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必固其根本
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败走华容道”中曹操曾三次大笑,一笑而赵云出击,二笑而张飞杀到,三笑而关羽出阵,活画出曹操刚愎自用、自命不凡的性格特点。
B.“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三英战吕布时,吕布就是骑着它大显英姿的。后来赤兔马被盗献给曹操,曹操又将它赠给关羽;关羽就是骑着这匹马斩杀吕布于白门楼的。
C.曹操求贤若渴,曾从敌对阵营里招降过许多人才,如袁绍的属下才华出众的陈琳,虽在檄文里痛骂过曹操,但袁绍失败后,曹操没有杀他,而是收为己用。
D.《三国演义》中,曹操采纳了司马懿联合东吴攻取荆州的计策,孙权任命吕蒙为大都督,统领东吴大军同曹军合击关羽,关羽被射伤,华佗为其刮骨疗毒。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素与副张胜相知 向来
B.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盾牌
C.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自从
D.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若属皆且为所虏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子必不绝赵祀 B.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
C.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D.赵武服齐衰三年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②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③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④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
⑤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B.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C.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 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
D.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点。
B.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革新。
C.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
D.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重大。
B.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
C.唐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因素。
D.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_____和_____。
(3)《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
8、(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国家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会走向灭亡。
(2)《鱼,我所欲也》中,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4)李白《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下片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偶句式来宽慰,表现了他达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荀子•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一致。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借方枘与圆凿不能相合比喻自己忠贞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3)杜甫的《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阿房宫赋》一文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对人民的掠夺,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梅花百咏(其四十)
于谦①
极目园林一惨神,繁花照眼似非真。
初疑积雪寒凝树,陡觉清香远袭人。
自是孤高偏近水,纵然零落不污尘。
淡中剩有无边趣,红紫从教妩媚春。
(注)①《明史》赞其曰:“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对句中的“照”字写出了梅花盛开,洁白耀眼,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
B.颔联运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梅花的洁白和清香。
C.颔联中,“陡觉”照应“初疑”,突出了梅花的香气给诗人带来的心理变化。
D.全诗把对梅花的形象描绘和诗人的人格节操融合起来,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2】古人写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请结合诗歌后两联,分析诗人寄托的情感。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式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候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於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礼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於延陵,故号日延陵季子。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邑与政,是以免于栾高之难①。去齐,使于郑。见于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自卫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季礼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礼剑口弗敢言委礼心知之为使上周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有删减)
[注]①齐景公十四年,齐国大夫栾施、高强互相进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B.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C.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D.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家树/而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又称中土、中州,古指中原地区,以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B.“元年”可用来指统治者掌权执政的第一年,也可以用来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C.“诸侯”是中国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其地位、权势与后来的皇帝是相同的。
D.“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主要记载自西周至西汉初年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札身世显贵,淡视权势地位。他是寿梦幼子,虽然寿梦生前曾经想过让他继位,然而他却推辞不答应,不想继位,最终只能由诸樊继位,总理国事。
B.季札遵守节义颇有自知之明。在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给他时,他以曹君之事为例,表达了渴望有像子臧那样的义举,承认自己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C.季札高风亮节,深得兄长赞赏。诸樊死去时,留下了君位兄弟相传的遗命;其目的是希望最终把君位依次相传给高风亮节的弟弟季札,来满足先王遗愿。
D.季札眼光长远,善于替人考虑。在出使齐国之时,他曾经劝说晏平仲交出自己的封邑和官职;在出使郑国和晋国之时,他又分别劝说了子产和叔向等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2)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出自《论语·子罕》)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一场疫情让餐饮、旅游等线下行业受到不小冲击,而“直播带货”却发展迅猛,据2020年4月18日商务部发布的大数据监测显示,今年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直播带货”的不仅是原有的电商网红,更有央视主持人、政府官员、企业家、明星、农民等诸多群体。一方面,因援鄂、扶贫、助农等公益关键词及惊人成交量,“直播带货”确实成为激活经济的一针“强心剂”,显示出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能。而另一方面,部分主播故意夸大宣传推销,以次充好,消费者维权困难等乱象也是“直播带货”不争的事实。
针对“直播带货”,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