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涡虫自由生活,华枝睾吸虫营寄生生活,它们都属于扁形动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都呈两侧对称
B.都从环境中获取现成有机物
C.食物残渣都由口排出
D.运动和消化的能力都较强
2、刚孵化出的小鸭出壳后会跟着它最先见到的物体走,此现象叫什么?( )
A.趋性
B.模仿
C.印随
3、科学家通过导入某种菌类的杀虫基因,使农作物能够有效地抵御害虫,既提高了作物产量,又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这一成果的取得利用了( )
A.杂交技术
B.组织培养
C.克隆技术
D.转基因技术
4、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做动作如履平地,起作用的主要是( )
A.脑神经
B.脊髓
C.小脑
D.脑干
5、乳制品加工厂制作酸奶使用的菌种是( )
A.曲霉菌
B.青霉菌
C.酵母菌
D.乳酸菌
6、有些科学家认为,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活环境被污染、破坏
B.人类过度地捕杀
C.生物的生殖能力下降
D.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
7、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虽然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它是生物
②所有动植物的致病因子一定是病毒
③病毒的结构分成两部分,即外面的遗传物质和内部的蛋白质
④病毒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下列关于植物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扦插方式可使一株白色月季开出各色花朵
B.组织培养是植物快速繁殖的有性生殖技术
C.利用草莓的匍匐茎进行繁殖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D.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小块种植时,每块都能长成新个体
9、在我国首次发现的中国瘰螈(如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间,用皮肤、口腔黏膜和肺呼吸。据此判断中国瘰螈属于( )
A.两栖动物
B.鱼类
C.鸟类
D.哺乳动物
10、下列有关人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是胚胎发育阶段
B.青春期最明显的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增长
C.青春期结束时,生殖器官已完全发育成熟
D.月经的到来,表示一个女性已经具备了生殖基础
11、《中国诗词大会》自2016年播出以来,让诗词之美走进了千家万户,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很多都与生物学有关。下列诗词中的动物与其运动方式对应不当的是( )
A.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飞行、游泳
B.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行走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游泳、跳跃
D.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游泳、飞行
12、下面的图是青霉和根霉,从图中可以看出:( )
A.青霉的菌丝内没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匍枝根霉的菌丝内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球形
B.青霉的菌丝内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球形;匍枝根霉的菌丝内没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
C.青霉的菌丝内没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球形;匍枝根霉的菌丝内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
D.青霉的菌丝内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匍枝根霉的菌丝内没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球形
13、在某一草原上,只有草→A→B一条食物链。下列哪一项能正确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数量变化是( )
A.
B.
C.
D.
14、关于“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都一样
B.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C.这是探究小鼠的先天性行为
D.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远小于蚯蚓
15、解剖开一朵桃花的子房,可以看到胚珠的形态特征是( )
A.绿色小球
B.褐色的小片
C.白色小体
D.近球形的两个小体
16、芽孢的作用是
A.繁殖后代
B.生殖方式
C.通过休眠度过恶劣环境
D.贮藏养料
17、齐白石的画作《他日相呼》(如图)描绘了两只小鸡在抢食蚯蚓的场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鸡是变温动物
B.蚯蚓的身体分节
C.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
D.蚯蚓靠肌肉和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18、陆地环境干燥、复杂,下列生物的结构与其适应陆地环境无关的是( )
A.蝗虫体表覆盖外骨骼
B.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
C.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
D.兔子有门齿和臼齿分化
1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是环境因素对遗传变异原材料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B.人类进化的先后顺序是: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证据
D.从人工选择培育金鱼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自然选择的效应
20、变色龙的身体颜色能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变,这种动物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
C.领域行为
D.迁徙行为
21、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_________。它能产生卵细胞,并能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导的,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郭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_______的振动,然后振动经过________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______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_____传递到大脑皮质中的_________,形成听觉。
23、遗传病一般是由 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 所控制的.
24、刚孵化出的小蝴蝶,立刻就能腾空飞翔,这是______ 行为,蚯蚓走迷宫,经多次尝试错误,之后能直接爬向潮湿的、有食物的暗室,这是______行为.
25、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
26、仔细观察下图中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A、B与C、D、E、F的主要区别是身体内有无脊柱,所以A、B属于___________动物,C、D、E、F属于____________动物。
(2)C是属于______________类动物,用肺呼吸,裸露的皮肤辅助呼吸。
(3)E属于___________,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身体特征是:身体呈______________, 前肢变成____________;体表被覆羽毛等。
(4)F属于_______________动物,它特有的生殖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春天到了桃花都在绚烂的开放,一朵桃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__和__.
28、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晶晶”的原型是大熊猫。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相似,即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动物。它还具有哺乳动物的其他特征,如体表_____________、牙齿分化,它的牙齿具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齿_________齿和___________齿。牙齿的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效率。
29、下图示为李彬同学为探究如何保鲜肉汤所做的实验:李彬将甲、乙两装置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若干分钟,然后都放在恒温25℃的环境中。几天后,甲装置内的肉汤变质,乙装置内的肉汤仍然新鲜。请回答:
(1)乙装置能保鲜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
(3)乙装置采取的是____消毒法。甲组实验在整个实验中起到______作用。
(4)实验后,李彬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到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你能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说明细菌繁殖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保存食物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
30、细菌的菌落表面___________或粗糙干燥,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_________、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不同的_________。
31、请将下列相对性状对应搭配﹐把对应的字母涂在答题卡上。
32、蝴蝶、蜈蚣、蚂蚁和会织网的蜘蛛都是自然界中的节肢动物。( )
33、认识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有助于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有:①乱砍滥伐、②乱捕滥杀、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入侵。青藏高原上的“精灵”———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在长江生存繁衍了两千多万年的白鳍豚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
(2)__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3)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作为中学生应当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身体呈圆筒形,前端和后端可依据上图中[ ]__________________的位置来区分。
(2)在观察中,要经常用浸湿的棉花轻轻擦拭蚯蚓的体表,是为了保持其体表湿润,有利于蚯蚓的__________________。
(3)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面,发现有许多小突起,叫__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辅助蚯蚓运动。
(4)蚯蚓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者,它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5)实验完毕后,我们应将蚯蚓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