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达州初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为鲜活生动的传播载体,在历史长河中______了诗词、戏曲、音乐、曲艺、书画、舞蹈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______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叙事话语、创作手法、审美意趣、价值体系,______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

    A.建造   构建   凝练

    B.建造   建设   凝聚

    C.创造   建设   凝练

    D.创造   构建   凝聚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意完全正确的是( )

    A. (guǎng)野 (shùn)息 停(dài) 妇(rǔ)皆知

    B. (dì)   (huǎng)惚   (chēn)视   毛骨(sǒng)然

    C. (àn)哑   (lí)歌 (bèng)溅 慷(gài)淋漓

    D. (shòu)猎   (gěng)咽 (juǎn)伏 义愤填(yīn)

  •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黄(yùn)                 蔽(yīn)             和(yìng)             人迹至(hǎn)

    B.镜(líng)               文(sǎn)             (dǎng)             为一谈(hùn)

    C.甲(kuī)                 落(zháo)            (cuàn)             然大悟(huǎng)

    D.徘(huí)                 临(lì)               (shà)               咄逼人(dūo)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C.我们不仅要善于解决问题,还要善于发现问题。

    D.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成为全世界人民关心的焦点。

  • 5、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烦躁        干燥        闲瑕        闻名遐迩

    B.揩油        楷书        拙劣        相形见绌

    C.蜷缩        疲倦        淳朴        前仆后继

    D.独裁        栽培        取缔        瓜熟蒂落

  • 6、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子(jǐng薄() 附澈(chéng

    B.怪(chēn)  战)   士(jué)   跚(pǎn)

    C.)   给() 热chén察冀(jìn

    D.职(xùn  侍弄(shì)  护() 抽

  • 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直到现在,闭上眼睛,我仍能想起城郊那马尾松林拂过的松香,那时天上有一两只飞鸟掠过。

    ②我们把细嫩的艾草叶尖掐下以备做米果,绿色汁液染上我们的指尖。

    ③这些富有草木气息的名字美得如此纯净,就像此时天空里大朵大朵的绵软白云。

    ④阳春三月,妈妈带着我们三姐妹走五里路去城郊采艾叶。

    ⑤懂中医的妈妈轻声念叨着:“艾,在《尔雅》里叫冰台、艾嵩,在《名医别录》里叫医草,在《中药大辞典》里叫艾蓬、香艾……”

    A.④③⑤①②

    B.③④②①⑤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②⑤③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是由南朝_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①陈太丘与友

    ②太丘舍

    ③下车

    ④元方入门不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

    4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3)《论语》中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5)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李智红

    ①在我的印象中,蒲公英永远属于那种十分普通的小草。许多地方的田野山坡、路边墙角,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②蒲公英的花朵和果实,富有浪漫的诗意。它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纯粹的金黄,花形与菊花一般大小,风韵也不在菊花之下。 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微风一吹,它们便像一朵朵降落伞似的,飘飘悠悠随风而去。

    ③我曾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虽得以放任地滋长,自由地繁衍,快意地沐浴着酣畅的春风和雨露,但竟然全长得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它们要么猥琐而呆板,要么苍老而枯黄,不能给人以更多值得咀嚼和品味的东西。也曾见识过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开紫色的花,枝叶和花朵都远比野生的肥硕壮实,但又觉得在那绚丽雍容的表象背后,总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俗气和肤浅,空有华表而缺乏内在的质感。

    ④我先前工作的单位小院,也是随处可见蒲公英的生长,而且越是路边墙角,越是石阶缝隙,生长得就越加旺盛。即使是那些已经浇灌了厚厚的混凝土面的院坝和走道之间,只要有哪怕是一丝丝龟裂的缝隙,它们都能扎根繁衍。单位曾组织我们将院里的蒲公英一次次地当作杂草垃圾铲除,但只要雨水一浇,过不了几天,它们又会滋长出鲜活的嫩芽。纵然把它们连根拔了,到第二年的春天,和风一吹,雨露一润,它们又重新萌发出新枝嫩叶,而且比上一年长得更茁壮,更旺盛。

    ⑤那些生长在路道和台阶之间的蒲公英,为了避开行人的践踏和伤害,全都卧石而生,伏地而长。为了生存,它们刚一破土,就懂得向大地匍匐,懂得以一种隐忍和有度的伸曲来保护自己。这些生存在极其艰辛困苦甚至几近绝境的不毛之地的蒲公英,首要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地存活下来,然后长叶开花,繁衍后代。

    ⑥在万物芸芸的自然界,蒲公英永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它没有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海棠“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的得宠。但它总是默默而又尽情地开出黄色的小花,结出褐色的瘦果,为自己、为后代绵延生命的血脉。

    ⑦每当看到这些卑微的蒲公英,我都为它们的生命内涵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同时,我又惊异于同一类型的生命,处在不同的生存境遇中,它们所呈现的生命状态竟有如此的区别和差异。草木无性亦有性,世人有知亦无知。 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面对充满诱惑而又浮躁的社会现实,倘若我们在羡慕那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的富贵生活,沉湎于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平庸日子,哀叹社会不公、自己又怀才不遇时,想想那蒲公英,它会是一帖清热降火的良药,使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将心态变得平和一些,心灵变得洁净一点。

    1蒲公英具有哪些“生命内涵”?请分点简要分析。

    2下面两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和“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对于表现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说说山坡墙角的蒲公英给你的人生什么启示。

  • 11、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②根据史料研究,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代,古人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通过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 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③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材料二

    ①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②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 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垫、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雷、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③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丛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两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 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垫、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垫, 它用云上血露和地下垫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⑤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士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书日的氛围,夏至、署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

    材料三

    如何保护二十四节气

    ①文旅部非遗司规划处处长杨晓辉认为,让“非遗有抓手”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需要建立包含传承馆(所)、传承体验中心等在内的传承展示场馆体系,充分发挥其在保存、研究、宣传、展示、传承上的作用。“目前已建成的各类场馆,以表演艺术类居多,民俗类较少。”杨晓辉坦言

    ②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馆员王斌表示,“办展要细且有个性,要选取最有益、最能让观众产生兴趣的内容,要实现客观条件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③淮南市作协主席金妤认为,保护二十四节气必缅“从娃娃抓起”。2013年,她创作了童话《风生水起之二十四节气的故事》。2017年,该书被改编为同名动画片,深奥英测的节气文化在孩子们眼前一下俏皮可爱起来。“让孩子们以二十四节气为参照,养成对生命的理性认识,才能让二十四节气更好地传承下去。”

    ④贵州省石阡县文化馆副馆长饶莉也认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将传统节气习俗持续推向新一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众参与”。在当地,“说春”这一传统节气习俗,正在走进校园,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了解、参与,他们势必将成为保护传统节气习俗的生力军。与此同时,“说春”也“说”到了景区,通过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这一传统节气习俗得以让游客记得住、带得走。

    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浙江省遂昌县今年将传统节气习俗“班春劝农”“搬”到互联网上。“春分前后,我们通过微信小程序、H5、短视频等形式进行的‘钱上班春’,创新了手段、展示了成果、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互动。”遂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尹萍介绍。

    ⑥“目前,我们正在引导更多地方对传统节气习俗、传承人等进行申报,以期实现更好的保护。只要太阳不灭,二十四节气就将一直存在。”王福州说。

    《光明日报》(2020年11月17日09版)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古人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 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熟能详。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B.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所以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C.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

    D.“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

    【3】二十四节气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传承发展,你的同学小伟有些困惑,请你从材料三中概括几个方法,为他答疑解惑。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开得茂盛的紫藤萝,是一道令人深思的风景;闻一多走在游行示威队伍前头,成为一道令人震撼的风景;凝望稻穗的袁隆平与簇拥着他的稻穗,构成一道令人感动的风景……在你的身边,一定也有难忘的风景,令你陶醉,令你省悟,令你振奋……

    请将“令我 的风景”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不少于500,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