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活鲫鱼的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与从其口中进入的水相比显著增加的成份是
A.养料
B.废物
C.氧气
D.二氧化碳
2、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弃物也带离南极。这样做的原因是( )
A.南极上人迹罕至,没有消费者
B.南极上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C.南极上缺少分解该类废弃物的微生物(细菌、真菌)
D.废物利用或研究需要
3、奶牛以青草为食物,从食物中获得有机物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进行分解。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能帮助植物传粉
C.促进物质循环
D.为人类提供食物
4、利用乳酸菌可以制作口感爽脆的四川泡菜。下列关于泡菜制作过程和原理描述错误的是( )
A.制作泡菜时需要在坛沿边加水,可形成无氧环境
B.下图④是细胞核,乳酸菌属于真核生物
C.乳酸菌在不良环境中可以形成休眠体
D.乳酸菌是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
5、病毒无处不在,人们常常谈“毒”色变。下列关于病毒与人类关系的描述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给人类带来多种流行病
B.可制成疫苗,用于防治传染病
C.可以利用病毒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D.病毒全部寄生,对人类没有好处
6、周末,人们都喜欢开车来到鲁观的九嶷河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湿地生态系统可以调蓄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环保价值
7、下列关于动物运动能量来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动物从食物中获得能量
B.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
C.呼吸作用可使能量释放出来
D.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都用于运动
8、根据植物生殖有关知识,要想让同一桔子树上结出不同口味的桔子,你认为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组织培养
B.嫁接
C.扦插
D.播种
9、汉中的黑木耳是陕西的著名特产,一位农户对记者说:“别看木耳小,全身都是宝;别看木耳黑,它能卖真金。”下列关于木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木耳的细胞壁外有荚膜
B.木耳在生物圈中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C.木耳细胞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木耳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大型真菌
10、2023年以来,很多同学深受甲流病毒的困扰,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关于甲流病毒和甲型流感,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流病毒借助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
B.甲流病毒通过分裂繁殖后代
C.甲流病毒结构简单,能独立生活
D.得了甲流不能用抗生素治疗
1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独立生活
B.以复制方式增殖
C.原核生物
D.分裂速度快
12、《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我国昆明召开,大会会标中间的“水滴”包含了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装的小女孩等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蝴蝶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
B.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前进的动力来自尾鳍
C.孔雀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盖羽毛,属于鸟类
D.大熊猫心脏四腔、体温恒定
13、仓库在保存种子的时候,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及目的是( )
A.干燥、高温,抑制光合作用
B.干燥、低温,抑制呼吸作用
C.潮湿、高温、抑制蒸腾作用
D.潮湿、低温,促进呼吸作用
14、动画片《葫芦娃》伴随了两代人的成长,片中有许多以动物为原型塑造的典型“人物”。下列对各角色对应的动物原型描述错误的是( )
A.①蜘蛛精+④蝎子精+⑤蜈蚣精同属节肢动物,体表都具有外骨骼
B.②蝙蝠精体表被毛,前肢变为翼,胸肌发达,适于飞行,属于鸟类
C.③蛇精成为了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
D.⑥蛤蟆精幼体用鳃呼吸,其生殖和发育过程需在水中完成
15、人们日常食用的水产品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鱿鱼(枪乌贼)
B.蟹
C.带鱼
D.海蜇
16、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和3是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叶片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可通过4中的导管运输至其它器官
C.叶片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除了2以外,还有保卫细胞
D.5是气孔,由张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吸收和运输水分的动力增强
17、关于动物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没有动物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无法进行
B.通过对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制成了雷达等仪器装备
C.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如果随意引入某种动物,可能会导致原生态系统的崩溃
18、实际生活中,人们对细菌、真菌的利用非常多,下列与细菌的利用有关的是( )
A.酿制酱油和葡萄酒
B.生产啤酒和青霉素
C.制作酸奶和酿制香醋
D.制作豆腐乳和馒头
19、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可能是( )
动物 | 甲 | 乙 | 丙 |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 32 | 65 | 5 |
A.丙、甲、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
20、龟与蛙都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但不属于同一类群,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 )
A.都用肺呼吸,但蛙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B.都有皮肤,但龟体表覆盖龟甲
C.都用四肢在水中游泳,但蛙后肢发达
D.都产卵,但龟在陆地上产较大的硬壳卵
21、地衣是藻类植物与真菌组成的,它们互相利用,谁也离不开谁,这属于 现象.
22、无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腔肠动物、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23、鸟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_____,被覆羽毛,前肢变成_____;骨中空,内充气体,用_____呼吸,并且有_____辅助呼吸;体温_____;生殖为卵生.
24、请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面动物中①对虾②梭子蟹③海蜇④乌贼⑤扇贝⑥鲍鱼,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③④⑤ D.④⑤⑥
26、菜豆种子萌发时首先要 ________膨胀,透性增强,因为__________里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________利用,这个过程离不开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7、在世俗的观念里,人们认为生男生女是由女性决定的。请分析下图,并给予正确的解释。
(1)人类的性别由 决定。
(2)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 ,能产生 种精子,分别为含 染色体精子和含 染色体精子,且数量相等。
(3)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 ,产生 种卵细胞。
(4)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机会均等.正常情况下,含XY的受精卵将发育为 ,含XX的受精卵将发育为 ,因此,生男生女的比例为 。
(5)若上图是一对夫妇,则他们生下一个男孩的几率是 。
28、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请据图回答:
(1)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2)箭头1所示的过程是: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_____,将摄取的有机物转化为_______________.箭头2所示的过程是: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______________的分解后,产生二氧化碳、无机盐均可被_______________利用。由上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如果某种动物因缺少天敌而数量过多,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怎样的影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若以“神经冲动→骨骼肌→①→关节→运动”表示哺乳动物运动产生的过程,其中①所示的内容是_______。
30、某生物兴趣小组收集了下列几种常见的动物,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如下问题:
蜗牛 蝴蝶 蛙 扬子鳄 鸽子 大熊猫
(1)某同学将蜗牛和蝴蝶划分为一类,而将扬子鳄等其它四种动物划为另一类,他进行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我国一级保护的爬行动物是______________;图中属于体温恒定的脊椎动物有___________。
31、请将鸟卵的各个结构与其功能连接起来
32、成人的骨中,有机物大约占2/3,无机物大约占1/3。( )
33、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小王及其家人惯用手进行了调查,绘制了如下家族系谱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性状,据图可判断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2)若显性基因用 R 表示,隐性基因用 r 表示,请写出小王的母亲和姑姑的基因型:母亲:_________,姑姑:________。
(3)若小王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惯用左手的概率是___________。
(4)若小王经过训练后用右手吃饭、写字,那么小王惯用左手的性状___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34、某班学生用围棋子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问题。探究的方法是:甲袋中装入100粒白色围棋子,乙袋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50粒。每次从甲、乙两袋分别随机摸出1粒围棋子进行组合,一粒黑子一粒白子的组合用A表示,两粒白子的组合用B表示,每个小组组合20次。全班5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合方式 组别 | A | B |
第1组 | 10 | 10 |
第2组 | 8 | 12 |
第3组 | 11 | 9 |
第4组 | 13 | 7 |
第5组 | 9 | 11 |
(1)黑色围棋子模拟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___,其中有的性染色体的类型是__________。
(2)每完成1次组合后,是否需要将摸出的围棋子放回袋内?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