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武帝时,为了宣扬封建正统思想,培养人才,在长安兴办了太学,以下书目可以入选太学作为教材的有
①《诗》 ②《书》 ③《孙子兵法》 ④《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带来的影响是( )
A.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了 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C.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下图“相关史事”来自现行七下教材,该材料反映出了唐太宗的下列哪一政治品质
相关史事 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还经常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唐太宗晚年倦怠政事,贪图享受,魏征又上书希望太宗能善始善终。 |
A.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B.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C.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D.重视农业,安定民生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新青年》 B. 北京大学
C. 《民报》 D.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5、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在春秋时期称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
A.吴国
B.晋国
C.齐国
D.宋国
6、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百家争鸣,各陈其说。各学派仅仅就日常如何穿衣就存在着不同的主张,甲派说“怎么舒服怎么穿”,乙派主张“应合乎礼仪规范的穿”,丙派则认为“讲究穿着打扮是一种浪费,能保暖就行,不求奢华”,丁派宣扬“国君、朝廷规定怎么穿就怎么穿”。请指出甲、乙、丙、丁分别是哪个学派学说的代表者( )
A.儒家、道家、墨家、兵家
B.道家、法家、儒家、兵家
C.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D.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7、按照西周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是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下列哪一个不是出现这种情况原因?
A.王室的衰微 B.诸侯的崛起
C.分封制的逐步瓦解 D.等级观念的逐步废除
8、刀耕火种是远古时期的农业生产方式,石刀、石镰、石斧是最原始的农耕工具,当农耕工具发展到哪个阶段时,农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你认为要想学好历史取得好成绩最重要的是:( )
A.上课认真听讲 B.记好笔记 C.思考老师提出问题 D.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10、如图历史地图能反映出( )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朝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11、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2、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洛阳
B.涿郡
C.余杭
D.长安
13、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①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要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②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③金瓶掣签④设置宣政院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长期沿用, “县”这一行政机构,早在什么时候就已出现( )
A. 周武王灭商后 B. 商鞅变法时期 C.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 D. 尧舜禹时期
15、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宋璟
16、“让我们每天都问自己,我是什么人?谁是我的祖先?我是谁的祖先?”歌词中的“我是谁的子孙”正确答案为( )
A.炎黄子孙
B.黄帝子孙
C.炎帝子孙
D.尧舜子孙
17、清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
A.增设军机处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废丞相 D.采用三省六部制
18、1662年,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A. 郑和
B. 戚继光
C. 康熙帝
D. 郑成功
19、某同学利用如下图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20、以文教治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汉代的知识分子努力建立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以与大一统的统治秩序互为表里,为此( )
A.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B.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C.主父偃提出“推恩”的建议
D.董仲舒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21、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高,闻名中外的 _________ ,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北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 _________ 推广到了东南地区。
22、西汉初年汉高祖为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而采取的政策是____。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推行该政策,经过文帝、景帝两代的整治,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______” 。
23、宋真宗时,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________”;宋高宗时,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________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24、新文化运动的两大阵地是______、______。
25、民族交融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_______,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6、根据课本知识完成以下空格:
朝代名称 | 都城 | 建立者 | 灭亡者 |
夏朝 | 阳城 | _____ | _____ |
商朝 | _____ | _____ | _____ |
西周 | _____ | _____ | _____ |
秦朝 | _____ | _____ | _____ |
27、公元前60年,________的设置标志着新疆正式归中央管辖;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是________
28、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秦始皇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___
(2)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确定的社会等级制度是___________
(3)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___________制代替禅让制
29、按要求填出相对应的人物:①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灭亡南宋:___________;②他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力保忠节,誓不降元:___________
30、明长城以为_____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31、连线题
A.晋文公 卧薪尝胆
B.楚庄王 尊王攘夷
C.越王勾践 退避三舍
D.周幽王 问鼎中原
E.齐桓公 烽火戏诸侯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主持修建都江堰的秦国蜀郡郡守——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4)改进造纸术东汉宦官——
33、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理论创新】
材料一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习近平在在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那些理论成果?(至少3个)
【实践创新】
材料二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新的革命”和“新经济体制”分别指什么?
【制度创新】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3)材料三中的“理论”指的是什么?该理论实施的前提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创新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