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走进秋日的深山,漫山的红叶扑面而来,这姹紫嫣红的美景,让人沉醉,更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词客感慨唏嘘。
②老张这个古玩爱好者,把多年来收集的盆盆罐罐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每当我到来,他总是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
③自提出要在5年内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以来,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进程一日千里,被选入中国“新四大发明'。
④读诗之趣在于读诗之妙,妙在理的提升,妙在知人论世,妙在“悟”的延伸,如此趣读, 你会发现熟悉的诗歌仍有风景。
⑤我们如果只看到陶渊明诗文里恬淡自然的美景,却忽略了作者隐藏在这美景背后深深的苦痛,那实在是买椟还珠了
⑥面对银行的霸王条款,黄女士拒绝归还1500元,这令不少网友感觉大快人心,最终在法院的判决下,黄女士执行还款。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碰触即付”式的智能手套,将省去消费者购物时繁琐的支付程序,用户只需“动动手腕”,就可便宜从事。
②从青蒿到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科学的进步让更多人获益,可对科学家来说,每前进一小步都步履维艰。
③“阿尔法围棋-零”具备了无师自通的能力,在没有人类围棋知识输入与对决训练的情况下,依旧战胜了“前辈”。
④近来,教育部联合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对鱼龙混杂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
⑤近来,一架运载药品的京东无人机,降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悬崖村”,解决了村民们的燃眉之急。
⑥诸多历史学者为厘清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的渊源,宵衣旰食,夙兴夜寐,往来于新疆、西安等地,收集资料。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她到任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B.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想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也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个中奥妙困惑不已。
D.他性格内向,不善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②这个新建的小区,高楼林立,环境优雅,地上草坪泛着绿意,可是一些人贪图方便,行不由径,常常踩着草坪横穿而过,实在辜负了植草者的美意。
③著名导演赵宝刚以拍摄展示新世纪年轻一代生活的《奋斗》《北京青年》等作品而闻名,拍摄青年题材的电视剧对他来说可谓驾轻就熟。
④有时提起笔来,突然就忘记了某个字的写法,连一些成语的意思也变得莫衷一是,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⑤我县坚持文化“普惠”理念,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8个文化中心,安装健身器材2600多台,文体设施日臻完善。
⑥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们只要从破除惯性思维开始,以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地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应对,抓早抓小,就定能打赢作风建设。
B. 这些乱象背后的金融活动,或者违规违法而行,甚至在监管的边缘地带“打擦边球”,更有甚者则是利用规制的空白而大行其道。
C. 传统文化自从结合跨年演唱会表达之后,浙江卫视就打造“思想跨年”,以脱口秀形式切入“传统文化”话题来展开深度讨论。
D. 《生命缘·生命的礼物》系列作品能够获得无数的荣誉,既得益于节目独特的创作理念,也在于主创人员秉持工匠精神细致打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
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北京辞世。就在前一天,老先生刚刚度过了他112岁生日。“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当生命终极刻度停在“112”时,周有光曾经说的那句经典“长寿感言”,为告别添了一丝和暖的意味——一个思想有光的灵魂,终于被上帝想起了。
上海圣约翰大学是周有光早年求学之处,有人说,透过圣约翰的校训——“Light And Truth”(光明与真理),似乎就能读懂周有光。历经世纪沧桑,周有光身上葆有中国知识分子的高贵品格。
圣约翰大学奠定了他治学的精神底色。在圣约翰大学,周有光攻读经济学,但他还广泛阅读了文学、世界史等各方面的书籍,受益颇深。学校要求学生每天读英文报,一位英国教师教导他们,每天看报要问自己:“今天消息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这条消息最重要?”“这条消息的背景你知道不知道?”向自我提问、独立思考,不知道就赶紧去查阅百科全书,这成为他一生治学的方法和习惯,他也因此积攒了极其丰厚的知识储备。后来,沈从文还开过玩笑,送他一个“周百科”的称号。这仿佛成为一个奇妙的隐喻。改革开放后,周有光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三位编委之一,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50岁前,致力于经济领域,50岁后,事业骤然改弦易辙。1955年,新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急需人才,周先生从上海调到北京。此前,他在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书。把他作为专才调入“文改会”,是因为他的“业余爱好”。从20世纪20年代初,他就关注语言文字,认识到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他说,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进入全球化时代,他更是极力推进语文现代化,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语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周有光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后来被公众誉为“汉语拼音之父”。而他本人极其谦逊,觉得这样称呼不好,多次对别人说:“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周有光还预测了21世纪华语和华文的变化趋向:华语将在全世界华人中普遍推广;汉字将成为定形、定量、规范统一的文字,汉字在21世纪后期可能要再进行一次简化;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
拜访过周有光的人,都会注意到他仅仅9平方米的小书房,以及那张脱了漆的旧桌子。别人觉得这书房太狭小了,周有光说:“够了,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周有光走过了沧桑百年,作为上世纪的老人,他却一直跟得上时代潮流,适应新科技,心里也始终装着风云变幻的世界。他曾对朋友说:“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他不断反思个人思想发展历程,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五大自由”等思想,为当代研究者予以深刻的启发。85岁退休后,他研究文化,完成了大约一半的著作。百岁后仍然笔耕不辍,100岁出版《百岁新稿》、104岁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及《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从周有光的“长寿感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面对生命与死亡的坦然。
B. “圣约翰大学奠定了他治学的精神底色”,其中的“精神底色”是指丰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治学方法和习惯。
C. 周有光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编委,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周百科”的美誉,真可谓实至名归。
D. 周有光在《窗外的大树风光》中写道:“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体现了其“心宽室自大”的豁达与乐观。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挽周有光联“两代宗师,半路出家堪称语父;百年巨匠,一生归宿可谓书童”。用“书童”突出其晚年酷爱阅读。
B. 周有光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人和禽兽、文明和野蛮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进入全球化时代,他更强调语文现代化的重要性。
C. 周有光曾预测:华语将在全世界得到推广;汉字将成为统一的文字,并可能要再进行一次简化;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
D. 周有光“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他的思考就是反思个人思想发展历程,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E. 周有光一生步履不停: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半路出家”,由经济转入语言,85岁又成为文化研究者,百岁后依然笔耕不辍。
【3】周有光身上具有知识分子怎样的品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7)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8)判天地之美,_______________。(《庄子·天下》)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2)会桃花之芳园,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
(5)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
(6)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一句都在说明展翅力万里的鲲鹏和天地间活动的各类事物都是有所待的。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一句分别与阿房宫的“负栋之柱”、“钉头磷磷”形成数量上的对比。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以至于流连忘返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其为人也,___________,乐以忘忧,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至于暴矣。兄弟不知,___________。(《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李密《陈情表》)
(4)于是饮酒乐甚,___________。歌曰:“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三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秋天的典型特征,猿声哀怨,色彩清冷,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辛弃疾登上山亭望江北,记起四十三年前的一幕幕旧事。用“______________”来描写战争场景。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为一体,笔力道劲,境界宏阔,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过渡自然。
(2)《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如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浊题。
早夏寄元校书 司空曙
独游野径送芳菲,高竹林居接翠微。
绿岸草深虫入遍,青丛花尽蝶来稀。
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
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
【注】: 玄晖: 南朝谢脁,字玄晖,善为诗,后常以此指有文才的人,此处借指元校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 题目中的“早夏” 点明此诗写的是早夏之景,同时从“花尽”“夏衣”两处也能够看出。
B. 首句中的“芳菲”描写了早夏的美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因年老而一事无成的伤感之情。
C. “高竹林居接翠微”是说种着高大竹子的居所紧挨着青翠的山峰,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
D. “绿岸草深虫入遍”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因草深看不到虫子的踪影,却听到了虫鸣的情形。
E. “玉柄摇风满夏衣”中的“满”字,将扇子摇出的无形凉爽的风化为有形,写出了风入衣襟之态。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 苏 子 瞻 书
黄庭坚
书曰:“庭坚齿少且贱,又不肖,无一可以事君子,故尝望见眉宇于众人之中,而终不得备使令于前后。
伏惟阁下学问文章,度越前辈;大雅岂弟,博约后来。立朝以直言见排拫,补君辄上课最,可谓声实相当,内外称职。凡此数者,在人为难兼,而阁下所蕴,海涵地负,此特所见于一州一国者耳。惟阁下之渊源如此,而晚学之士不顾亲炙光烈,以增益其所不能,则非人之情也。使有之,彼非用心于富贵荣辱,顾日暮计功,道不同不相为谋;则浅陋自是,无好学之志,‘訑訑予既已知之’者耳。
庭坚天幸,早岁闻于父兄师友,已立乎二累之外;独未尝得望履幕下,以齿少且贱,又不肖耳。知学以来,又为禄仕所縻,闻阁下之风,乐承教而未尝得者也。今日窃食于魏,会阁下开幕府在彭门,传音相闻,阁下又不亦未尝及门,过誉斗筲①,使有黄钟大吕之重。盖心亲则千里晤对,情异则连屋不相往来,是理之必然者也,故敢坐通书于下执事。
夫以少事长,士交于大夫,不肖承贤,理故有数,似不当如此。恭惟古之贤者,有以国士期人,略去势位,许通书者,故窃取焉。非阁下之岂弟,单素处显,何特不可,直不敢也。仰冀知察,故又作《古风》诗二章,赋诸从者。《诗》云:‘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心之所期,可为知者道,难为俗人言,不得于今人,故求之古人中耳。与我并时而能获我心,思见之心,宜如何哉!《诗》云:‘既见君子,我心写矣。’今则未见,而写我心矣!
气候暄冷失宜,不审何如?伏祈为道自重。”
(注)①斗筲:浅薄。《论语·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补君辄上课最 课:考核
B.海涵地负 涵:包容
C.又为禄仕所縻 縻:消耗
D.仰冀知察 察:知晓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庭坚比苏轼年轻,他素来仰慕苏轼的才华,但苏轼并不知晓熟悉黄庭坚其人。
B.这封信先直接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称赞苏轼声名与实际相符,才能与职位相称。
C.黄庭坚将自己想与苏轼交往的请求,放在情与理、古与今的分析比较中,情真语殷。
D.黄庭坚这封信表达真诚,既不失礼,又能得体,不伤自尊,毫无卑微之气。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伏惟阁下学问文章,度越前辈;大雅岂弟,博约后来。
⑵盖心亲则千里晤对,情异则连屋不相往来,是理之必然者也,故敢坐通书于下执事。
【4】请简要概括黄庭坚上书苏子瞻的原因。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期间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说到体育活动,我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游泳我四、五岁就学会了。我还喜欢足球、排球、篮球、网球、武术等运动。冰雪项目中,我爱看冰球、速滑、花样滑冰、雪地技巧。”
②钟南山从小就喜欢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有涉猎。他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年轻时举重的最高重量是100公斤,卧推可以达到70公斤。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曾创下几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③最近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视力下降率、肥胖检出率继续攀升……
④有同学说,学业压力这么大,哪些闲心体育锻炼?有老师说,课时这么紧,还要让学生打球跑步吗?有家长则认为,花时间运动不如参加数理化培训性价比高。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学生、教师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升旗仪式上发言,向全校师生阐述你的观点,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