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暑期上映的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承载着大多数人的儿时记忆,这是它票房飙升的原因之一。
B.李先生这幅山水人物画另辟蹊径,特意用淡墨作天空的背景,更加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沉郁。
C.我即将与谆谆教诲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分离,想到这里,不舍之情油然而生。
D.在科学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学与问应该相得益彰,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莅临(lì) 憔悴(cuì) 瘫痪(huàn) 咄咄逼人 (duō )
B.菡萏(dàn) 匿笑(nì) 粗犷(kuàng) 人声鼎沸 (dǐng)
C.脑髓(shuǐ) 朗润(rùn) 确凿(zháo) 花团锦簇 ( cù )
D.酝酿(niàng) 黄晕(yūn) 分歧( qí ) 恍然大悟 (huǎng)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雪天路滑,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召开了安全主题会议。
B.专家预计,201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超过5万亿美元左右。
C.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公民对法律是否信仰,它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民主和进步。
D.省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选购净水器要注意尽量购买市场占有率较高、信誉良好的品牌产品,以免上当受骗。
4、选出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 )
A.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
B.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作者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
C.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D.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
5、下列各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笸箩pǒ 咄咄逼人duō 莅临lì 粗犷guǎng
B.云宵 xiāo 花团锦簇 cù 桑椹sāng 菡萏hàn
C.贮蓄zhù 晃然大悟huǎng 黄晕yùn 宿儒sù
D.蝉蜕 tuì 人迹罕至hǎn 脑髓suí 秕谷bǐ
6、下列文学常识和文体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呐喊》。
B.《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河中石兽》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D.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7、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哄抬 哄传 哄抢 哄堂大笑
B.拾级 拾掇 拾取 拾金不昧
C.刹车 刹那 刹住 千年古刹
D.刨坑 刨床 刨子 刨根问底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性质讷而好学 好:
(2)有人从学者 从:
(3)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辞:
(4)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及: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3】文中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董遇是如何解决的?
9、根据课文默写。
(1) 遽契其舟,曰:“ 。”
(2) 心中的风雨来了, 。
(3)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
(4)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
(5)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 。”
(6) ,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
(7)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
10、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洛旺斯高原,来到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放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一棵树也没有。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由于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
②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我还以为是棵枯树,但不论怎样我还是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一群绵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汲水给我,井水甜丝丝的。他很少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③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④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1】“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深意?
【2】牧羊人的居住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3】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4】请你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5】牧羊人以非凡的毅力种植着希望和幸福,让我们感到无限的敬佩。我们周围也有类似牧羊人的人,请试举一例。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丁香赋
张福海
①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轮美奂。
③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④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⑤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⑥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⑦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⑧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⑨“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⑩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⑪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⑫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⑬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⑭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⑮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⑯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⑰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哈尔滨人为什么喜欢丁香花?请简要概括。
【2】品析第④段在写景状物上的妙处。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3】⑦-⑩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4】本文在写法上与《紫藤萝瀑布》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内容简析。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生活、学习的道路上,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有的帮助是有形的,有的帮助是无形的,有的帮助可能是有益的,有的帮助可能是无意的,……我们享受着这些帮助,我们也被这些帮助感动着,有了这些帮助,我们成长的道路才会少了几许迷惘,多了几分坚定。
请以“谢谢你的帮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要求有真情实感。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结合你自己的经历,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