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初学书法应先认定一家,选好一帖,然后再专心致志地临写,不能好高骛远,见异思迁。
B.通过国家公祭日的班级活动,卓不群了解到南京大屠杀骇人听闻的史实,并作了精彩发言。
C.齐育才同学在担任初一九班的班长期间,起好了带头作用,工作勤勤恳恳,从不拈轻怕重。
D.元旦庆祝会上老师让同学们互相赠送提前精心挑选并写好的卡片,每位同学都各得其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B.十年不见了,老李激动地对我说:“我俩真是有缘啊,这是我们第三次萍水相逢了!”
C.经过严谨的论证和长期的测试,董事长心血来潮地决定:新产品于下个月投放市场。
D.读完《地震自救手册》后,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庇护bì 妥当tuǒ 随声附和hè
B.蜷伏juǎn 琢磨zhuó 拈轻怕重jiǎn
C.晕眩yùn 着落zháo 混为一谈hùn
D.莅临lì 酝酿niàng 咄咄怪事chū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荷叶·母亲》是一篇散文诗,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文章通过描写荷叶、红莲等物象寄托情感,以荷叶比喻母亲,赞美伟大的母爱。
B.《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患病的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的儿子,并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通过对生活中细小的事情的细致描写,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
C.《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D.参加舞蹈表演的男女同学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5、下列作家作品与对联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半部________治天下,叹仲尼,高山仰止;整本孟子论礼仁,思子舆,亚圣儒学。
②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③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
④爱子心切,可怜天下父母心;舐犊情深,感叹人间至亲情
A.①《列子》 ②吴承恩 ③诸葛亮 ④《再塑生命的人》
B.①《论语》 ②吴承恩 ③曹操 ④《秋天的怀念》
C.①《列子》 ②蒲松龄 ③曹操 ④《再塑生命的人》
D.①《论语》 ②蒲松龄 ③诸葛亮 ④《秋天的怀念》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不断推进绿色发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B.开州区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把党员聚在产业上,选优配强带头人,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源泉。
C.伴随着气冲斗牛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
D.“让梦想与爱同行”感恩励志演讲会已准备就绪,同学们屏息凝神地等待着大会的开始。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希腊神话中,“墨提斯”是原始智慧女神,在互联网医疗产业中,它代表了最先 进的技术。
B. 比亚迪“云轨”技术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它跑在了世界的前列,向世界认识到了中 国智造的强大。
C. 省级特色小镇信息港正着力打造包括智慧健康谷、人工智能谷、智慧交通谷等多个 智慧创新,开启了小镇发展的 3.0 时代。
D. 近几年,我区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中小学生学科技、爱科技、用科技的氛围和活动, 科技教育硕果累累。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B.吾日三省吾身(日:平日,日子)
C.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D.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亦君子乎 传不习乎
B.人不知而不愠 相委而去
C.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D.于我如浮云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被列为“四书”之一。
B.“人不知而不愠”讲的是学习态度,别人不了解自己没有关系,不因此恼怒就是君子。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
D.子夏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求仁的途径。
9、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6)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的诗中既写出个人的身世之悲,也有对开元盛世怀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____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已于2014年退休,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已经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选自《天文爱好者》2011年第6期,略有删改)
【1】阅读第②段,思考:文中的“上述限制”是指什么?
【2】第③段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指出并分析作用。
【3】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赏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知哈勃望远镜退休时,有人说:“这屡修屡坏的老古董早该淘汰了。”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第四段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1、不哭的三姐
宁白
①我与三姐扛着行李,匆匆赶往十六铺码头,坐船去宁波乡下。避开那些不断上门催我们去边疆插队落户的男男女女。那个村是母亲的出生地,有舅舅舅妈、表哥表嫂一大家子在。
②推开老宅的木门,院子里平静的生活被我们搅乱了。
③日子不长,七姨八姑,见我们姐弟俩呆在家里无活可干,又看三姐长得漂亮,便上门对舅妈嘀咕:找人嫁了吧,让她自立门户,省得在家吃闲饭。村里哪个门户,谁家的儿子,说得有板有眼。
④我一直懵懂无知。这些,都是很多年之后才知道的。
⑤初春二月,早晨,穿过田埂,到三桥镇去。刺寒的风中,我看见三姐的表情沉闷而忧虑。三座桥的两侧和河边廊檐下,摆满菜摊。不少菜摊是男女组合。男的是年轻农民,边吆喝边称重;女的是城里知青,管收款,表情呆滞。不知是已成夫妻,还是尚在恋爱。三姐路过摊位前,跟我说:这些女的挺倒霉的,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看她们时,眼光里满是怜惜。
⑥我们离开了舅舅家。我曾经陪母亲回乡养病,三姐却从此没有再回村里一步。乡愁,在她的记忆里,浮现着菜摊旁女知青忧郁的目光。
⑦我与三姐选择去了大兴安岭。我们要在几千公里外荒漠原始的森林里,一起相依生活。知青专列启动了,站台上、车厢里一片哭声。唯有三姐不哭。不知道她心里是否有逃脱了那场婚姻的庆幸。或是在弟弟面前,要表现出当姐姐的呵护。父亲沿着站台,一边奔跑,一边大声嘶喊:阿明,坚强些!三姐使劲向父亲挥手:阿爹,放心!别跑了!父亲心里一定记得,几年前被“抄家”,只有这个女儿,在一片吵嚷声中,手指着“造反派”论理。
⑧绿皮火车“咣当、咣当”向北行进。三姐疲惫地趴在了小桌上,我迷糊着想起与三姐儿时的往事。
⑨有几天,母亲出去办事,交代三姐买菜、做饭。一天早上,三姐对我和小弟说:我们一起去吃大饼油条吧。我和小弟高兴极了,这是我们想吃而吃不起的早点啊!记得有一次,母亲买了一根油条回来,把粘连处撕开,一根油条成了两根,再把两根油条剪成寸段,佐餐泡饭。我蘸酱油后,小口咬一段,就把一碗泡饭送下了肚。
⑩我问三姐,你哪来的钱?
⑪她说,从母亲定额的菜金里省下的。
⑫三姐比我大一岁,那年,也就十三四岁。
⑬卖烧饼油条的摊头,在离家不远的一条窄巷口。炸好的油条挺立在铁筐里,刚出炉的烧饼散发着葱和芝麻的香味。我对着三姐傻笑。
⑭三姐买了三根油条、三个烧饼,没想到又买了三碗咸豆浆。烧饼三分,油条四分,咸豆浆要五分一碗,最贵。这是一个完整标配了。找桌子坐下,姐弟三人围着,享受平生最隆重的早饭。
⑮回到家,还在幸运地回味烧饼上怎么有那么多的芝麻,小弟突然呕吐了,接着又捂住肚子要拉。我和三姐也吐了起来。
⑯三姐转身就去找摊主。回来说,是豆浆没煮透,也有别人吃了吐的。
⑰寒冬,我与一帮男人踩着近膝深的积雪上山伐木,三姐跟随着去砍打枝杈。她不安的眼光瞟过我的锯把,看着一棵又一棵大树在我们蛮力吼叫的“顺山倒”中,缓缓地倒向山坡,撒落下一树雪花。那天半夜,木刻楞宿舍突然着火,我要冲进宿舍抢出父亲送我的皮包,皮包里有冯老师借我的鲁迅先生的《两地书》,我答应探亲回家要还给她的。三姐一把拉住我:火势太猛,来不及了!瞬间,大火冲天而上,染红了暗黑的树林和大半个夜空。
⑱慌乱了一夜,躺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遥远的家,如幻影,环绕着我的孤寒。
⑲我可以回到离家很近的城市,却要与三姐分别了。我们俩已在大庆油田工作。她成了大庆油田研究院流体力学研究室的一名科研人员。在家属区的小屋里,有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夜晚,在摇篮边的灯光下苦读英语。
⑳研究院冰雪覆盖的小路两边,高大的杨树护卫着一幢幢白雪盖顶的红砖房,四周一片宁静。这是一个透着神秘的地方,聚集了一批我国优秀的石油科技专家。三姐从故乡的田埂小路“逃离”出来,到了这个神秘之地,她要将多少闲暇时间花在读书和思考上,才能和这些专家在红砖房里对话?在静谧的小楼前走过,想到这里的人对三姐的接纳,让我生出了一种惜别之情。
㉑从此,我生活的日常里不会再有三姐的身影了。
㉒多年后,传来三姐的双胞胎儿子考入大学的消息。老大被清华录取,老二被家乡的同济录取。此事让很多人感到新奇。记者问她,你这个当妈妈的有什么教子经验与读者分享?三姐说,哪有什么经验,我有的只是在这个时代中的经历。
㉓这时,我年少时的三姐从很远的场景中走了过来。三姐当年的经历,能演化为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吗?
(摘自2021年12月30日《新民晚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概括主人公的有关事件。
时间 | 事件 |
初春二月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去大兴安岭时 | 三姐挥别父亲,一点没哭。 |
②___________ | 三姐拉住欲入火场抢包的弟弟。 |
大庆油田工作时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多年后 | 三姐分享她的教子经验。 |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⑰段画线句子。
【3】文中第⑨—⑯段属于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章以“不哭的三姐”为题,有何好处?
12、请以《一个让我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