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B. 是关于历代帝王将相的历史书
C.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2、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他写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是( )
A. 《孙子兵法》 B. 《水经注》 C. 《缀术》 D. 《齐民要术》
3、唐末农民起义规模巨大,深究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①唐朝后期政治黑暗 ②灾荒连年
③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严重 ④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无法生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推翻明朝的起义军提出的口号是( )
A.平均财产
B.均田免赋
C.平均田地
D.均田免役
5、《左传》记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可见鼎( )
A.在夏朝出现
B.制作工艺高超
C.只能由天子使用
D.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6、明成祖时期,国力强盛,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其目的是( )
A.寻找黄金
B.提高明朝的地位和威望
C.传播中国文化
D.扩张土地
7、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曾在长江支流的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白渠
D.六辅渠
8、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霍去病打败匈奴
C.班超经营西域
D.西域都护的设置
9、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0、七年级某班尝试研究历史小课题《走近远古人类》,同学们在展示中用到了以下几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远古人类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11、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有( )
①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②东周与西周并存,一个在东一个在西
③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东方大国④兼并战争是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从客观上看,有利于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宦官专权
13、根据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共同点,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与其相符的战役( )
A. 牧野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大泽乡起义 D. 赤壁之战
14、目前,辽宁丹东东港发现致远舰并打捞出水的沉船相关文物种类有60余种,数量100多件,专家建议建立甲午海战纪念馆。与“致远舰”上200余名将士一同壮烈殉国的清朝将领是
A.关天培
B.左宝贵
C.邓世昌
D.丁汝昌
15、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
①编著《伤寒杂病论》 ②使用“麻沸散”进行手术
③提出“治未病”理论 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商君虽死,秦法未亡。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商鞅变法( )
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满足了秦国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C.适应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D.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17、图1、图2所示文物共同印证了( )
A.商代青铜工艺高超
B.夏朝等级界限严格
C.西周社会经济发展
D.战国群雄并起争霸
18、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19、下列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20、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娇若惊龙”的艺术是
A. 东汉的“蔡侯纸”
B. 王羲之的书法
C. 顾恺之的人物画
D. 莫高窟的飞天
21、填空题:隋朝大运河北通_________,南达_________,全长2000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22、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____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3、春秋后期楚国人(____),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书中。
24、作用:使___________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__________,为以后__________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5、 中华文明五千年,许多重要人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被尊称为“医圣”的是 ______ 。
(2)为人类文化传播作出贡献最大的是: ______ 。
(3)被尊称为“书圣”的是: ______ 。
26、东汉名医_______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27、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把字母序号填入空格内。
A.秦朝 B.商朝 C.战国
28、汉武帝采纳主父偃“________”的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他还在思想上采纳了________(人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29、贞观初年,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磨难到达天竺,研习佛法,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这位唐代僧人是 ______ 。唐玄宗时期,扬州大明寺高僧 ______ 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克服重重困难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30、唐朝____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步辇图》。
31、连线题,把下列名人名言或者著作与作者相连接。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役。
(1)公元200年,曹操击败袁绍-----
(2)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击败曹军----
(3)公元383年,东晋击败前秦一
33、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的往来与争斗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材料二 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配送嫁妆……刘邦听从了娄敬的建议……后来的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
——王书熙编著《汉武帝刘彻传》
材料三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夏天,武帝集结十万骑兵……又征调十万步兵转运粮草……此役,漠北匈奴主力丧失殆尽,残兵败将远遁逃命不敢再战。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民族矛盾缓和,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得“民族矛盾缓和”?
材料五 北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用汉语、汉服、改汉姓……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4)材料五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对当时的民族关系有何影响?
(5)从材料一到材料五,我国民族关系的变化总的趋势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