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绵阳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假设苏轼在黄州写信给好友张梦得,以下书信用语的敘述,错误的选项是

    A.苏轼称呼张梦得时可用“足下”;自称时可称“仆”。

    B.信中提及苏辙时,可称“舍弟”;提及过世的母亲时则称“先慈”。

    C.信末的结尾祝福语,可用“斗山安仰”、“福寿双全”。

    D.署名下敬辞,可用“顿首”、“谨启”。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C.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D.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几经艰辛,终于登上了华山绝顶。立于巅峰,放目远眺,我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了一条重要规律。但毋庸置疑的是,对于真正的艺术作品来说,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③它坐落在风光秀丽的鸡鸣山,依山傍水,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雕塑精品。

    ④他现在深陷困境,与他自身的眼光见识有关,也和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有关,他总是把别人的话置之度外,一意孤行。

    ⑤我生来性格倔强,心直口快,决不赞成你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也不做你这样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⑥做学问仍然需要你与纸张亲密接触,数据库本质上还是工具,它是不可能越俎代庖的。

    ⑦做学问,除了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外,在方法上也要得当,切不可多端寡要、什么都浅尝辄止

    A.①③④ B.②⑤⑦ C.①④⑥ D.②③⑥

  • 4、下列语段排序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

    ②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花草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

    ③雨后,韭菜叶子上往往还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④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⑤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是足以招来蜂蝶呀!

    ⑥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⑦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

    A.②⑤⑥⑦③①④ B.④②⑤⑥③⑦① C.④⑤②①⑥③⑦ D.⑤②①⑥⑦③④

  • 5、下面句子使用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A.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B.不然,籍何以生此?

    C.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D.是必射雕者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魂

    陈国炯

    老头蹲在名茶市场两排店面连廊口,面前放着一个竹藤编织的方形箱子,像以前剃头匠的工具箱那么大,竹藤箱内铺着一层糊蚕簟的纸,纸上放着嫩绿的茶叶,大约三四斤量。卖茶的买茶的来来往往从老头面前走过,有看他一眼的,也有不看的。有一个比老头小十多岁的小平头在老头面前晃过来晃过去,看看老头的茶叶,也看看老头的人,偶尔会与老头搭讪几句,但不提买卖茶叶的事。

    这时,走过来一位年轻人,说想买几斤茶叶自己喝,问老头:“你的茶叶是自家产的吧?”老头笑笑说:“你这话等于没问,谁会告诉你不是自家产的?”年轻人听了老头的话,觉得讲得在理,也觉得老头有点倔劲。年轻人遂问老头:“茶叶多少钱一斤?”老头说:“一千二百元一斤。”年轻人觉得老头疯了,目前市场上的茶叶最高是六百元一斤,老头的茶叶居然要比市场最高价高一倍。但年轻人想老头的茶叶估计农药打得少,应该会比茶叶铺里的茶叶绿色环保,于是与老头讨价还价起来,最后,以九百元一斤商定。

    小平头见年轻人要买老头的茶叶,投去贊赏的目光,对年轻人说:“你好眼力,识货。”年轻人听了小平头的话不以为然,说:“这茶在树上长的,锅里炒的,会有什么特别,我只是看他年纪大了,蹲了这么长时间,累了,才买他茶叶的。”老头听了年轻人的话很不高兴,装茶叶的手僵在那里,很快又把刚刚装在纸袋里的茶叶倒回竹藤箱内。老头对年轻人说:“不卖了。”搞得年轻人一愣,不明原因,还以为老头嫌卖低了。年轻人说:“给你加一百。”老头说:“不卖,加一千也不卖。”年轻人悻悻地走了。

    小平头看得急了,劝老头还是卖吧,不必赌气。老头不急,淡淡地笑笑,依然蹲在竹藤箱前,看看市场内熙熙攘攘的人流,也看看自己的茶叶。

    又有人来看老头的茶叶,有的还他三百元一斤,也有四百元一斤。老头不卖。

    临近中午,老头的茶叶仍然没有卖掉,小平头递一支烟给老头,老头接了,点上,然后问小平头:“你想买茶叶?”小平头吐一口烟雾,说:“你的茶叶的确是好茶,但我买不起,我连一般的茶叶也买不起,但我喜欢茶,我只能到茶市来看看,饱饱眼福。”

    老头打量一下小平头,不问为什么连普通的茶也买不起,人家的痛,老头不会去碰。老头连说:“你真能看出我的茶叶好?”

    小平头没有回答老头的话,而是双手十分恭敬地捧起竹滕箱,细细地打量,又用鼻子嗅嗅茶叶,十分陶醉地啧着嘴,“好茶好茶”地赞叹着。小平头问老头:“能否让我冲泡一杯?”老头说:“拿去泡吧。”小平头小心翼翼地从竹藤箱里用拥指与食指捏了一撮茶叶,放入自己随身带的透明玻璃杯内。就近走进一家茶叶铺,向老板娘要来一只热水瓶,走到老头面前,将热水缓缓地注入杯内。立时茶香飘逸,馨馥若兰;汤色清澈明亮,叶片嫩绿匀齐,一个个芽尖直立,相相如生。小平头看得眼直了。又用鼻子嗅嗅,轻轻品啜茶汤,顿感齿间流芳,回味无穷。小平头微闭双目,享受着世间少有的茶味,自言自话:“此茶必产于高山之巅,又居于水旁,此水非一般小溪的半活水,更不是山塘水库的死水,此水必是活水,是常年流动的泉水。”

    老头听了小平头的话,投去赞许的目光。小平头也从老头的目光中读出了自信,继续说:“此茶长年被雾气笼罩,此雾非天上之雾,是泉水中蒸发出的水雾,寒冬不冷,酷暑不热,此茶常年在温润中生长发芽。”小平头又轻啜一口茶水,擎起茶杯打量着,说:“此茶你采摘于早晨七八点钟的时候,水分不重,又没有太烈的阳光灼晒,因此显得温润清口。”老头听得呆了,不说话,呆呆地看着小平头,小平头又打量下杯中茶,继续说道:“你对青锅、回潮、辉锅每道工序严格把控,‘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技艺使用得恰到好处。所以此茶品味上乘,即使闻名遐迩的西湖龙井和大佛龙井也无法与你的茶相提并论。”小平头忽然发出一声轻叹,说:“但此茶也有一个瑕疵。”

    老头听得似痴似醉时,忽然听到小平头的叹息,并说此茶还有瑕疵,惊问道:“什么瑕疵?”小平头说:“此茶炒制好后,不是放在竹簟之类竹器上,而是放在木器上,这木器还是松木板做的,稍稍消损了茶魂,但不伤大雅,仍是好茶。”这下老头把小平头当神看待了,他家用的畚斗的确是用松木板制作的,每次炒好茶后,先把烫手的茶叶放在畚斗里冷却后,再装入塑料袋里封存。

    老头听完后对小平头露出膜拜之色,惊呼道:“你是茶神。”小平头听了老头的话,摇摇手谦逊地说:“不敢不敢,只是喜欢茶,爱研究而已。”遂捧着茶杯准备离去。

    在小平头即将消失时,老头大声说:“请留步。”老头把已装入塑料袋里的茶叶送到小平头面前。小平头一脸惊愕,略显愧色地说:“我虽识得你的茶是世间极品,但我无力购买享用。”

    老头又显得有些倔劲,将装有茶叶的塑料袋塞到小平头手上。这下小平头呆了,嘴大张着,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选自《安徽文学》2020年1 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首段交代了名茶市场的环境和相关人物,为小平头和卖茶老人之间的品茶、送茶的情节做铺垫。

    B.年轻人买老头茶叶,既是因为茶叶绿色环保,又是因为看老人“年纪大了”“累了”而产生同情。

    C.“人家的痛,老头不会去碰”,老人不追问“买不起”的原因,表现了对小平头的尊严的维护,反映老人的善良。

    D.老头的茶品位上乘的主要原因是产自高山之巅,长年为泉水中蒸发出的水雾所笼罩,没有太阳光的照射,制茶工序把控严格。

    2小说主要采用哪些手法塑造“小平头”这一人物形象的? 请简要分析。

    3“倔劲”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析其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昨夜闲潭梦落花,________________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3)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_。(《山居秋暝》王维)

    (4)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_。(《将进酒》李白)

    (5) _______________ ,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6)人世几回伤往事,________________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7)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 。(《无题》李商隐)

    (8)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温庭筠)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感叹个体生命之短暂与渺小。

    (2)《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谪居之时,独自借酒消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劝学》和《师说》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前者的核心观点是“_______”;后者围绕师道展开,针对“_______”不良现象,展开批评。

  • 9、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其为人也,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论语》)

    (2)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3)宁赴湘流,鼻于江鱼之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渔父》)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5)孟尝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阮籍猖狂,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木头经过火烤做成车轮后,再被晒干也无法挺直的原因是“________”,并提示人们“____________”才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

    (3)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谁能想到此地曾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 11、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官赋》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________”一句写占地之广,“________”一句写宫殿数量之多。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人的感受来侧面衬托蜀道的高险。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

    (3)《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涵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下列各项对诗歌的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塞山怀古》写王璿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借古讽今,其弦外之音是嘲讽、警示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王气”也好,“铁锁”也罢,都挡不住国家统一的步伐。

    B. 《九日齐山登高》中,诗人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意在表明人事代谢自古皆然,而自己不会像齐景公那祥感伤流涕。全诗表达出诗人看淡仕途、笑傲人生的超然襟怀。

    C.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寓情于景,“芙蓉”“薜荔”喻指人格的美好、芳洁,“惊风”“密雨”暗指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诗人借此感慨仕途中风波险恶。

    D. 《长安晚秋》中,颈联“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移情于物,诗人目睹憔悴含愁的枯荷,不禁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菊花,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样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B.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C.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D.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自汉起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B.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C.枢密使:唐后期始设,后逐渐完善成为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权力与宰相相当。

    D.潮阳:地名,因地处大海之北而称潮阳。古代称山的南面或水的南面为阳,反之称为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年轻有才,二十岁便考中进士,被皇帝亲自提拔为状元,后在任湖南提刑时遇见前丞相江万里,和他谈论国家大事,被江万里看重。

    B.元军进攻南宋,朝廷危急,皇帝下诏令各地起兵救援朝廷。文天祥发动本郡的豪杰万人前去救援,且不顾好友劝止,倾尽家财作为军费。

    C.德祐二年,文天祥以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身份与元军丞相谈判,因力争被扣押,于镇江寻机逃脱,先后逃亡到真州、高邮、温州,后再次被元军俘获。

    D.文天祥再次被俘后,用自己的《过零丁洋》诗来拒绝张弘范招降,张弘范被他感动。后被拘元都三年,元世祖爱惜他的才能,百般劝降,文天祥始终不屈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微写作按要求写作。

    请以“春”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不少于1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