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资阳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有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鼓瑟(稀疏)

    B.春服既成(指夹衣或单衫)  冠者五六人(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C.童子五六人(少年,不到20岁的人)  而归(唱歌)

    D.点也(介词,和,同)  三子者之言何如?”(三个孩子)

  •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一样,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_______,风土民情与传统民俗_______。传统文化就这样丝丝缕缕浸入人们心田,融入民族性格。中国文化向来讲究_______,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使其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时光流转, ,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

    A. 水乳交融   相得益彰 包罗万象 物是人非

    B. 水乳交融   交相辉映 兼容并蓄 物换星移

    C. 浑然天成   相得益彰 包罗万象 物换星移

    D. 浑然天成   交相辉映 兼容并蓄 物是人非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人之力而敝之

    B.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冰,水为之,而寒

    C.若不阙秦,将取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

    D.皆出于此乎  吾还也

  • 4、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恐前语(暴露)  前以降及物故(死亡)  扶辇下(殿阶)

    B.凿地为(炕)  服匿(盛酒酪的瓦器)  果张胜(招供)

    C.伏斧请罪(砧板)  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之二策(平均)

    D.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  匈奴诡言武死(欺骗说)  具自陈(方法)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达尔文花费20年心血写成巨著《物种起源》,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界三大发现之一。

    B.他们渊博的学识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成为让我受用终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鞭策我,激励我。

    C.针对网友对甘肃双色球大奖是否作弊的怀疑,甘肃省福彩中心宣传部长李部长表示,质疑是没有根据的,不可能出现作弊的情况。

    D.今日中国人,不再视竞争如敌对,视落后如失败,视空手而归如羞辱,因为他们相信,一个强大国家的内涵无需用金牌奠基,一个洋溢人性光辉的民族更具魅力。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   后父的老

    刘亮程

    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已经老了,我们一家养着奶奶的老,给她送终。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现在我五十多岁,先父、后父都已经不在,剩下母亲,她老成奶奶的样子了,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真正到了前面光秃秃的没了父母,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那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老了。

    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记得有一年,我陪母亲回甘肃酒泉老家,在村里看望一个叔叔,院门锁着,家里人下地干活去了。等到大中午,看见两个老人扛农具走来,远看着一样老,都白了头,一脸皱纹。走近了,经介绍才知道,是叔叔和他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一个八十多岁,活成一对老兄弟,还在一起干农活。

    我父亲没有和我一起老。

    我8岁时父亲去世,感觉自己突然成了大人。13岁时,母亲再嫁,我们有了后父,觉得自己又成了孩子,终于又有了庇护。后父的父母走得早,他的前面光秃秃的,就他一个人,后面也光秃秃的,无儿无女。我们成了他的养儿女,他成了我们的养父。

    我18岁时,有一天,后父把我和大哥叫在一起,郑重地给我们交代一件事。后父说,我已经50岁的人了,你们两个儿子,该操心给我备一个老房(棺材)了。这个事都是当儿子要做的。说后面的张家,儿子早几年就给父亲备好了老房。

    备老房的事,在村里很常见,到一户人家院子,会常看见一口棺材摆在草棚下,没上漆,木头的色,知道是给家里老人备的,或是家里老人让儿子给自己备的。棺材有时装粮食、饲料,或盛放种子,顶板一盖,老鼠进不去。

    我们小时候玩捉迷藏,也会藏进老房里,头顶的板一盖,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外面的声音瞬间远了,待到听不见一丝声响时,恐惧便来了,赶紧顶开盖板爬出来。

    家里的老人也会躺进去,试试宽窄长短,也会睡一觉醒来。

    其实这些老人都不老,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样子,因为送走了前面的老人,自己跟着老上了。

    老有老样子,留胡须,背手,吃饭坐上席,大声说话。一般来说,男人五六十岁便可装老了,那时候儿女也二三十岁,能在家里挑大梁,干重活。装老的目的,一是在家里在村里塑造尊严,让人敬;二是躲清闲,有些重活累活,动动嘴使唤儿女干就可以了。

    也是我18岁那年,后父开始装老,突然腰也疼了,腿也困了,有时候抽烟呛着,故意多咳嗽两声。去年秋天还能背动的一麻袋麦子,今年突然就不背了,让我和大哥背。其实我们两个的劲加起来,也没他大。

    我后父打定主意,要盘腿坐在炕上,享一个老人的福了。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大哥外出开拖拉机,我外出上学,留在家里的三弟四弟都没成人,指望不上,后父只好忘掉自己已经50岁的年龄,重活累活都又亲手干了。

    后父吩咐我们备的老房,也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做。

    后父活到84岁,走了。

    距他给我和大哥交代备老房那年,已经过去34年。

    后父去世时我在乌鲁木齐,晚上12点,家人打来电话,说后父走了。我们赶紧驱车往回赶,那晚漫天大雪,路上少有车轮,天地之间,雪花飘满。

    回到沙湾已是半夜,后父的遗体被安置在殡仪馆,他老人家躺在新买来的棺材里,面容祥和,嘴角略带微笑,像是笑着离开的。

    听母亲说,半下午的时候,后父把自己的衣物全收拾起来,打了包,说要走了。

    母亲问,你走哪去,活糊涂了。

    后父在生产队时赶过马车。在临终前的时光里,他看见来接他的马车,要把他接回到村里。可是,我们没有让马车把他接回村里。我们把他葬在了县城边的公墓。

    但我知道,他的魂,一定被那辆马车接走,回到了故乡。在离县城70公里的老沙湾太平渠村,后父家荒寂多年的祖坟上,他几十年前送走的老母亲的坟墓旁,一定有了一串轻微的脚步声,一个儿子回到了那里。

    (选自《新华文摘》2019年第17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回老家时看到叔叔和其父到年老时都白了头,一脸皱纹,像“兄弟”一样,这样的父子关系就是作者理想的父子关系。

    B.村里人将提前备好的“老房”摆在院子里,老人也会试躺,可见村民们在活着的时候就比较重视“老”,对于谈“老”并不排斥。

    C.很多人家在老人健在时就备好寿材,而直到后父去世时,我也没有给他备寿材,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渲染了后父去世时的凄凉。

    D.文章写奶奶、父母、后父的“老”,以及老家备老房的习俗,意在告诉读者“老是人生的最终归宿,应该坦然接受”。

    2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后父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3请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伶官传序》中,作者在总结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2)在《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这两句也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3)李白在《桃花园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力夸赞在座的各位堂弟。

    (4)《阿房宫赋》中,作者批判秦始皇暴殄天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中表明词人收复失地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北方敌人来势汹汹,频频冲击我方边城的紧急军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2)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飞天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的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而一去不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填五句)

    (1)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

    (2)____________________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3)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5)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7)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8)_____________________,形 影 相 吊。(李密《陈情表》)

  • 11、在空格中填入相应文句。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 ”写刘裕北伐时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的气势。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 ”两句,承上启下,为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结尾,并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人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深秋山水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刘昚虚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注)①扬子江:长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扬子津南对京口。②越乡:此处是对东南地区的泛指。③京口:古城名,今江苏镇江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木叶纷纷下”一句,诗人在“木叶下”三字中嵌以“纷纷”二字,突出了落叶之多,与“暮秋”这一节候契合,遣词用字生动、准确。

    B.“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中,从视听角度写诗人的愁绪。“况复久”“亦何长”叠加感叹,使愁绪更加深沉,使感情更加真挚饱满。

    C.“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作者想象友人孟浩然在襄阳吹奏笛子,表达对自己的思念。“寒”字运用通感,写出笛声的凄咽,感情深沉。

    D.“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表现江、汉两地之人的情思相牵,“劳”字,更体现出思念之切,“遥相望”给人留下了悠远的余味。

    2诗歌九、十两句和最后两句不断变换角度表达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 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云气,负青天, 然后图南,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恶乎 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气,负青天   绝:穿越

    B. 此小大之   辩:辩论

    C.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     劝:勉励

    D. 六气之辩   御:驾御

    2下列各项中“且”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若属皆为所虏

    A. 适南冥也

    B. 奚适也

    C.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D. 恶乎待哉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通过对比,说明“大”和“小”之间是有着质的差别的。

    B. 第二段先破后立,指出“无所待”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C. 文章运用寓言故事来表达观点,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D. 选文在表达上叙议结合,借助修辞,文辞变化万端而富有哲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鲁迅)

    ②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

    ③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习近平)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日,作为新时代杰出的青年学生,如何回望历史,缅怀先贤,着眼未来,表达心声,展现当代青年的风采。请针对以上的名言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恰当引用一到二句名言。②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