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台湾云林初二下册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我国南北方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人文风情,下列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B民间体育:南赛马北滑雪

    C民居风俗:南尖顶北平顶 D传统交通:南船北马

     

  • 2、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4+2+1家庭模式”成为中国家庭的主流模式之一,也就是说夫妻两人需要瞻养4个老人和抚养1个孩子。截至2020年我国60岁及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分别为16.23%和11.30%。为此,我国人口政策调整为“全面两孩”到“三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曾经实行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主要是(     

    A.减少资源过度开发

    B.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C.促进人口均衡分布

    D.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2】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说明(     

    A.不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

    B.人口政策要适应国情

    C.人口、资源、环境历来相互协调

    D.人口的发展不必考虑社会经济

    【3】我国放开“二孩”“三孩”产生的影响是(     

    A.加重了人口抚育问题

    B.劳动力大量过剩

    C.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D.经济会萧条落后

  • 3、以下山脉哪条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

    A.昆仑山 B.横断山 C.祁连山 D.雪峰山

  • 4、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我国划分了四类地区。牡丹江市所属的干湿地区是( )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

  • 5、下列不属于国际经济合作方式的是( )

    A.工程承包 B.劳务合作

    C.技术合作 D.政治合作

  • 6、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具有聚宝盆之称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四川盆地

  • 7、我国内流河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

    A.夏季降水丰富 B.夏季地下水位高,补充河水的不足

    C.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D.夏季有大量的湖泊水流入

  • 8、下列有关气候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事例中,你认为符合事实的是(     

    A.东南亚的房屋多平顶,墙壁厚,窗子小

    B.吉林长春冬天寒冷,人们喜欢吃火锅

    C.雨衣在新疆吐鲁番盆地销量很好

    D.印度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看球赛

  • 9、桂林市某经贸代表团要赴东南亚采购货物,下列产品最有可能出现在订货合同中的是

    A. 黄麻、棕油   B. 橡胶、椰子   C. 蔬菜、牛奶   D. 棉花、小麦

     

  • 10、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   )

    A. 吉林   B. 湖南   C. 四川   D. 山东

  • 11、西亚和北部非洲的阿拉伯人喜欢穿白色长袍,下列解说正确的是

    A.白色主要起到保湿保暖作用 B.白色主要起防寒保暖作用

    C.白色主要起到反光不吸热作用 D.白色主要起到防风沙作用

  • 12、世界屋脊之称的世界最高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 13、下图为东南亚及其附近板块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

    B.东南亚地势北高南低,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C.印度尼西亚全部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破坏田园、建筑物,火山还可能引发地震,有害无利

  • 14、1975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明显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高速的经济增长

    B. 人口政策

    C. 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D.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15、读“我国沿北纬30°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第一级阶梯的地形区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崎岖、峰岭众多

    B.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下列现象与我国地势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大河自西向东入海

    B.海洋气流易深入内陆

    C.东北河流结冰期长

    D.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3】图中反映我国地势特征是(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中间高四周低

    D.南高北低

  • 16、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和面积最大的平原分别是( )

    A.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B.柴达木盆地、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 17、下列日常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A.按需点餐光盘行动

    B.学生上学私车接送

    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 18、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 英语   B. 汉语   C. 法语   D. 日语

     

  • 19、读以大西洋为中心的世界部分地区灯光夜景图,回答

    图中灯光的亮暗差异,可直观反映出

    A.国家大小的差异 B.人种类型的差异

    C.社会制度的差异 D.发展水平的差异

     

  • 20、下列地形区与其美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四川盆地——聚宝盆

    B.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C.长江中下游平原——黑土地

    D.东北平原——鱼米之乡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四大地理区域中, 地区夏季气温最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填地形地势海陆位置”)。

  • 22、中国位于 ________  洲东部、________ 洋西岸,是一个 ________  的国家.

  • 23、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______。中国现已形成一个以________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

  • 24、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__。在地图上,把__________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

  • 25、香港毗邻的经济特区是

    A. 深圳   B. 珠海   C. 海南   D. 广州

     

  • 26、填下表

  • 27、我国地势特点是   ,呈阶梯状分布。

     

  • 28、河流在水量、____________、汛期与枯水期、________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 29、我国的地势特点:    

  • 30、气候发生异常会造成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灾害.

三、解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大桥全路段呈S形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趋平。

    (1)港珠澳大桥修建的主要自然障碍有____________

    (2)推测大桥采用S形曲线的好处是________

    (3)相对于桥梁,港珠澳大桥中段采用隧道模式的优点是________

  •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三条铁路线的名称:①__线   __线   __线

    (2)图中的三条铁路线中,①线连接了我国的两大工业基地:__基地和__基地.__线穿过的省会城市最多,经过济南的线是__线.

    (3)字母④所示的山脉的名称是__,它和淮河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这条重要的分界线基本与我国1月__℃等温线,__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

  • 33、读“我国三级阶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见,我国的地势特征是____,导致我国主要河流流向为____

    (2)图中我国主要水电站大多分布在____,主要原因是__

    (3)图中山脉是___,其以西的地形区是___

    (4)图中A地形区为____,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 34、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及瀑布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区域是一村庄,该村庄所处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地形部位乙是_____

    (2)A位于B山峰的______方向,甲处河流流向 ______

    (3)乙地相对于B山顶的的高度是_______米。

    (4)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可能出现瀑布的是______

    (5)图中瀑布的高度可能是(        

    A.80米

    B.180米

    C.240米

    D.300米

    (6)若图中A、B两个山顶的距离是4厘米,根据图上比例尺,计算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千米。

    (7)该地河流上游有较为丰富的水能资源,请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__

  • 35、我国铁路干线东西部相比,   部密度大,请从地形、人口、经济、资源方面来分析该区域铁路网密集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5
题数 3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