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遂宁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三江而五湖 B. 倡优所蓄

    C. 浴乎沂,乎舞雩 D. 奚以之九万里而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卒不忍独其身 ②当亦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③汝幸而我 ④分之日可以死  ⑤吾老以及人之老

    A.①/③⑤/②/④ B.①⑤/②/③/④

    C.①⑤/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 3、尽管有这么多的花费和麻烦,汽车( )

    A.却比任何其他东西都更被人们所喜爱 B.比任何其他东西都更被人所喜爱

    C.更比任何其他东西却被人们所喜爱 D.却比任何其他东西都更所喜爱被人们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夫列子御风行   吾尝跂望矣

    B.辩乎荣辱境   二虫又何知

    C.于世   意常在沛公也

    D.此虽免行   则王许之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撤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C.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D.婚姻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我们切不可马马虎虎,随意而为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假如推选中国地名中的最美汉字,一定非“阳”字莫属。有人曾对现今省会、地级市和区县级地名进行统计,带“阳”字的地名多达117个。其中两个省会城市为贵阳、沈阳,地级市有南阳、岳阳、资阳、辽阳、揭阳等19个,再小一级的阳字地名更多达96个。而且,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古董”,有的甚至沉淀了几千年。对那些带有“阳”字的地名,古人也是极为挑剔和讲究,最典型的是洛阳。洛阳是块风水宝地,北有邙山,南有洛水,双阳之地,山川形胜,历朝历代都是皇帝的心头好,而洛阳的名字也十分纠结。洛河古名雒水,所以战国时,被取名“雒阳”。雒从火。秦时,五行之说渐起,秦始皇按“五德终始”进行推理,认为秦代周,应为水德,因此改为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东汉尚火德,复名雒阳。三国时魏的德运为土,认为“水得土乃流,土得水而柔”,遂复改为洛阳,后世沿用至今。

    (摘编自堇青《一阴一阳之谓道》)

    材料二:

    近段时间以来,一部以“猜地名”为主要形式的电视节目,在民众中间引发了一场“全民猜地名”的热潮。专家表示,地名是社会交流交往的基础信息,也是重要文化载体。解读地名活动受到持续关注,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坚定社会大众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尝试。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认为,地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但许多人对它的认知停留在表面。“我一直认为,行走在地名里,就是走在历史里。比如,走在深圳的地名里,就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里;走在南京的地名里,就是走在六朝古都2000多年时光长河里。”胡阿祥这样看待地名的含义。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共收集地名1200多万条。可以说,每一条都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民政部正在推进修订《地名管理条例》,拟对规范地名管理,保持地名稳定、保护地名文化等做出一系列新规定。“此次解读地名的兴起也将对规范地名管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等工作产生促进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认为,解读地名热潮的基础是近年来学习传统文化兴趣的回归。他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地名“玉门关”为例指出,很多人知道玉门关这个地名,但有关东汉时期军事家班超与玉门关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我们看似在解读地名,实际上是在解读地名背后的人、文化和生活,以及我们的情感。”康震说。

    (摘编自《从解读地名热看文化自信》,新华网2019年12月19日)

    材料三:

    12月9日,在察院弄机关宿舍大门边,靖江市竖起该市首块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察院弄”。

    石碑上半部分采用汉白玉材质,底座则为花岗岩材质。石碑正面上半部分刻有“靖江市历史文化地名察院弄靖江市人民政府二0一九年”等字样,背面的红色碑文介绍了“察院弄”地名的来历,并有“清代曾任户部侍郎郎中、绍兴知府的朱熙即居此巷”等信息。靖江市民政局地名办公室主任高峰介绍,该市首批共计18块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将陆续竖立,包括白衣堂、戏鱼墩、弯腰沟、正东圩、旧志五桥、炮台圩、八圩渡口、范家石桥、礼士桥、小关、宋家市、盛家大厅、胜利街、朱大路、布市里、玉带河、巽河等。

    靖江市文化专家黄靖说,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承载着历史信息的地名有的逐渐消失,有的因口口误传而被更改。竖立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可以将地名“凝固”下来,留住文化记忆,传承文化根脉,增添人文景观,寄托现代人的一份乡愁。

    据了解,2018年4月,靖江市政府确定并公布第一批靖江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共50条。2019年6月,靖江市政府确定并公布第二批靖江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共45条。对进入名录的95条地名,该市依据《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和文件规定进行管理、保护和利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优先延续、保留和规范使用。对部分极具历史价值、文化底蕴的历史地名,采取设立保护标识的方式加以保护和宣传。

    (摘编自《靖江竖起首块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新华日报》2019年12月1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字地名的大量存在,反映了中国古人对“阳”字的喜爱,这既是几千年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

    B.洛阳地名几经变动,说明中国古人对地名极为挑剔和讲究,秦代以后的更名体现出古人对阴阳五行之说的重视。

    C.解读地名的热潮与大众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日益浓厚密不可分,此活动是新时期坚定文化自信的新尝试,也将促进地名文化保护工作。

    D.在城市化进程中,只要对城市地名进行保护,就能留住城市的文化记忆,传承文化根脉,寄托现代人的一份乡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猜地名”电视节目在民众中间引发的“全民猜地名”的热潮,是近年来学习传统文化兴趣的回归,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

    B.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认为,地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现代人大多能从地名中读出历史的底蕴。

    C.北师大康震教授认为,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玉门关”的解读,实际上是解读“玉门关”背后的人、文化和生活以及情感。

    D.靖江市文化专家黄靖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承载着历史信息的地名有的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口口误传所致。

    3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出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的措施。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论语》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以德,齐之以礼,_________________

    (4)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5)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侧面描写衬托蜀道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与“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该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为子贡解释“恕”的意义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认为《离骚》虽然内容细小但旨趣极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内容却很深远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题乌江亭》一诗中认为江东英才良多,可助项羽东山再起,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桑叶凋落比喻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用香草作比喻说明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希望当权者任人唯贤,与龚自珍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实甫《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设问手法,渲染离别伤感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中表明词人收复失地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北方敌人来势汹汹,频频冲击我方边城的紧急军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阆水歌

    (唐)杜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①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注)①胜事:胜景。

    1首联以“_________”二色因依,写出嘉陵江不同一般的水色,引起观景兴致。

    2明代王嗣奭《杜臆》一书中说:“阆中胜事,总结上文,而赞云‘可肠断’。”请赏析作者如何描绘阆中胜事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汉方欲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译,抵康居,康居传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留岁余,还,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骞为太中大夫。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是后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因言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是断匈奴右臂也。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可使,使遗之他旁国。骞跃至乌孙,乌孙国分,王老,其大臣皆畏胡,不欲移徙,王不能专制。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田及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还到,拜为大行,列于九卿。岁余,卒。其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之。

    (节选自《史记大宛列传》)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汉方欲灭胡/以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 康居传大月氏/以天下之士

    C. 可使,使遗之他旁国/有狼当,人立而啼

    D. 外围由此之/言必,行必果

    2下列选项中文言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张骞,汉中人/刘备天下枭雄

    B. 若欲何之/沛公安在

    C. 复为匈奴所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D. 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求人可使报秦者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B.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C.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D.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元是汉武帝的笫一个年号,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年号是帝王正统的标志,也是古人用来纪年的方式。

    B. 单于处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C.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官职,一股用于升任高官。古代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还有晋、拔、陟、超擢、左迁等等。

    D. 持节: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文中副使均持节,是为方便派遣出使各国。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骞坚毅守节,主动应募出使联合月氏,遭匈奴拘留十几年,虽受善待,仍坚守汉使职责不肯投降。

    B. 张骞忠勇机智,不仅抓住机会成功到达月氏,还趁匈奴内乱逃返汉朝,出使百余人仅夫妻二人得还。

    C. 张骞出使乌孙虽未达成目标,但通过派遣副使顺道出使大宛、康居等国,使西北国开始与汉朝来往。

    D. 张骞之后前往西域各国的使者都称博望侯,以此取信于外国,可见张骞在西域各国中的巨大影响力。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2)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0月6日,山西省某村发布一则“最严村规”:10月1日起,该村不允许过满月、一周岁生日、六十岁生日、搬家宴请等,葬礼不准披麻戴孝、不准进行祭奠活动、不准送花圈纸扎等,一切从简,杜绝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凡有以上情况,全体村民不准前去参加,否则,道德银行的星级积分给予降级,贫困生、转学、上户等手续不予办理。村规一经发布,便引发了网友的激烈争论,有的表示赞成,认为村里名目繁多的应酬让人不堪重负,应该禁止。也有人表示反对,移风易俗无可厚非,但没有了人情往来,何谈和谐社会?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村村委会李主任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