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岱之于湖心亭可谓情有独钟,他不仅写下了山水名篇《湖心亭看雪》,更在湖心亭留下了西湖名联,上联是: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请根据对联知识及内容,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
A.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B.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C.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D.亭立湖心,俨如西子载扁舟
2、下面是小果同学整理归纳的文化常识现象,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即《春秋左氏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词是一种诗的别体,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与以柳永、李清 照为代表的婉约派相得益彰,在璀璨的中国诗词文化中各放光彩。
C.假如你穿越到三国时代,见到了诸葛亮,你说:“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先生,足下三生有幸。”
D.诗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描绘的是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小正月、元夜等,有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一些民间习俗。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宋朝
B. 《变色龙》 契诃夫 俄国
C. 《范进中举》 吴敬梓 明朝
D.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法国
4、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俗(sú) 说辨(biàn)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B. 玄虚(xuán) 诓骗(kuāng) 舍身求法 不攻自破
C. 汲取(xī) 压榨(zhà) 孜孜不倦 轻而易举
D. 墨守(mò) 停滞(zhì) 根深蒂固 走头无路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令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B.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C.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D.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因沛公称王关中,任用子婴为相而决定攻打沛公军。
B.项伯因平素与张良交好,便私会张良让他离开沛公以避祸。
C.张良向沛公汇报情况并商议对策,于是强拉项伯去见沛公。
D.沛公表明自己不敢反叛之意,并表示愿与项羽约定为亲家。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一句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
【2】有人评价“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意蕴丰富,情感复杂”,请加以分析。
答:
7、下面是某班近两年体测成绩统计情况的表格,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某班体测成绩统计情况 | ||||||||
年度 | 项目 | 总成绩 | 肺活量 | 50米跑 | 坐位体前屈 | 立定跳远 | 引体向上/仰卧起坐 | 1000/800米跑 |
2020 | 平均分 | 68.21 | 76.58 | 74.30 | 70.4 | 67.32 | 45.63 | 70.3 |
2021 | 平均分 | 68.53 | 77.77 | 74.06 | 71.34 | 66.65 | 45.96 | 70.69 |
说明:各项满分为100分。合格为60-79分,良好为80-89分,优秀为90-100分。
(1)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写出两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字。
(2)针对统计情况表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三条切实可行的意见或建议。
(3)为营造班级体育锻炼的氛围,拟写一条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8、用诗词原句填空。
(1)《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管前路如何坎坷,世事如何难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像李白在《行路难》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4)根据关键词写诗句。
关键词:愿、思念、月。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9、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下题。
阅读的要素
王安忆
①阅读的第一要素,我想是信赖。
②相信我们所读到的东西,这常常是发生在我们少年的时候。那个年龄,心灵像一张白纸,无条件地相信任何事情。书本给我们神圣的感觉,好比人生的老师。我们总是把书本上的话抄在日记本上,还总是将书本上的话赠来赠去。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影响的时期,是精神世界最初的建设时期。假如我们幸运地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都受益无穷。不过,很多时候的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尽管是这样一个不安全的时期,我也以为怀疑主义是最大的不幸。这会使我们丧失阅读的最大乐趣——那种满怀情感的接受,那种对充实内心的渴望。怀疑设立的防线又会使自己孤立,久而久之,内心便会寂寞又空虚。
③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不仅来自阅读,更来自直接的经验。假如我们依然热爱阅读,并且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便会自觉地去芜存菁,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前段时间阅读好书的经历帮助了我们,从人生中得到的真情实感也帮助了我们。阅读和阅历使我们几乎是本能地懂得哪些是好书,哪些是作者以诚实与信赖写下来的文字。我们仍然以信赖的态度读书,而这时候的阅读却是一种理性的信赖。我们和书本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书本是我们的朋友。理性的信赖还可以有效地抵御怀疑主义的侵害,这时候的阅读对于拓展我们不免狭窄的个人经验大有好处。假如个人经验偏于悲观,它便提供给光明的景象;假如个人经验偏于万事无忧,它则提醒我们不幸的存在。它可使我们保持乐观、善良、开阔的精神。在一个人对世界的观念已经形成的中年阶段,阅读可为我们作出补充和修正,使之达到健康完美的境地。
④晚年时的阅读信赖,我想应是建立在宽容之上。因为这时候的经验已经成熟到可与任何书本作一个比较,这是该作出结论的时期。假如前两个阶段我们保持了阅读的良性循环,这时便能够再上升一格。在持有自己的经验与结论的同时,善解并诚挚地去观看别人的人生所得,看到人类无穷多的心灵景观。这时候,我们应当如同相信自己一样去读书,书会和我们融为一体,我们其实也是在读着自己。这时候的自己,应该有一颗能够包容一切的心灵,读书就提供这样的好机会。当然,我这里指的是人类写下的最好的那类书。
【1】本文所说的“阅读的第一要素”,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它可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要概括)
【2】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1)书本给我们神圣的感觉,好比人生的老师。()
(2)假如个人经验偏于悲观,它便提供给光明的景象;假如个人经验偏于万事无忧,它则提醒我们不幸
的存在。()
【3】第②段中的划线句中“情况则是恰恰相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觉地去芜存菁,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0、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
①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鸿雁传书……曾经,这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呢喃,是华夏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如今,在中国科学家执着的探索下,神话变成了现实。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
②AG600别名“鲲龙”,取意“鲲鹏展翅,蛟龙入海”,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而“鲲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古神兽。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鲲龙”的命名,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在成功实现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后,2020年7月26日,“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④“蛟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相传,蛟和龙居深水中,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蛟龙”入水,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目前,“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⑤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标识为“揽星九天”。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⑥“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⑦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北斗,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被称为“北斗”,又名“北斗七星”,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
⑧“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中国古代诗人对北斗七星有着无限遐思。当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⑨至于“嫦娥工程”和“玉兔”号则源自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承载着古人对月球的浪漫想象。在神话中,“玉兔”是古人同情嫦娥进而添补的温暖情节。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玉兔”的善良、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⑩在古代,人们用“鸿雁”指代信差。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真相并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自此,“鸿雁传书”用来指代书信传递。“鸿雁传书,永不失联”,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
⑪《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进过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具备了“火眼金睛”的技能。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取义“领悟、探索太空”,希望它能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2015年12月17日,“悟空”成功发射升空,虽然设计寿命只有3年,但经过评估,目前它仍在太空服役。
(选文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
【2】第②段划线句中加点的词语“目前”能否删除?为什么?
AG600别名“鲲龙”,取意“鲲鹏展翅,蛟龙入海”,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这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计划发射。
C.“玉兔”是追求和平的象征,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D.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希望它能够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
11、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够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 A 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 B 《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到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 C 又如,《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特定的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 D 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是什么?
【3】文章第③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请简要回答。
【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