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为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构成种子的胚,是新植株的幼体
B.结构④为玉米种子提供营养
C.③胚芽只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叶
D.玉米种子的⑦遇碘液会变蓝色
2、利用大棚种植蔬菜时,下列措施不能增加产量的是( )
A.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B.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C.适当增大二氧化碳浓度
D.合理施肥灌溉
3、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 )
A.适宜的温度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完整的活的胚
4、下列不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A.冬天北方阔叶树纷纷落叶
B.竹节虫形似竹节
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D.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
5、一个石榴果实中有许多粒石榴籽,这是因为石榴花的结构中有多个( )
A.雌蕊
B.雄蕊
C.子房
D.胚珠
6、梁山风景优美、植被茂密,可谓“天然氧吧”。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进行了什么生理作用(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运输作用
7、某班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校园内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归类,将月季、雪松、连翘、丁香、柳树等归为一类,将蚂蚁、蜻蜓、红蜘蛛、小鸟、蚯蚓等归为一类。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 )
A.形态结构特点
B.生活环境
C.生物的数量
D.用途
8、人体一些器官有次序地连接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就构成了系统。如图所示器官属于同一系统的是( )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9、民间有许多蕴含科学道理的俗语。下列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树不怕空心,树怕剥皮”——树皮中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庄稼施肥越多,产量越高
C.“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让营养物质更多运向根,让根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
D.“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光照长,瓜和豆光合作用旺盛
10、某兴趣小组探究生态因素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经过多次测量,得到不同区域空气湿度平均值并记录在下表中。由表分析,该实验的变量是( )
植被环境 湿度(%) 时间 | 裸地 | 草坪 | 灌木丛 |
早晨(6:00) | 45.6 | 60.7 | 78.9 |
中午(12:00) | 29.5 | 49.6 | 61.3 |
晚上(18:00) | 35.2 | 55.9 | 73.5 |
A.空气有无
B.光照强度
C.植被丰富度
D.环境湿度
11、2001年11月3日,我国首例“胎儿皮肤上皮细胞”克隆牛“康康”在山东莱阳农学院诞生。这项技术是利用牛胎儿皮肤细胞为供核细胞,经显微操作移入去核成熟卵细胞中而获得。该事例说明与生物遗传和发育有直接关系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线粒体
12、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农田
B.海洋里的所有动物
C.一个池塘
D.一个校园
13、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元宝枫是重要的红叶观赏植物。进入秋季,日平均温度降低、昼夜温差增大,叶色逐渐褪绿变红。黄刺蛾幼虫、天牛幼虫均可以取食元宝枫叶片。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元宝枫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B.黄刺蛾幼虫与天牛幼虫之间是竞争关系
C.秋季元宝枫叶变红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D.影响叶片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14、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应当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同学们在讨论如何测定发芽率时,提出不同的意见,其中合理的是( )
A.挑选100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测定
B.随机取100000粒种子进行测定,再重复5次,取平均值
C.随机取100粒种子进行测定,再重复2次,取最大值
D.随机取100粒种子进行测定,再重复2次,取平均值
15、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叙述不能体现这一生物学观点的是( )
A.毛细血管管壁薄、管腔细、血流速度慢,适于进行物质交换
B.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物质交换
C.肺泡数目多且壁薄,外面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D.小肠壁的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16、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鲫鱼、水草、莲花、水鸭等归为一类,将柳树、蒲公英、西红柿、麻雀等归为一类,他们归类的方法是( )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17、泛舟微山湖,小明看到“鱼戏莲叶间”的画面。关于鱼和莲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鱼和莲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细胞分裂使它们的细胞数目增多
C.细胞分化使它们形成不同的组织
D.鱼和莲的结构层次均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1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沙漠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19、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不能判断污点位置的操作是( )
A.转动反光镜
B.换一个物镜
C.移动载玻片
D.换一个目镜
20、下列有关生态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蚜虫以小麦为食,蚜虫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
B.阳光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C.生活在麦地里的杂草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
D.鹰捕食野鼠,保护草地,所以鹰与草的关系是共生
21、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______)。
23、代谢废物的排出有不同的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尿素等,以________的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以________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废物形成________,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还有某些代谢废物随粪便排出体外。
24、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____________开始的。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尝试着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作出_________。
25、在探索生命的器具 中,常用的探究器具是__。
26、肾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肾盂三部分组成。
27、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然后根据自己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尝试着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作出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如果该系统中喷洒了含有有机汞的农药,体内残留有机汞最多的生物是 。
(2)若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必不可缺少的成分还有非生物部分和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3)图中有多条食物链,其中含生物种类最多的食物链是: 。
(4)在生态系统中鹰和蛇之间既是 关系,又是 关系。
29、_______植物大都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从______植物开始出现了真正的根。
30、在空白纸上绘制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图:________。
31、
32、茎的加粗生长是其中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___)
33、根据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7)的名称是_____。
(2)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上的“P”字母,用低倍物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9)_____。
(4)观察过程中若光线变暗,可调整(14)_____;若要使左侧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_____移动装片。
(5)有3组物镜5倍、10倍、20倍分别与5倍的目镜组合,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应选择的放大倍数是_____。
34、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内的液体是_____;①的名称叫______,③的名称叫______。由③流出的液体与②内的液体相比较,主要的区别是前者不含有______________
(2)某人排过尿后,尿液周围有好多的蚂蚁,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__________
A.肾小管 B.肾小体 C.肾小球 D.肾小囊
(3)患尿毒症的病人要定期到医院去做血液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______
A.二氧化碳 B.水 C.无机盐 D.尿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