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对这两门外语都很_________,而且都是自学的。
②在光彩夺目的背后其实_________着更多的焦虑,而这些焦虑来自多个方面。
③一男子在公交车上将司机的头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_________的流氓行为,必须依照法律严惩不贷。
④要以开放的胸襟、深沉的眼光、客观的态度,对中国新诗进行_________。
A.熟悉 压抑 不可思议 估计
B.熟悉 压制 不可理喻 估量
C.熟习 压制 不可思议 估计
D.熟习 压抑 不可理喻 估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乖张:偏执,不顺
噫吁嚱,危乎高哉 危:危险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空、徒然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挡住
B. 玉露凋伤风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凋:使草木凋落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去:前往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作客:去别人家做客人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悌:敬爱兄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归咎
D.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爱:爱护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传记
3、对课文有关内容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擅长写乐府体裁,是因为乐府格律较严,也较讲究韵律,能体现高超的艺术手法。
B.《秋兴八首(其一)》中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落泪。
C.《咏怀古迹(其三)》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D.《登高》中诗人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到志不得伸,归结时事艰难,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4、下列语句完全不符合《六国论》原文的一项是( )
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以事秦之心理天下之谋臣,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不得下咽也。
D.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 )
①铁骑突出刀枪鸣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恬然自安
④曲终收拨当心画 ⑤整顿衣裳起敛容 ⑥曲罢悯然
⑦相逢何必曾相识 ⑧老大嫁作商人妇 ⑨今漂沦憔悴
A.①③④⑦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⑨ D.④⑤⑦⑧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1】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黛玉关于读书的回答既写出了她的谨小慎微、留心在意,也写出了她的敏感自尊、讨好取巧。
B.宝玉问黛玉有没有玉是因为他认为今天神仙似的妹妹也应该有玉,却没有,然后狠命摔玉,认为佩戴的玉不是好东西。
C.“摔玉”既表现了宝玉在家中所受的娇惯,也透露出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
D.贾母的先“搂”后“哄”,后来的“亲与他带上”,体现了贾母对宝玉的无比疼爱和娇纵。
【2】《红楼梦》中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形神兼备,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选文中举例说明。
7、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________,_______。”
(6)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通过对主人公动作的描绘,抒发主人公不被人理解、苦无知音的悲愤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7)《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绘音乐间歇时余意无穷、引人愁思的境界和自己独特的感受。
(8)苏轼《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9)柳永的《雨霖铃》中常被用来表现亲朋洒泪而别、欲语难言的感人场面的名句:“________,_______。”
(10)黄庭坚在《东坡先生真赞》里写道:“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酒表达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偶书[注]
王安石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注】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后因守旧派反对,王安石请罢相,出知江宁府。本诗是王安石就任江宁府后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洗”表达了在看见这场雨冲洗污浊世界之后的爽快之情。
B.“南亩东郊”的欢欣鼓舞照应首句的“甘泽”,证明了这是一场好雨。
C.颔联说大地的收成取决于上天,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感恩之心。
D.风雷停歇,浮云消散,雨后凉气进入窗户,令人感到悠然闲适。
【2】诗歌最后两句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B.乃辞谢固请 谢:推辞
C.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佯:假装
D.卒廷见相如 廷:在朝廷上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蔺相如“智斗秦王”的一项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相如持其璧睨柱 ③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④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⑤遂许斋王日 ⑥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⑤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理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假托“璧有瑕”将璧收回;然后将赵王的“修敬”与秦王的“甚倨”进行对比,当面斥责秦王无理无信。
B.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向秦王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两个条件,以获得回旋的余地
C.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背信弃义是秦的惯用伎俩,并表明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决心,使得秦王无可奈何。
D.秦王的左右想把蔺相如拉去杀掉,但秦王决定不杀相如,是因为他觉得杀掉相如既得不到和氏璧,又影响与赵国的关系,同时会失掉天下人之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年一度的新闻热词评选,最能体现人们对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国际风云变幻的关注。XL网络评选出的词语有:生态、网络、人工智能、华为、边境对峙、五四运动、和平、污染、金钱、难民、“燃”系青年。
对此,你怎么看?请选取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联系。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