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封建思想在中国真可谓根深蒂固,要彻底铲除可不件容易的事情。
B. 这个案子非常重要,不弄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
C. 他就像一个有无限动力的发动机一样,孜孜不倦的学习到深夜。
D. 主持人董卿穿着银装素裹,十分美丽妖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于IG战队夺得本届全球电子竞技游戏比拼的冠军,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国家的荣耀,有人则担忧这会让青少年更加沉醉于网游。
B. 将莫言作品选入中学教材,是好是坏苟且不论,但至少可以肯定:教材编委们在努力探索。
C. 杭州是一座迷人的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领先的现代科技,既各显其美,又相得益彰。
D. 我们有些同学在在作文中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这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3、中国自古不乏自强不息风骨的作品,下列诗句不能体现这种精神的一项是( )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有诗句“家住沂州翠岭东……有人问我名和姓,撼地摇天黑旋风”,描绘的是曾经大闹五台山的花和尚鲁智深。
B. “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这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赞颂“单骑救主”后又“大闹长坂桥”的赵子龙的诗句。
C. 在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自幼为僧的玄奘奉唐太宗旨意到天竺国求取三藏大乘佛法,他发誓不到西天,不取真经,断不回国;送别时,唐太宗捻土入酒,叮嘱他“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D. 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写宝玉过生日,与众女聚会大观园,吃酒、行令、划拳,好不热闹。宝钗先是命婆子“将门锁上”,不教外人进人;其间说了“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有桂花油”的酒底,引得众人发笑;后来不胜酒力,醉卧于芍药花丛中,被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泰。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力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厂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⑪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 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⑪郎中,宫廷的侍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虽然,受地于先于先王(__________)
(2)寡人谕矣(__________)
(3)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__________)
(4)图穷而匕首见(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②而乃以手共搏之
B.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①聂政之刺韩傀也②北蛮夷之鄙人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万 急 时 不 及 召 下 兵 以 故 荆 轲 逐 秦 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5】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 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 带兵器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兵器。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去,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体会“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中“济”字的妙处。
【2】有人评价“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一句“意蕴丰富”,请加以简析。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尧作,春秋战国时代即有记载。围棋是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体现了汉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被人们形象比喻为黑笔世界,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棋戏。由于围棋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材料内容,以“围棋”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8、古诗文名句默写。
(1)足蒸暑土气, 。 (白居易《观刈麦》)
(2)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3)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
(4)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
(5)陈涉辍耕垄上面对同伴的嘲笑时,发出了“嗟乎! !”的感慨;揭竿而起时,他发出了 “ !”的质问。
(6)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伏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卜算子 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 , 。请你再写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词 , 。
9、阅读《儒林外史(节选)》,完成小题。
儒林外史(节选)
(清代)吴敬梓
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著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著来买。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终日闭户读书。
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却是个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见他长大的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常和他亲热地邀在草堂里坐著说话儿。一日,正和秦老坐著,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头带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迎接,叙礼坐下。这人姓翟,是诸暨县一个头役,又是买办。因秦老的儿子秦大汉拜在他名下,叫他乾爷,所以时常下乡来看亲家。秦老慌忙叫儿子烹茶、杀鸡、煮肉款留他,并要王冕相陪。彼此道过姓名,那翟买办道:“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亲家,你怎得知道?”翟买办道:“县里人那个不晓得?因前日本县吩咐要书二十四副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我闻有王相公的大名,故此一迳来寻亲家。今日有缘,遇著王相公,是必费心画一画。在下半个月后下乡来取。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送来。”秦老在旁,再三怂恿。
翟头役禀过了本官,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扣克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王冕,将册页取去。时知县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危素,作候问之礼。
危素受了礼物,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次日,备了一席酒,请时知县来家致谢。当下寒暄已毕,酒过数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册页花卉,还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
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然不知,可为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回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衙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王冕笑道:“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照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覆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
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说的都是甚么话!票子传著,倒要去;帖子请著,倒不去!这下是不识抬举了!”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罢。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什么?”王冕道:“秦老爷,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翟买办道:“你这是难题目与我做,叫我拿甚么话去回老爷?”秦老道:“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我如今倒有一法: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一两日间好了就到。”翟买办道:“害病,就要取四邻的甘结!”
彼此争论一番,秦老整治晚饭与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向母亲要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事,方才应诺去了,回覆知县的老师。
(注释)①没骨:中国画的一种绘画技法。②段干木、泄柳:均为人名。战国时,魏文候去访问名士段干木,段干木跳墙躲开了;鲁穆公去看望贤人泄枊,泄枊关着大门不出来相见。②甘结:是中国古代诉讼案件中受审人出具的一种保证文书。
【1】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表述,与选文不符的一项是( )
A.王冕画荷非常出色,靠着买画渐渐不愁衣食。
B.邻居秦老对王冕既敬重又喜爱,常常邀他说话。
C.危素认为王冕不但才高而且见识不同,想见王冕。
D.翟买办拿到四邻的甘结,故同意王冕不应约。
【2】下列《范进中举》的片段所体现的人物特点,与选文中翟买办最不相似的一项是( )
A.(范进)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者他一考,如何甘心?”
B.众邻居劝道:“老东太不要心情慌……”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C.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兄弟。”
D.居户把银子攥得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3】给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4】选文中,王冕再三推辞不见时知县和危素,《三顾茅庐》中,诸葛亮婉拒刘备的请教,此二者的行为相似但原因不同。请简述王冕和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
10、半杯水也能荡起青春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故事,故事里都有不同的故事,都深深印刻在脑海里。
②初三那一年,父亲工作调动到省里,我也从一所镇中学调到了另一所省城学校,由于课堂进度和教学质量的差异,本来学习成绩优秀的我,在这里连中等生都算不上。我接受不了这么大的落差。不过,我没有放弃,使出全身的力气努力学习,期望尽快赶上来。可没想到,期末考试我只排了班里23名,距离进前10名的目标还有那么远。
③我彻底失望了。这半年来,我每天加班加点,甚至周六周日都不休息,可同学们个个都是高手,我根本无法超越他们。那段时间,我心情极度沮丧,甚至跟父亲提出要调回我原来的学校,父亲不但不同意,反而训斥了我,说我没骨气。我的心情更加低落了,学习一落再落,后来干脆放弃了,天天泡在游戏厅里。
④这一天,父亲母亲被叫到了学校,老师向他们报告了我当前的学习情况,那一天,我回家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⑤第二天,父亲早早地上班了,我没有起床上学。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我才背起了书包。默默地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一阵冷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天空阴沉沉的,远处不时传来几声雷响 。
⑥到学校时,已经是第二节课了,正好遇上班主李老师。李老师问我怎么来的这么晚,我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一句:“没什么。”李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也没有说什么。
⑦第四节自习课,李老师来了,看上去很高兴。一进门,他便对我们说:“同学们,这次模拟考试,我们平均分全年级第二,只要我们努力,其他班的苗子再好,我们也能超越他们……”
⑧这真是一个好消息。从我来以后,我们初三年级四个班,我们班一直是最差的。这回,突然间来了一个大飞跃,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可这掌声似乎我和没什么关系,因为此时,我的成绩已经落在了最后,其实还拖了班级的后腿。
⑨李老师直接走到饮水机那里,接了半杯水,然后拿起来,放在讲台上,对我们说:“同学们,同样是半杯水,乐观者会说:还有半杯水呢!悲观者则会抱怨,怎么只有半杯水!我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乐观者。”李老师说完,拿起半杯水,猛烈地摇晃起来,水在杯里快速地转动起来。他笑着对我们说:“只有半杯水,但我们却可以让它激荡起来,可是,如果你有整杯水,却无法让它转动,因为它是满的,再没有多余的空间了。同学们,青春是用来激荡的,如果你是半杯水,那就激荡起来,这样的青春的才有意义,这样的青春才有可能发生奇迹。”李老师的这个比喻,让我们眼前一亮,是啊,我们的学习成绩或许真的不如别人,但我们有转动的空间,只要用力,我们可以让水转起来,甚至飞起来,那一刻,我们茅塞顿开。
⑩ 这时,李老师的目光落在了我的身上,我们四目相对的瞬间,我突然发现,不知何时太阳已冲出乌云,一缕阳光透过玻璃,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我瞬间明白了李老师的鼓励,其实这段日子我一直在纠结的,正是我的能力问题,其实我并不想自暴自弃,只是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李老师的鼓励,重新燃起了我的希望,我就是那半杯水,我要做那乐观的半杯水,然后用它激荡起我的青春。
⑾ 从那一天起,我的学习又进入了快车道,奔向最终的目标,不顾路上的风雨。最后,我以班级第10名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而我的青春,还一直激荡着……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说说选文第④段结尾,为什么不直接写出争吵的内容,而是用了省略号?
【3】选文第⑤段划线句“一阵冷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天空阴沉沉的,远处不时传来几声雷响” 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4】赏析第⑾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从那一天起,我的学习又进入了快车道,奔向最终的目标,不顾路上的风雨。”
【5】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的含义的理解。
【6】读了此文,你一定会受到很多启发,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树碑
李小庆
①福爷安静地坐在村东头的树墩上脸上的皱纹和树墩那皴裂的树皮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夕阳的余晖里成了一尊雕像。
②树墩的后头便是一所学校。一所只有9个孩子的学校。
③福爷是这所学校的看门人,其实也没啥可看的,除了一些缺胳膊断腿的桌椅板凳,便是小李老师。
④没事的时候,小李老师就喜欢坐在福爷的旁边,听福爷讲发生在学校里的那些陈年旧事,包括小李老师在二年级的时候,因为不敢和老师报告去厕所而尿裤子的事。小李老师便哧哧地笑,他说他才不信福爷呢,二年级还尿裤子?鬼才信!来来来,还是下一盘棋堵堵您的信口开河!
⑤乒乒乓乓的棋子碰撞声并没有堵住福爷的嘴,福爷说你小时候蔫淘蔫淘的,你娘走得早,你爹一个人拉扯你们四个,顾上这个顾不上那个,村里哪家的饭你没吃过?你学习好,愣是让学校减免了你的学杂费!啧喷,加一起可好几块钱呢!为这,满儿他娘还找到学校也要减免学费呢!哧!也不看看满儿那成绩!不过那时可真热闹啊!嘿,那个叫啊、闹啊,大半个村子都能听到……
⑥满儿在外面挣了钱,把他娘接走了,再也没回来……小李老师飞出了一个象,重重地凿在福爷的车上。
⑦谁像你这个傻小子!念了大学,转个圈又回这个山沟来!看你那点儿出息……
⑧为啥回来别人不晓得,福爷您不晓得?小李老师摩挲着棋子低声说。
⑨我不晓得!福爷闷闷地回了一句,把脸扭向有些模糊的远山,流动的夕阳把福爷斑驳的身影扑倒在破旧的棋盘上。
⑩小李老师知道,福爷又想起了五儿。
⑪小李老师也想五儿。
⑫五儿是山那边的孤儿,每座山的那边都有几个娃来这所学校上课,那时小李老师还是人们嘴里的李三儿。
⑬五儿和李三儿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一起走出大山。
⑭大学毕业后,五儿回到了村里,当上了村小学的老师,李三儿不解地看着五儿如花的笑靥说,好不容易走出来,见了世面,还要回到山沟沟?
⑮我要守着咱们的村子!也要守着这所学校!五儿指着书声琅琅的教室说,好看的眼睛被风吹得眯成了两条缝,但是却好像有两束阳光落在她的眼睛里。
⑯李三儿不敢看五儿的眼睛,转过身子,让自己逃离那两束阳光的捕捉,任五儿的身影在村头站成了一棵树。
⑰他回头看了看越来越模糊的五儿,向她挥了挥手。停在路边的小客车像一头巨鲸,一口将他吞进去,然后喷出一股黑烟,摇头摆尾地游进夕阳的光晕里。
⑱两年后,李三儿回到了村里,他没有看到五儿,也没有看到学生,只看到颓败的教室和在学校门口发呆的福爷。
⑲五儿呢?孩子们呢?
⑳五儿走了……福爷低着头,垂下了眼睑说,孩子们也都走了。
㉑当李三儿看到五儿的时候,那只是一张黑白照片,镶嵌在一块冰冷的石碑上,石碑立在学校后面一个孤零零的山坳里。
㉒那雨下得真大啊,水库的堤坝都快垮了,长这么大岁数都没看过发这么大的水!为了救落在水里的小四儿,她忘了自己不会游泳……福爷说,那个山坳里可以遮挡风雨,不会再让五儿一个人去面对那么大的风雨了,我替她守着……
㉓小四儿是李三儿的弟弟。
㉔李三儿在五儿的碑前站成了一棵树。
㉕他想起了他离开这个村子时,五儿是不是也这样泪流满面,那时候,五儿的心是不是有被碾轧的感觉?
㉖李三儿成了小李老师,把空无一人的教室变成了9个孩子的乐园,那是他翻山越岭才找回来的学生。
㉗福爷安静地坐在树墩上,眯着眼打盹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树墩的四周冒出了一根根的枝条,嫩绿嫩绿的,随着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欢快地摇摆着。
㉘站在讲台上,小李老师似乎能看到山坳里的五儿也在微笑着看他。
㉙夕阳的剪影里,有一个人。
㉚还有一块碑。
【1】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补全故事情节。
五儿和李三儿一起上学,一起走出大山→__________________→五儿为救小四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1)满儿在外面挣了钱,把他娘接走了,再也没回来……小李老师飞出了一个象,重重地凿在福爷的车上
(2)为啥回来别人不晓得,福爷您不晓得?小李老师摩挲着棋子低声说。
【3】李三儿和小李老师在小说中是同一个人物,却采用不同的称谓,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4】本文在不同时空的几处场景中都写到“夕阳”,别具情味。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深意。
【5】小说题目“树碑”有哪些意蕴?请简要分析。
12、阅读材料,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
2011年,哈根达斯进军北京市场,推出哈根达斯冰淇淋月饼,将哈根达斯的冰淇淋做成中国传统月饼的形状大小,从而迎合中国人的中秋传统和消费习惯。虽然此举并不能动摇传统月饼的主流地位,但是它“中西合璧”的创意还是引发了热销,尤其受消费者中年轻群体的欢迎。
【材料二】
若不进入传统,则无法添加新物。
——刘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校名、人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