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广安初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文体知识与名著阅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诗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B. 萧红的代表作有《生死场》,闻一多代表作有《死水》《红烛》,臧克家的诗集是《烙印》。

    C. 《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不惜花大量笔墨对老朋友的生平事迹进行介绍,表达了对这位享誉中外的科学家由衷地敬佩和深深地怀念之情。

    D. 1939年春,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光未然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抗日热情。

  •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课程应着重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将“增加”改为“培养”)

    B.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将“发挥”改成“发扬”)

    C.为迎接国庆节,学校决定举办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征文。(在“征文”后加“活动”)

    D.宋词或许可能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删掉“或许”或“可能”)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B.宋词或许可能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

    C.国家安委会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和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

    D.中国代表团在世界技能舞台上展示了中国青年技工的精湛技艺和顽强品质,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伏(quán) 临(lì) 黄(yūn) 咄逼人(duō)

    B.然(chàng) 静(mì) 怪(chēn) 人迹至(hàn)

    C.热(chén) 水(xí) 干(hé) 怪不经(dàn)

    D.塌(tān) 烧(zhuó) 高(miǎo) 轻怕重(niān)

  • 5、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抖擞 憔悴 稀稀疏疏 绿茵茵

    B.烂漫 菡萏 喜出望外 不求甚解

    C.诀别 鼓斜 呼朋引伴 絮絮叨叨

    D.锡箔 书塾 翻来复去 各得其所

  • 6、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liáng)     (yùn)     (jì)   (mì)

    B.唱(hé)   吝啬(lìn sè)   沥(xī)        怪(chēn)

    C.怪(dàn)   跚(pán)       耀(xuán)   (qí)

    D.峙(sǒng)   (yán)   澹(dàn)咄(duō)

  •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除了班级工作外,张羽同学还负担了校广播站《青春中国》《音乐随时听》栏目主持。

    B.校运会上,三班为了营造气氛,有人主张写宣传标语,有人反对,他同意他们的意见。

    C.勤工俭学期间,不管风吹雨打,还是雪雨风霜,他却能按时到达自己的保洁责任区域。

    D.中国国家馆,以科技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带给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新颖刺激的多维体验。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注释:①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②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夕日欲          颓:                 ②未复有能其奇者          与:

    ③竟不忍湖上          去:          午、未、申三时          止: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3】甲乙两文表达了什么样的共同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门》)

    3《陋室铭》中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雁门太守门》中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战斗的惊心动魄的句子________ ___  _

    6)《天净沙 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请认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心痛的事?

    答:

    【2】从某一种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答:

    【3】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在文章结构上必不可少,请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答:

    【4】白发是全文线索,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中母亲的优秀品质。

    答: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九百亩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洞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里没了一根檀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坏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材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说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说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去娶东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草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的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文中句子“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照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2文章开头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下列句子朴实而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①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②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

    4“老人种了一辈子的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表现了什么?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和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