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安徽宿州高三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听了先生的讲座,望大家将一得之愚形成文字材料,以便汇总结集。

    B. 本次活动期间,凡在本店购货满三百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C. 李某的所作所为令人不齿,同窗都对这等弟子忝列师门备感气愤。

    D. 本人才疏学浅,但仍勤于笔耕,拙作新成,还望您百忙之中雅正。

  •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欣闻拙作已获贵社审核通过,我明日于百忙之中前往贵社商讨一切出版事宜,请予安排相关工作人员接洽。

    B. 鉴于贵校初建,在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可能均存在一些问题,如若需要,我们几个兄弟学校将群策群力,鼎力相助。

    C. 高中毕业是,李明把与室友一年来生活的点点滴滴,制成影集,每人赠送一册,在影集的首页,工整地写道“李明惠赠!”

    D. 瑞士联邦主席在致辞中表示,他在紧张日程中拨冗会见各界人士,体现了对瑞中关系的高度重视。

  •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鉴于办理税务登记的工作即将结束,仍有不少人尚未登记,兹将《通告》全文再次公布,如有逾期仍不登记者,则按《通告》规定处理。(告示)

    B. 日本借赈灾慰问之名公然制造“一中一台”,有关做法是说话不算数的行为,中方对此极为不满,并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外交声明)

    C. 燃烧的岁月,已将您生命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您额头闪光。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发给父亲的短信)

    D. 初次参加这样高端的交流会,多亏先生抛砖引玉,才让我得以从容应对。令郎是我同窗,这是拙作《此岸》两本,敬请您和令郎雅正。(与前辈交流)

  • 4、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报讯5 月28日,新宁广场公共停车场综合改造工程开工。这个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投资8.47亿元的综合改造项目将于明年完工,届时,新宁广场及周边地区停车难的现象将得到有效缓解。

    据了解,新宁广场综合停车场项目位于新宁广场北侧地下,建设内容包括广场改造、地下停车场、地下车行通道、人行过街通道、商业区、人防工程及未来轻轨站点预留等。停车场项目工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地下停车场改造和绿地改造工程,计划将在年内完成主体施工,明年6月以前完成绿地改造;第二阶段为通道建设,该建设将在“十二五”规划建设期内完成。

    A.新宁广场停车场工程开工

    B.新宁广场公共停车场综合改造工程开工

    C.新宁广场公共停车场综合改造工程5月28日开工

    D.新宁广场停车场项目工期将分为两个阶段完成

  • 5、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先秦哲学家荀子的美学论文《乐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为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谓之美。

    A.“全”而不“粹”,“粹”而不“全”,都有其局限性。

    B.“虚”和“实”的出现,是艺术美形成的根本前提。

    C.“全”是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粹”就是更典型地加以表现。

    D.“全”与“粹”辩证统一,才能形成艺术美。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海洋开始的。先是沿海14个开放城市,接着珠三角、长三角,现在是沿海一系列自贸区的建立。我们已经通过海洋收获了足够的权益,可以把目光转向大陆了。我们又像甘英(甘英,公元97年中国向罗马派去的第一个使者。他历经高原、雪山、沙漠到达波斯湾,准备跨海西渡,终因畏惧海上风浪,半途而废。康有为斥之“中西亘数千年不通文明,不得交易,则甘英之大罪也”)一样,向西面对着麦金德的心脏地带(麦金德,英国地理学家,他把甘英跋涉过的地区取名为“心脏地带”)进发。

    但是我们今天已经不是甘英了。我们不会再被距离和时间击垮,我们有了战胜距离和时间的工具,这就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我们的高铁能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前行,如此算来从中国到罗马,一天多就可以了。甘英的问题---距离、时间解决了,但是“多边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如何跨越政治、国家、民族、文化的阻隔,是新的挑战。

    中国的崛起,一定是和平的崛起,德、日试图通过战争崛起已经被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重新定义麦金德的“陆权”和马汉的“海权”的意义。在他们的思想中,海权是指调动军事力量,对海洋的控制,陆权也是依靠武力对陆地的控制。这是通过战争崛起的思维。

    今天,我们在谈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时,这两个词的意义已经发生了转变:权力已经转变成权利。权力强调的是控制,权利倾向于利益;权力是力量关系的较量,而权利则是利益关系的集合。

    我们要通过互惠互利的合作,融入世界,我们的目标是“世界岛”的一体化。在“世界岛”的西边已经出现了一个统一的政治经济体—欧盟,北部出现了以俄罗斯为首,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加入的欧亚联盟;东部,中国倡导的多边合作体系“上合组织”已经合作多年。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如何加入各种多边体系,并融入其中。

    要想实现甘英的理想,完成甘英的使命,要穿越心脏地带,实现东西方在大陆的直接握手,仅仅有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还不够,还必须有政治上各国之间的多边合作。

    因此“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修路和经贸,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交流和政治上的趋同。欧盟給“世界岛”的未来提供了成功的范式。如果“世界岛”上的东方、西方、北方、南方的各个国家能够形成像欧盟那样的政治经济共同休,那么甘英的问题就真正解决了。

    “一带一路”的战略一方面要穿越心脏地带,一方面要拥抱“世界岛”,它的本质是中国梦的实现:世界一体化。

    摘编自单之蔷《“一带一路”:拥抱世界岛,穿越心脏地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海洋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地方,从14个城市起,到珠三角、长三角,再到一系列的自贸区建设,均以沿海为重点布局。

    B. 我国高铁时速已达350公里,还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因此,即使到再遥远的地方,时间和距离也不会对我们构成问题。

    C. 政治、国家、民族和文化的问题是“多边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D. “一带一路”的战略本质是实现世界一体化,但这既要突破自然条件险恶的“心脏地带”,又要拥抱文化迥异的“世界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文章对甘英的补充介绍,虽然寥寥数语,但从其畏难情绪和半途而废的结果看,作者认为甘英确有不可推卸的历史罪责。

    B. 文章以二战战败国德、日为例,从历史角度论证了幻想通过战争来崛起是行不通的,从而指出中国只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C. 麦金德的“陆权”观和马汉的“海权”观,都是依仗军事力量来达到控制陆地或海洋的目的,这是危险的战争崛起的思维。

    D. 权力是力量双方或多方关系的较量,而权利则是这些利益关系的集合。以此论证了“一带一路”的战略观念必须由权力转向权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A. 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使我们获得了可观的海洋权益,也实现了对海权的控制,现在是时候把目光转向内陆了。

    B. 无论是欧盟,还是欧亚联盟,还是以中国为首的“上合组织”,都是“世界岛”上的村民,一体化的中国梦是人类共同的梦。

    C. 对“一带一路”这一伟大构想来说,修路和贸易虽然要先行一步,但更重要也更困难的是文化上的交流和政治上的求同。

    D. 实现中国梦既要顾及海洋与陆地的平衡发展,也要顾及各个政治经济体在各种利益方面的诉求,更要树立和平崛起的观念。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路难》中,作者用一系列动词,生动表现自己在酒宴上苦闷抑郁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作者说宋荣子虽然能分清自我与外物,辨明荣辱,也不追求名声、地位,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列子驾风行走,不追求招福之事等,但他“________”,两人都没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

    (3)《赤壁赋》中,作者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侧面描写,表现了洞箫之声的凄切婉转,堪称神来之笔。

  • 8、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在古诗词中景情两者关系密切,在《诗经·氓》中“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以桑叶比兴两句,写出女子容颜亮丽时沉浸于美好爱情的幸福;在《沁园春·长沙》中“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用天空、水底生灵自由生活的三句,来表达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在《归园田居》中⑤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用鸟、鱼自比,表达思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语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也用了同样的意象。

    (2)屈原《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用“________________”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百姓安于异族统治的现状。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与“蚓”形成鲜明对比,反面设喻,强调学习不应浮躁而应专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季之景,其中描绘“夏”“秋”两季景色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琵琶行》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写乐曲声中止时的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自己愿意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路极其曲折、迂回的情形。

    (4)《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5)《论语》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1)《赤壁赋》中,“客”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 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此时作者滞留湖湘,以舟为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咏对象——燕子。

    B. 诗的第三、四两句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

    C. 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字字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D. 本诗所咏之燕与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燕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2有人认为,本诗颈联的内容是以燕子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竖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进孙子于威至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粱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互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莫见火举而惧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到,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B.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C.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D.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即后文所说的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当时中国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开封西北。

    B.威王即齐国国君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修明法制,赏罚分明,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C.“师”指军师,与前文“遂以为师”同义,是统帅的助手,承担为统帅出谋划策之责任。

    D.“竖子”原意指童仆、小孩儿,后来演化为骂人的话,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小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谦逊自守。齐威王让孙膑为将领兵出征,孙膑辞谢。辅佐田忌,出谋划策。

    B.孙膑深有计谋。料知魏国精锐在前线,老弱病残镇守都城,定下围魏救赵之计。

    C.孙膑知己知彼。孙膑知道敌方素来悍勇而轻敌,布下疑阵迷惑对手,大破敌军。

    D.孙膑名显天下。谋划桂陵和马陵两战均大获全胜,所著《孙子兵法》流传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进孙子于威王。

    (2)期曰:“莫见火举而俱发”。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某校将本应发给学生的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而今年的奖励形式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外加一个荣誉证书。此事引起广泛热议。学生吐槽:“奖学金才一元钱,还不如不发呢,也不必为此拼搏了。”校方解释说:学校鼓励学生的初衷没有变,希望同学们不要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

    对此事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比较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