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泸州初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敧斜     浑为一谈     油然而生     诲恨

    B.朗润     云宵            人声顶沸     花团锦簇

    C.高邈     截然不同     和霭            奥密

    D.感慨     恍然大悟     遮蔽          人迹罕至

  • 2、选出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带yíng             痛zhì             shǒng             huáng

    B.日xūn             鸣háo             弯qǔ                  tuò

    C.红yān             古hén             zuò                 语lán

    D.补jiào             头pèi             jīn                  忿然fèn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任正非霸气放话:拒绝华为是美国落后的开始。

    B.“凿井得一人”这个骇人听闻的谣言传得沸沸扬扬,最后连宋王也被惊动了。

    C.夜幕降临后的凌河夜市,是锦州最热闹的地方,那里人潮涌动,人声鼎沸

    D.不管未来人工智能多么神通广大,也无法取代那些需要创造、需要情感的职业。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神舟十四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B.近几年来,国家的反腐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反腐败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C.这里的小吃风味独特,耐人寻味,我每次来到这里,总要品尝。

    D.对于孩子的陋习,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里得到的乐趣,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社戏》的体裁和内容与此有相似之处。

    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C.《伟大的悲剧》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D.《峨眉山月歌》这首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巧妙,不着痕迹。此诗为诗人出蜀途中所作,全诗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论记者如何诘问,发言人总能对答如流。

    B.年老失修的残破老屋已经无法修葺了。

    C.看到儿子成家立业,他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D.这个十岁的小朋友,在公众场合大庭广众之中演讲,说唱俱佳的表现让人赞赏不已。

  •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通“只”)有剩骨。(《狼》)

    B. 虽然(即使这样),公输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C. 秦王色挠,长跪而(致歉)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D. 伛偻(腰背弯曲)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醉翁亭记》)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宋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是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B.甲文叙事简洁、层次清楚,特别是中间“国人道之”,可让读者想象出整个都城的好事者以讹传讹的情况。

    C.庞葱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魏王听信了他人的谗言。

    D.庞葱临行前对魏王讲“三人成虎”故事的最终目的达到了。

    2乙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B.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C.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D.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当窗理云鬓,________

    (2)_______,赏赐百千强。

    (3)《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木兰诗》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

    (5)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一句诗文。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候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 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 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 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地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闸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干漆子。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筛选关键信息概括。

    到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______________书架伴我成长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表现出的妈妈的心理。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3】从词语运用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第四段画线的语句。

    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4】文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写出你的理解。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①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②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③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④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⑤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⑥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⑦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⑧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⑨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⑩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注释】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1】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2】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

    【3】蒙先生的考试方法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理由。

    【4】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

    【5】文中多处写到学生对蒙先生的回忆,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走进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遇到挫折,心头一亮,找到办法克服了困难……心头一亮,就是提升,就是成长!

    请以“最美心头一亮”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内容具体,抒写真情实感;③运用细节描写写人记事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