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的意识中有一种比“家乡情感”更为深刻的“原乡情结”,它也许不如“家乡”的记忆具体,因而它比具体的记忆更开阔、更深远、更具有悲剧意味的美。
B.血管生成和红细胞生成代表两个典型的低氧反应,这完全足以说明低氧诱导因子是细胞感受低氧的中心分子,人体内约5%的基因受到此因子的转录调控。
C.脱离实体经济谈金融科技的创新,或谈扩大金融资产的规模,既违背了金融业发展的初衷,也容易出现金融虚拟化运行趋势,引发“脱实向虚”的市场风险。
D.据介绍,59岁的李海牛是易地搬迁的贫困户,他此前生活在山西省左权县芹泉镇横岭村,是著名作家赵树理成名作《小二黑结婚》的故事原型的发生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从北齐时代法常开始。
B. 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D. 敕有司,敕,有法定约束力的政府措施或皇帝命令;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自从石峁遗址重见天日后,一直是考古界关注的焦点,其陆续出土的文物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
B. 近年来,为充分调动一些流域上下游地区开展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中央财政对跨省份的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
C. 那些只简单地把观众当成为影视产品贡献多少票房的数字的做法,不仅会对社会文化环境产生污染,也将对影视产业造成致命的伤害。
D. 《世界环境》杂志与“中国日报网”联合承办的“2018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事件评选”活动,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环境变化的脉搏,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期,我校举办了演讲比赛。在比赛中,各位选手感情饱满,巧舌如簧,给师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用户对于WiFi的需求与日俱增,甚至超过了对电视等的需求,已经高居第二位。
③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再次想起了八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 ,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④现在,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人想要逃离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到乡下去过瓜田李下的慢生活。
⑤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瞻前顾后、畏葸不前 ,不仅不能前进,而且还可能前功尽弃。
⑥一位老农看似无心的回答,让我对困忧自己多年的问题,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看来我对生活的理解还是肤浅的。
A. ①②⑤
B. ③⑤⑥
C. ②④⑥
D. ①③④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经济发展是一个可看见可度量的指标,人们从中获益变得富裕。 ① ,富裕并不一定能够让人幸福。 ② 幸福其实是一种更本质的追求。拿美国来说,世界幸福报告的作者认为, 社会支持、信任、感知自由和慷慨都压制了美国的幸福。 ③ 从经济上抵消这种阻力,作者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必须从约53,000美元上升到133,000美元。 ④ 费老鼻子劲发展经济 ⑤维持民众幸福感不下跌, ⑥ 这并不划算。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然而 | / | 因为 | 所以 | 尽管 | 但 |
B | 但是 | 而 | 为了 | 但 | 只能 | / |
C | 诚然 | 不过 | 故 | 而且 | / | 可见 |
D | 虽然 | 但是 | / | 固然 | 可以 | 因此 |
A. A B. B C. C D. D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中经常碰到的是非之争,两者难解难分,又必解必分。读者的正解往往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的。
关于误读,阅读学界存在着真误读和假误读之辨。中外一些学者认为,误读永远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一种规律性现象。美国耶鲁大学哈罗德,布鲁姆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曾连续发表四部著作,系统论述了“诗的误读”:“一首新诗总是后辈诗人对前辈诗人及其伟大作品释读的结果。这是一种特殊的释读,它不在于对某一具体作品的释读实际发生与否,它实际上是指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我国清代纪昀说:“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现代钱钟书说:“作家原作叙事抒情本无彼意,然读者却在阅读中出现创造性的误解,悟出确有引人入胜的彼意,并为更多的读者所认可。”三家所说的“特殊性释读”“合理性误读”“创造性误读”显然是指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超越或对传统释读的突破。由此,对“误读”引出“反误”和“正误”两种分法:“反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本穿凿附会,随意歪曲,既不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作品的本意,那是真误读:“正误”指读者的理解和作者原意相抵梧,但切合作品的实际,使文本意义增值,这是假误读。童庆炳认为“误读”有“正误”、“反误”之异(《文学理论教程》),在文学鉴赏活动中,正误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有效的解读方式,而反误只能是对文本的歪曲乃至粗暴践踏,是不值得提倡的。
我们认为,把不同于作者原意的多元阐释归入“误解”的范畴是不妥的,正就是正,误就是误,不必对误解分正反,不存在“正确的误解”。将“合理性误读”和“创造性误读”作为“假误读”的修辞来运用,未尝不可,但把“正误”作为阅读学的概念和常规就不够科学了。超越作者,超越文本的“增解”“异解”和“批解”是典型的“个性化理解”,不宜说成“正误”,而应说成“正解”“精解”或“圣解”。在文章和文学的个性化阅读中,必须严格区分错误解读和正确解读。真正的误读、曲解、歪批、胡吹算不得个性化阅读。本文所论的“误读”是与“正解”相反的真误读,不包含所谓“正误”的假误读。真误读,作为阅读病态大有研究其病理的必要。
文章阅读疾病与文章本体疾病、文章写作疾病有所不同,它与文学阅读疾病也有差异。文章阅读疾病,发生在阅读的认知、理解、欣赏、评价、表达、迁移各个环节,也出现在辨体、感言、人情、得意、运思及物等各个方面;若分类别,它既有阅读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疾病,又有阅读知识的、方法的、情志的疾病。不仅处于学习性阅读阶段的普通读者容易患各种各样的疾病,而且进入创造性阅读阶段的专家读者也难免犯自由化误读的毛病。文章阅读病理研究是专门探讨读者在阅读全过程中阅读心理和行为的病症及其医治的一门阅读分支学科,目的是求得学校阅读教学和社会读书活动的健康生存和科学发展。
(摘编自曹祥芹《文章阅读学》, 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代纪昀认为误读并非无益,提倡误读,郢书燕说便是中国古代一个较为典型的误读案例。
B. 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的不同形态。阅读阐释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正解的,因此,对误读的认识也是有必要的。
C. 部分学者认为,误读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一种规律化的现象,如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就持此观点。
D. 诗的误读实际上是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
【2】根据第二段阐述,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如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来是表现恋人间的相思之苦,但今天的读者却把它用来比喻教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被大家广泛接受。这是种“反误”。
B. 无论是美国的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还是清代的纪昀,抑或现代的钱钟书,他们都认识到读者释义无论是真误读还是假误读都对阅读有益处。
C. “反误”指读者对文本穿凿附会、任意歪曲的理解,既不符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合作品的本意,因此这类误读带有刻意之嫌。
D. “合理性误读”“创造性误读”属于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超越或对传统释义的突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作者所论的“误读”是与“正解”相反的真误读,不包含所谓“正误”的假误读,是对文本的误导的不合理的真正的错误解读。
B. 真误读是文章阅读的病态之一。文章阅读病理研究也应该对“真误读”这一重要病症的医治进行探讨。
C. 文章阅读疾病和文学阅读疾病并不是同一概念,文章阅读疾病涉及的人数更多,出现的范围更广,因此更具有研究的必要性。
D. 个性化理解包括超越文本,超超越作者的“增解”‘异解“和“批解”,与所谓的曲解和歪批有着本质的不同。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凋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
(2)《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感慨雁归去的秋日伤感。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皎洁月光照耀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秋江的夜色浩瀚无边,浑然一体。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对于求福之事不曾急于追求什么。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2) 陶潜在他的《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说自己出仕那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在他的《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提醒他们不要重蹈秦朝灭亡的历史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道德经》有“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句,提醒我们要重视“无”的作用。在白居易《琵琶行》,作者直接点出“无”胜于“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了得力的将领和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古代诗人常借大雁抒情,寄寓相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马援以父母嫁女作比,谆谆告诫侄子们,尽显长辈关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雁”是古诗词里常见的意象,李清照在诗词中也常用“雁”结合其他诗句表情达意,增强感染力,如《一剪梅》里特别突出雁行归来时“_________”的环境,又在《声声慢》里强调经过的雁阵与自己“_________”,都衬托出不得团圆的孤苦。
(3)诸葛亮作为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为后世仁人志士追思。杜甫在《蜀相》里以“_________”,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其的无限哀思;而陆游在《书愤》里以“_________”,把其放在历史长河里赞颂其无与伦比。
12、按要求填空。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以遥想故乡美景排解心中惆怅,周邦彦《苏幕遮》中类似写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郊外 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赏析第一首诗中的画线句。
【2】唐诗的“莺边日暖如人语”和苏诗的“西崦人家应最乐”两句诗中都写到“人”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父彦谦,仕隋,历司隶刺史。玄龄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尉。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谓裴矩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太宗以嫩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暑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隐太子与王有隙,王召玄龄与计,对曰:“国难世有,惟圣人克之。大王功盖天下,非特人谋,神且相之。”乃引杜如晦协判大计。故太子忌二人者,奇谮于帝,皆斥逐还第。太子将有变,王召二人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及太宗即位,进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更封魏。帝曰:“公为仆射,当助朕广耳目,访贤材。比闻阅牒讼日数百,岂暇求人哉?”乃敕细务属左右丞,大事关仆射。居宰相积十五年,女为王妃,男尚主,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顷之,进司空,仍总朝政,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稍棘,召许肩舆入殿,帝视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自胜。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亲握手与决。薨,年七十一,谥曰文昭,陪葬昭陵。高宗诏配享太宗庙廷。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节选自《新唐书·房玄龄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B.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C.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D.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主,封建社会,男子与公主结婚叫尚主。因帝王之女地位尊贵,不敢言娶﹐故云“尚主”。尚有承奉或仰攀婚姻之意。
B.仆射,官职名称,唐朝初年仆射总领省事。左仆射地位尊于右仆射,下管兵,刑、工三部;右仆射下管吏、户、礼三部。
C.方士,又称方术士,擅长祭拜鬼神,炼丹长生。周朝曾被赐予同名官职,兼管刑狱。后泛指从事医、卜,星相等行业的人。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文中指房玄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自幼聪颖,博学多才。他从小就能通读理解经典书籍,擅长写文章,十八岁考中了进士,为人称道。
B.房玄龄慧眼择主,倾心辅佐。他与太宗一见如故,为其定鼎天下尽心尽力,即使缠绵病榻,依然处理政事。
C.房玄龄深受宠信,位高权重。他深得太宗信任,居宰相之位长达十五年,女儿被选为妃,儿子被选为驸马。
D.房玄龄克己奉公,治家有方。他处理国家政务法令,力求宽严相济;他收集古今家训,警示子女遵守法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难世有,惟圣人克之。大王功盖天下,非特人谋,神且相之。
(2)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5】从房玄龄的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5、从下列两个材料中任选一个写作。
其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习近平: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加缪: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奉献给现在。
爱因斯坦: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其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世界是一个整体。山火焚烧,破坏的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物种;地震、海啸、蝗虫袭来,也不仅仅是某一个地区的灾难;病毒横行,跨越五洲四海,侵袭不同肤色的人群。
——网络文摘
②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王阳明
③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合则俱利,分则全伤。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假如今年九月在中国大连举办第一届关于世界气候、卫生、安全的综合性大会,各国代表共商大计,为达成公平而有效的协议而努力,但某国代表却发表了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言论。
(1)作为中方发言人的你,想发表什么样的观点?请写一篇发言稿。
(2)作为一名收看电视转播的中学生,你想反驳某国代表的言论,请写一篇驳论文。
(3)大会结束后,作为一名随行记者,你想写一篇日记,记录今天的所闻所思所感。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