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红磷和木炭都可以燃烧,所以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2、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将废旧电池分类并回收
B.露天焚烧生活垃圾
C.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
D.排放未达标的工业废水
3、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7
C.4g甲与10g丁可以恰好完全反应
D.当丁的质量为19g时,容器内乙的质量为7g
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分离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B.区分CO2和N2两种气体:分别向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木条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镁条放在氧气中燃烧,比较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
D.比较硬铝片和纯铝片的硬度:将硬铝片和纯铝片相互刻画
5、入冬后,“支原体肺炎”在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的环境内爆发,感染者多头痛、发烧、咳嗽。针对“支原体肺炎”的自我防护措施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室内通风
B.加衣保暖
C.酒精消毒
D.佩戴口罩
6、下列反应中,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A.铜+氧气氧化铜
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水氢气+氧气
D.碳+氧化铜铜+二氧化碳
7、酒精(C2H5OH)、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过氧乙酸(C2H4O3)等消毒液均可灭活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次氯酸钠和过氧乙酸中均含有氧分子
B.C2H5OH中的“2”可表示1个酒精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
C.NaCl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5g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变小
B.纸张燃烧后有黑色的灰烬残留,说明纸张中含有碳元素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质量变大
D.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等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
9、木糖醇是一种天然甜味剂,食用时有清凉感,因其代谢不受胰岛素调节,可作为蔗糖替代品供糖尿病患者食用。下列关于木糖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
C.相对分子质量是152g
D.生成过程中用到的氧元素的质量最多
10、下列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高层楼房失火时,迅速乘坐电梯逃离
B.厨房天然气泄漏,立刻打开排风扇
C.为防止CO中毒,可在房间放一盆水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先进行灯火试验
11、发光二级管(简称LED) 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氮化镓(GaN) 是LED中的重要原料。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位于第二周期,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的质子数和核电荷数均为31
C.镓原子与镓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D.一个Ga3+有34个电子
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白酒
B.空气
C.汽水
D.液氮
13、钪(S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下图为钪在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钪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1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30
D.钪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14、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做了以下实验,经测量,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A.
B.
C.
D.
15、下列关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是含碳的化合物
B.都是氧化物
C.碳元素化合价相同
D.碳元素质量分数相同
16、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
的脱除效果,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碳替代
B.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重要途径
C.随烟气流速增大,二氧化碳脱除效果增强
D.当烟气流速相同时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最好
17、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去除铜粉中的碳粉 | 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 |
B | 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 | 用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 |
C | 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将铁丝铜丝分别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
D | 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 |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 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
A.A
B.B
C.C
D.D
18、量取5mL水,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托盘天平
19、下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是混合物
B.甲、乙、丙都是氧化物
C.丙的化学式是H2SO4
D.甲转化为丙的过程,原子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
20、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氧气被压缩为液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可恢复原形——分子体积变大
D.1 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21、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简单可行的方法是
A.闻气味
B.看颜色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22、合金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
A.氧化亚铁
B.金刚石
C.铝
D.不锈钢
23、研究发现,高温下水会发生热分解。水热分解体系中微粒的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低于 2000 ℃,水分子不发生热分解
B.曲线 A、B 分别表示的微粒是氢、氧原子
C.当氢分子的含量达最大值时,水分子全部分解
D.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中微粒的总数不断增多
24、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成果卓著,下列成果的应用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高温烧制陶瓷
B.司南指示方向
C.谷物酿造美酒
D.古代宣纸制作
25、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是亮氨酸,化学式为C6H13NO2,下列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亮氨酸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B.亮氨酸中C、H、N、O各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
C.亮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亮氨酸属于化合物
26、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 瓶内气体为二氧化碳 |
B | 棉花上蘸有酒精能燃烧,而棉花上蘸有水不能燃烧 |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充足的氧气 |
C | 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 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
D | 将燃着的镁条伸入二氧化碳气体中,镁条剧烈燃烧 | 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条燃烧 |
A.A
B.B
C.C
D.D
27、我国劳动人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炼钢,实验室模拟炼铁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时,向 A 中注水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主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①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__________;
③将B装置中的CO2送入C装置的溶液中。
(4)若取16g氧化铁粉末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经检测剩余黑色固体成分是 Fe 和 Fe3O4,称量固体的质量为X,则 X 的范围为__________。
28、如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通电分解水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
(2)电极 B 是电池的_________极,甲试管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
29、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0、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所用电源是______(填“直流电”或“交流电”),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2)使用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可用______检验硬水和软水。
(3)“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写出生活中一种节水方法:______。
(4)下图是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请回答:
①应称取______gNaCl。
②若称取NaC1固体时发现指针还稍向右偏,则应______直到指针居中。
A.减少砝码 B.添加NaCl C.A、B都可以
③有下列编号a~g的仪器:
a.烧杯;b.10mL量筒;c.100mL量筒;d.滴管;e.玻璃棒;f.药匙;g.蒸发皿。
配制过程中,量取水时需要用到d和______(填仪器序号)。
31、用铜制电线主要是利用其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__;铝制品耐腐蚀是因其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2、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2)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填化学符号)______。
(3)常见化肥尿素CO(NH2)2,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最简整数比),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保留一位小数),120g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______g。
(4)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石灰水变浑浊,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石灰水又由浑浊变澄清,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5)向稀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______(写化学式)生成,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______,其中包含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3、以下物质:①氧气②可乐③新鲜的空气④铜片⑤五氧化二磷⑥盐酸⑦自来水⑧氯化钠⑨;冰水混合物,其中: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2)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
(3)属于单质的有______(4)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
(5)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
34、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________%.
35、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00 mL,量筒的容量为250 mL。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
I.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稍后,测得进入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1mL;
II.用强光手电照射,引燃红磷;
III.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b,测得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变为V2mL;
IV.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Ⅱ中引燃红磷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
(4)步骤III中,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V2数值___________(填“没有影响”、“偏高”或“偏低”)。
36、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含____,一定不含___,可能含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
37、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重要的理论基础,结合以下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加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B铁钉表面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实验C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
(4)实验D从理论上判断,反应前镁的质量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
3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了解仪器是进行实验的基础,按序号写出下图仪器的名称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其中不能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填序号),用于收集气体的仪器_____(填序号)。
(2)进行化学实验要严格按规定操作,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请填写下列错误操作造成的不良后果。
错误的操作 | 可能造成的后果 |
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 _____ |
②_____ | 用合格量筒量取5mL液体,实际只有4.8mL |
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_____ |
④_____ | 用合格的托盘天平称取5.5g固体,实际只有4.5g |
⑤_____ | 药品污染 |
⑥加热烧杯内的液体,忘记垫石棉网 | _____ |
39、Mg(OH)2 被添加于塑料、橡胶等易燃物中,在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并释放出水而起到阻燃作用,同时生成的氧化镁,化学性质稳定,不产生二次污染。
(1)写出Mg(OH)2 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模拟制取Mg(OH)2 的一个实验是:一定温度下,往一定量氯化镁中加入氨水,生成Mg(OH)2 沉淀,再通过结晶、过滤,得到Mg(OH)2 晶体。为探究获得较高Mg(OH)2晶体转化率的条件,某研究小组进行下述对比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 结晶温度/℃ | 结晶时间/min | 转化率/% |
a | 20 | 30 | 53.15 |
b | 40 | 30 | 84.12 |
c | 40 | 45 | 63.00 |
d | 60 | 60 | 62.20 |
①该小组研究的结晶条件是_____和_____。
②实验_____和_______(填序号)说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结晶时间相同时,温度越高,Mg(OH)2 转化率越高。
③实验b和c的目的是____。
④在上述四组实验中,最佳的结晶条件是____℃和_____min。
40、请从微粒的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由分子构成,病毒可以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喷嚏、飞沫等进行传播,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3)质量相等的四种物质①KMnO4②KClO3③H2O2④H2O,请写出他们完全分解后所到得氧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写序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