丰富的人生与对世间有限的关照,确实限制了他的创作。我们不能不欣赏他那些精妙自然的篇章,但如以现存诗作而论,则不免于单调。一些诗意,有类一桶水倒来倒去。他与王维齐名并尊,但王维诗从体裁、题材到意象丰富变化,都非他能及。

    1第②段中提到“平仄两组韵脚”,其中“平声”的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④段内容看,孟浩然觉得自己与“鹪鹩”的相似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⑤—⑦段中作者的观点和闻一多并不一致。闻一多认为孟浩然__________________;而作者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题目中“疏离”表现的是孟浩然始终不愿与现实社会妥协的品质节操。

    B.孟浩然诗歌创作取材比较狭隘,原因是他只精擅山水诗和送别诗。

    C.从孟浩然“面圣”的奇遇中我们可以看出孟浩然是一位不愿趋附权贵的的君子。

    D.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中的不足进行了理性客观的分析。

    5就本文来看,孟浩然的诗歌成就比不上王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第(11)段画线句“一些诗意,有类一桶水倒来倒去。”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血色罗裙翻酒污。

    (4)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

    (5)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6)彤管有炜,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背西风,酒旗斜矗。

    (8)__________________,户盈罗绮。

    (9)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完成各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谦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节选自《廉颠蔺相如列传》)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勾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节选自《苏武传》)

    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现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鹭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节选自《张衡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如车避匿   引:调转。 B. 虞常 论:判罪。

    C. 空以身草野   膏:肥料 D. 公府不就 辟:征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B. 复举剑拟 填然鼓,兵刃既接

    C.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蒙故业,遗策

    D. 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蓠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舍人,是随待在王公贵族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B. 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且鞮侯单于”中的“且鞮侯”是单于名称。

    C. 孝廉,是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他们被举荐任以官职。

    D.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文: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啊。

    B.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妆为见?

    译文: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你要见我做什么?

    C.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译文:虽然才华比世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D.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译文:汉安帝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授予他郎中的官职,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73年,中国农业大学留学归来的“洋博士”辛德惠与石元春等人来到曲周,开始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旱涝盐碱地综合治理”研究,辛德惠曾说“谁来养活中国人,只有靠我们自己才能解决这个问题”。46年来,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们一代接着一代来到曲周,留在曲周,奉献曲周。如今,曲周从“盐碱地”到“米粮川”,成为了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