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自贡初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我们学习过他的著名抒情散文《春》。

    B.《天净沙秋思》作者是马致远,元代散曲家,号东篱。天净沙是这首元曲的题目。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济南的冬天》突出了济南温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

    D.《朝花夕拾》是鲁迅一部散文集。其中《五猖会》记述儿时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描绘了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春眠不觉晓,酣然入梦才是幸福的讯号;处处闻啼鸟,快乐的心情才是幸福的步调。

    B.张丽莉老师在危急时刻鞠躬尽瘁,她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

    C.人生在世,就要抓住每一天的精彩,如果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求当之无愧

    D.许多中学生虽然知道《健康用眼手册》的内容是正确且科学的,但还是对健康用眼知识不以为然

  • 3、下面关于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B.“我总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老马的感叹。

    C.在祥子眼里,二强子可算作黄天霸,虽厉害,可讲面子,叫字号,决不一面儿黑。

    D.一场暴雨后,祥子病了,昏睡了两昼夜,最后请了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醒了过来。

  • 4、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B.“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C.第三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舒心畅快之情,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

  •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bāo) 娇(mèi) 诱(huò) 彩镜(lèng)

    B. 毛(jié) 掩(shì) 高(miǎo)   绿茵(yīn)

    C. 临(lì)   啬(lìn) 干(sè)   淅沥沥(xī)

    D. (guǎng) 静(mì)   干(shài)   咄逼人(duō)

  • 6、老师说过,如果在说话或写作中出现了病句,会影响表达效果。所谓病句,就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即语法错误)或客观事理(即逻辑错误)的句子。请你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漂泊》,作者是一位毛里求斯华裔作家之手。

    B.张老师已经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那些孩子。

    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D.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亦乎(yuè) 人不知而不(yùn)

    B. 语(lún) 不习乎(chuán)

    C. 学而不思则(wǎng)   吾日三吾身(shěng)

    D. 博学而志(dǔ)   思而不学则(dài)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

    【材料二】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材料三】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亭亭净

    (2)陶后有闻

    (3)将弃官

    (4)有久不决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莲出淤泥而不染                    敦颐独与

    B.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结友

    C.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蒙辞军中多为

    D.委手版归                              始就学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4】材料三叙事写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下列对材料二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

    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D.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

    【6】材料一与材料二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意与日去,__________,多不接世,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明心立志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有一句话表现了的危害,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展开议论的。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1)她觉得,自己仅仅得点小病,没什么了不得的。可是出乎意料的是,不只别人嫌弃自己,老妈也一样,将自己推得远远的。

    (2)她得的是结核,刚刚患上。

    (3)老妈是医生,在小城很出名,看过很多疑难病症。看了结果后,当即决定,送她去结核医院,隔离治疗。她听了吓了一跳,忙道:“妈,求你了,我快中考了。”

    (4)老妈雪白的脸色很是严肃,拍拍她的肩,轻声劝道:“治好再说,听话。”

    (5)她不去,再次恳求老妈:“你可以弄点药,我先在家吃着啊。”她想,自己在家吃着药治,不进那所医院,不是更好吗?

    (6)老妈不,说那样会传染的。任她流泪哀求,仍一咬牙,把她送走,送到那所结核医院。那所医院在郊外的一处深山里,只见一排排大山,孤零零的树木,在车窗外一闪而过。

    (7)她试图打动老妈,说:“呆在这儿我会发疯的。”

    (8)她还说:“这儿多荒凉啊,简直一个西伯利亚。”

    (9)老妈不说话,更没有把车开回去的迹象,她的心里,渐渐结了一层冰。到了结核医院,她走进去,一道铁栅门“哐啷”一声响,把她和外面隔开。

    (10)老妈流着泪,在外面叮嘱:“语儿,安心治病。”

    (11)她背过身,不回头,心说,做作,不就是怕自己传染给她吗?

    (12)老妈手紧紧地把着门框,嘶哑着嗓子说:“语儿,你已经长大了,以后要学会照顾自己啊。”

    (13)她嘴角挂着一丝冷笑,心想,怎么,还想将自己放在这儿,以后不管不顾了。

    (14)谁知,事情还偏偏让她猜中了。两个月的治疗时间,医院的病人都有亲人来看,她也有,仅仅是老爸。老妈从不闪面,更不用说像别的孩子妈妈那样,到了病房,嘘寒问暖。红着眼眶问老爸:“妈呢,她在哪儿?”

    (15)老爸闪烁其词,说你妈忙,要照看病人。

    (16)她噘着嘴说:“我也是病人,还是她的女儿。”说到这儿,她意犹未尽,“我知道,她就怕传染给她,她太自私了。”

    (17)老爸无言地低下头,长叹一声,拍拍她的肩,没说什么。

    (18)时间,慢得如蚂蚁在爬动,一寸一寸,终于爬到了两个来月的尽头,她的心畅快多了,看天蓝汪汪的,看云白净净的,一颗心都激动得快跳出来了。

    (19)她离开家已经整整两个月了。

    (20)两个月结束,医生说,可以回去了,在家静养。她很高兴,马上打电话把喜讯告诉老妈,希望她也跟着自己一块儿高兴。因为,她毕竟是自己的妈啊。谁知老妈听了,非但没露出高兴的语气,反而在电话里低声道,别回来,呆在医院里,自己最近感冒,抵抗力特差,回来后,别传染给自己了。

    (21)她听了,拿着手机呆呆地坐在那儿,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一个怎样自私的母亲啊?她狠狠地想,简直少见。

    (22)她再次呆下来,看到别的病人喜笑颜开,在亲人的陪伴下离开医院,美慕极了。可是,她再也不提回家的事,再也不想回家了。医生有时问:“怎么不回家?”她狠狠地回答:“我妈不让回去,怕传染给她。”说时,她坚决不流泪,甚至嘴角还挂着笑。

    (23)一直到老爸来接她。

    (24)老爸来时,是一个下午,夕阳影子里,并不见老妈闪面。

    (25)她冷笑着告诉老爸:“我病好了,不会传染给她的,让她不用害怕。”她称老妈为“她”,以此表示自己的不满。

    (26)老爸没说话,红着眼圈掏出一封信递给她,打开,信上写道:语儿,有病就治,别像妈妈,忙于工作,一点小病拖成不治之症。怕你担心,这事,我一直没告诉你,也没敢来医院看你,怕你发现。那次,你打电话要回来,我已经不行了,怕你回家伤心,影响病情。现在你病好了,妈妈多想来接你回家啊,可是却永远也不能了,就让爸爸来吧。记住,听妈的话,不要哭哦。

    (27)老妈的照片从信封中落下来,对着她笑。

    (28)她的泪水,霎时间奔涌而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6)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12)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的结尾处“她的泪水,霎时间奔涌出来”中的“泪水”包含了哪些情感?请加以分析。

    【5】概括选文中母亲的性格特征,请找出两点并举例加以分析。

  • 11、家乡的竹林

    阎受鹏

    1故乡的竹子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约有七八十中,毛竹是竹类里的老大哥。春天,毛竹最早献给人们味感极美的毛笋,冬日,朔风凛然,草木枯槁,山野萧索,而青枝翠叶的毛竹却在皑皑的白雪覆盖下的泥土里,悄悄地孕育着羊角大小的笋芽,这便是誉满江南的冬笋。

    2采掘冬笋,要丰富的经验,要讲究技术,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记得小时候,一辈子伺候竹山的父亲去掏竹笋时常会带我上竹山,他选择笋芽早发的朝南向阳的暖坡去找。两眼就像扫雷的仪器,仔细地搜索着地面,他顺着略微胖起、周围有几条丝带状裂纹的泥土——故乡竹民叫“爆”,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刨,一层层挖下去,便引来我的一阵惊呼:“哇,笋!笋!”只见嫩黄的冬笋像娃娃似地睡在泥土里呢!带到笋全裸,父亲便从背后的小竹筐里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黄黄的光滑的可爱的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了。父亲说:“冬笋嫩,如果刨土时不小心,锄头碰到了会皮 破肉绽的,这样一棵好端端的嫩笋就弄坏了。”父亲找冬笋还有望竹觅笋的能耐。一次,他带我走进竹山,瞧瞧一棵竹子的皮色,再瞅瞅竹枝,竹叶长势,笑指前方一片土说,那里有笋了,他估摸着找去,果真见到“爆”,挖到了笋。

    3冬笋过后是春笋,童年时,那一夜春雷骤响后,清晨在竹山里见到的轰轰烈烈的景象令人终生难忘。那块巨石从坎上掉下来,一棵硕大的春笋,尖上扬着一簇金色的流苏(山民叫它苏头),意气奋发地顶翻了它,那片被柴荆之根盘结硬得像锄头也难扎进去的泥土,也冒出了几颗新笋,新翻的竹山沃土里,一颗颗春笋犹如一座座宝塔,生机勃勃地矗立在地面上,还有数不清的刚露“爆”的春笋,有的黄苏在春风里初展,有的角尖含着晶莹的露珠,有的昂首沐浴暖暖的阳光……

    4近些年,故乡培育了一种新的竹子——雷竹,雷竹的优点在于竹农精心培育后,农历十月便可长出与冬笋媲美的雷笋。

    5雷笋上市的价格比猪肉贵得多哩!

    6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大到豆棚瓜架,小至扫帚,光棍扁担,哪一样不是竹做的?一日三餐更是与竹子相连,量玉米的“升子”,淘米的淘箩,盛饭的筲箕,擦盘刷锅的洗帚,扒饭夹菜的筷子,乃至灶膛里熊熊的竹根、竹枝等燃料,件件样样都有着竹子呢!因此故乡的人,即使再穷也要苦心经营一片小小的竹林,自春至秋翻土除草,施肥浇水,营养竹子,冬日又盖糠铺草,细心地位竹子保暖,终年辛勤劳作,把自己命运与竹子连在一起。

    7一点也不夸张,故乡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与竹子打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情结。小毛头时“箩窠”——竹箩里塞满稻草铺成的睡窝是竹做的,大到周岁“坐车”——方形的椅子,中间铺一坐板,仿佛古代的战车,坐进去前后都有横的竹棒护住身子,万无一失,不用说,它又是竹制成的。

    8当长到会奔跑了,就用竹子做竹蜻蜓,搓着它满晒场飞翔,斩一节比笔杆管稍粗一点的碧绿的箭竹,做成“水枪”,水枪往溪水里吸满水猛一推活塞,水柱子直蹿三四丈外;做一支“机关枪”,摇来嘎嘎响,还有打苍蝇的拍子,粘知了的网兜,春天放的纸鹤和元 宵提的小灯笼。再大一点编鱼笼、鳝笼、扎竹梢丝诱捕虾獒……

    9长大成人了,更是竹不离肩,一年到头与扁担、垛柱、箩筐、土箕、锄柄朝夕相伴。

    10故乡人就这般与竹子相连,直到心脏停止跳动……

    1文章第6段说“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一刻也离不开”表现在哪些方面。

    2认真阅读第2段,回答问题

    1)、文段中“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一句话,找出下文与“找到它很不容易”相照应的语句。

    2)、划线句子运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去表现父亲找笋挖笋的动作,谈谈使用这些动词的妙处。

    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3段中“轰轰烈烈的景象”指什么?

    4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

    请以“我有这样一个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自己要写的人(例如:妈妈、老师、叔叔、伙伴、朋友、邻居等),构成完整的标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