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2、标志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事件是( )
A.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B. 东北易帜 C. 宁汉合流 D.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3、护国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宋教仁案”
B.袁世凯解散国会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袁世凯修改总统选举法
4、1978 年,广东清远率先在国营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结果迅速改变工业效益低下的状况。到1981 年底,这种“清远经验”迅速在全国实施。“清远经验”说明( )
A.经济体制改革大大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包产到户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D.对外形放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5、结合下表,为解决重工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址和发电量的实行( )
项目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A.三大改造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大片船只结束。”请问“大片船只结束”的影响是( )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7、关于《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8、1926年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战争,要把民主革命推向全国。下列军阀不属于被讨伐的是
A. 吴佩孚 B. 张作霖 C. 曹锟 D. 孙传芳
9、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战争爆发于1894年,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B.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威海卫战役中,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10、“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倾澄碧。”习近平主席的这首词赞扬和追思的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邓稼先
11、“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此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张謇
D.陈独秀
12、清朝在台湾建立行省是在
A.1664年 B.1840年 C.1884年 D.1885年
13、”1979年4月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提出,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随后“中央给点权”给的是( )
A.特殊的社会制度
B.特殊的经济管理制度和特殊的经济政策
C.特殊的人才
D.特殊的土地政策
14、1894年10月7日,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这篇奏折的历史背景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5、在历史知识竞赛课上主持人刚说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人数虽然不多,但这次会议的召开预示着中国革命的面貌将焕然一新,李明就知道了问题的正确答案
A. 党的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八七会议
16、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大公报》
B.《新闻报》
C.《申报》
D.《解放日报》
17、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在
A. 九一八事变 B. 四一二政变 C. 西安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18、1919年5月《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呼吁:“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由此可见,五四运动( )
A.鼓舞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
B.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C.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19、下图所示遗址是中国近代屈辱的见证,它曾经遭受了“火劫、木劫、石劫、土劫”四次大灾难。其中“火劫”发生在……期间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21、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_______爆炸成功。
22、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地点
B.《南京条约》中被割让的土地
23、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_____________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焕发出极大的生产积极性。
24、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________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同时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准备在_______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
25、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________,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26、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有_____;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7、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一五”期间,川藏公路、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28、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三军败绩”后签订的条约是________。1901年,清王朝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最能印证这一说法的内容是_________。
29、洋务运动时期口号是_____。
30、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
31、(1)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
(2)参加国有多少个?掌握巴黎和会会议主导权的是那些国家?
(3)这次会议后签订了哪份合约?
32、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集体出行,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共一大于何年何月召开?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是什么?
(3)中共的诞生促进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哪次是顶峰?
33、观察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什么历史重大事件?
(2)此事件发生于什么时间?
(3)标志着什么?
34、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进行救国道路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
材料三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一农村一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从材料三得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城市一农村一城市”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是谁领导建立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