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诘问(jié) 侮辱(wǔ) 海市蜃楼(chén) 忧心忡忡(chōnɡ)
B.炽热(zhì) 譬如(pì) 鲜为人知(xiǎn) 锲而不舍(qiè)
C.嗥鸣(háo) 颤抖(chàn) 诲人不倦(huì) 深恶痛绝(wù)
D.愧怍(zuò) 呜咽(yàn) 酣然入梦(hān) 心有灵犀 (xī)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回到家里,放下包袱的他如释重负,马上又开始复习起功课来了。
B.无数事实证明,每一份荣耀都是沥尽心血铸就的。
C.如果不能脚踏实地,那些所谓的理想就只能是海市蜃楼而已。
D.作文要有主题,有层次,有开头结尾,不能语无伦次。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小李真是别出心裁,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语文课上,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C.环城越野赛快开始了,各学校的参赛运动员滔滔不绝地进场了。
D.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4、选出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 )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升)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C.则以一铁板按其面(指铁框)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家,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能够让经历了大风大浪的人酣然入梦的地方。
B.平时心高气傲的小彤,这次被诘问时居然没有反唇之讥,实在有点出乎众人意料。
C.每次倒掉一个馒头、几口米饭、小撮青菜也是浪费,可是有的人不以为然。
D.新冠病毒肆虐全人类的时侯,西方部分国家领导人经常做一些让人不可捉摸的事情。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A. 一般人在明晓一件事情的原委以后,很快就会对其失去兴趣,懒得再去讨论它。
B. 小事不想做,必然大事做不了,对工作拈轻怕重,好高骛远,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C.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公映,导演萧寒你在微博上发布文章,顾盼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
D. “模拟联合国”社团活动中,“外交官”们时而伏笔记录时而举牌发言,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
7、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
A. “结合连日来在湖北考察调研的所见所闻,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乃至湖北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B. “我们跳绳”,“改革开放”、“放松下来”。(这三个短语类型分别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
C.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加点的词语分别是连词、助词、名词、代词、形容词。)
D.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8、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 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这里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
(2)及鲁肃过寻阳(______)
(3)然今遣汝者 (______)
(4)力改故习 (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然今遣汝者:连词,表转折,但是
B. 结友而别:连词,表承接,然后
C. 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因为
D. 蒙乃始就学:副词,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双兔傍低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
【4】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9、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1)(2)题还需填写相应的作家或作品。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王维《________》)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
(3)《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持久,战斗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乡,是游子永远的牵挂。岑参远行边塞,偶遇返京使者,却没法写书信给家人,只能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完成下列小题。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①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
②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③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④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癯,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
⑤那时的春天,原野上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⑥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G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⑦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G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何处?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细想起来,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瘠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作为“老三届”中最年长的一届,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但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由此,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⑧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株蒲公英,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1】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
【2】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
【3】语言品味。
(1)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赏析加点的词语)
(2)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的进行评析。(请从修辞角度分析表达效果)
【4】纵观全文,G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G老师认为“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11、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秋天的黄昏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⑪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⑫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⑬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说说第①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
【3】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⑦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
【4】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③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12、生活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鲜花、笑脸、汗水、眼泪……即使是最平淡的,只要用心感受,每天都充满诗意。请以《每天都是一首诗》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