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发明指南针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制造地动仪
2、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承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这里的“孔孟之道”指的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下列关于西周经济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 B. 各级贵族可以转让和买卖土地
C. 普遍使用人工灌溉 D. 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4、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经济
B.增强军队战斗力
C.巩固统治
D.为民谋福
5、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渐趋成熟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丞相权力日渐衰弱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大悲怆情怀。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
A. 诗史 B. 书圣 C. 诗圣 D. 医圣
7、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下列对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起义体现了首创精神
B.秦的暴政导致起义爆发
C.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D.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8、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史实最能体现唐太宗上述思想的做法是( )
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9、“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售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西晋灭亡,八王之乱是其重要原因。”材料强调八王之乱的( )
A.背景
B.过程
C.措施
D.影响
10、2019年6月4日,广西玉林文氏宗亲同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人,共聚一堂,隆重举行文天祥诞辰783周年纪念活动,共同缅怀这位文家先祖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大义凛然的正气精神。历史上的文天祥坚持:( )
A.抗辽斗争
B.抗金斗争
C.抗蒙古军队的斗争
D.抗元斗争
11、读《三国方位图》(下图),符合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地理方位的是( )
A. B.
C.
D.
12、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3、看下图,与我国最早的文字有关图片是
A.
B.
C.
D.
14、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关联正确的是
A.施耐庵——《三国演义》
B.吴承恩——《西游记》
C.司马迁——《资治通鉴》
D.汤显祖——《红楼梦》
15、下图是出土于唐长安城遗址的伎乐八棱金杯,杯身上的乐师深目高鼻,服饰带有中亚风格,手持琵琶等西域乐器。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唐朝开放,充满活力的社会风气
B.唐都长安的城市建筑
C.唐三彩制作工艺的成熟
D.唐代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16、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结束这一局面,统一蒙古各部的是( )
A.忽必烈
B.赵构
C.成吉思汗
D.元昊
17、宋真宗时期,辽宋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共处的政治局面,两国人民频繁贸易往来。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B.北宋实施开放政策
C.宋辽之战,宋军战败
D.宋辽两国订立澶渊之盟
18、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作
A.夜市
B.驿站
C.会所
D.草市
19、“ (王安石变法)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的作用的。”材料中“积极的作用”指的是( )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改善了民众生活
C.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0、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其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家是( )
A.钟繇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21、______在位期间,营造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盛极一时的隋朝走向灭亡: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______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
2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大败金军,精忠报国——
(2)抗击倭寇,平定海波——
(3)唐朝时统一青藏高原各部的吐蕃赞普——
(4)907年,建立后梁政权——
23、元朝的建立者是____。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
24、汉初,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 ______政策。经过几代皇帝六七十年的坚持和努力,西汉国力增强,社会稳定,历史上称为 ______。
25、《________》是元末明初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
26、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___和___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27、唐朝都城 (填古地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宋都城 (填古地名)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28、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______”,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汉武帝派大将 ______、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
29、________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
30、《____》的作者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全书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____》的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31、连线题
A.禹 | a.夏朝的最后一个国君 |
B.桀 | b.将都城迁到殷 |
C.汤 | c.夏朝的第一个国君 |
D.盘庚 | d.商朝的建立者 |
E.纣 | e.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他是擅长外科手术的古代医学家——
(2)他是佛教的创始人——
(3)刘备“三顾茅庐”请出的人——
(4)黄巾起义的领导者——
3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某校七(6班)同学以“追寻中华文明”为主题,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青铜的光辉】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思想的传承】
材料二
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例如,他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对秦朝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
【科技的魅力】
材料三
A.刻有文字的甲骨 B.后世流传的一种 C.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局部)
《论语》版本(书影)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青铜器的名称,并说说它们体现了这一时期青铜器制作的哪些特点?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老子思想的“思辨色彩”?并列举韩非“法治思想”的具体内容。
(3)就史料的来源来看,材料一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一个(写字母即可)?在材料三中任选两幅图片,分别说明其对应的文化成果的价值。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