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台湾连江初二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顶峰,号召“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是( )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 2、南沙区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实践了(     

    A.“一国两制”

    B.经济全球化

    C.“九二共识”

    D.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 3、读下图《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培养了工业所需人才

    B.得到了苏联多次援助

    C.建立了新兴工业部门

    D.地区发展非常平衡

  • 4、解放战争时期,有一位国民党将领,率部接受和平改编,使人民免受了战争苦难,也保存了一个完整的城市。他是

    A. 李宗仁

    B. 张灵甫

    C. 傅作义

    D. 张学良

  • 5、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使“历史在这里拐弯”。这个“拐弯”是指(     

    A.国民革命失败

    B.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C.抗日战争胜利

    D.国民党与共产党在历史上实现第一次合作

  • 6、“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五四运动 ②黄埔军校 ③北伐战争   ④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7、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奠定了总基调和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民心所向,并再度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加快开放的引擎和动力。可见,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伟大意义是(     

    A.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B.有利于深化改革,加快对外开放的进程

    C.加快了经济发展,改善了民生

    D.改变了世界格局

  • 8、日本文明是在什么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

    A. 在大和民族长期生产生活的基础上   B. 在吸收朝鲜文化的基础上

    C. 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   D. 在吸收印度文化的基础上

     

  • 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

    ①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②香港和澳门回归

    ③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A.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0、西方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下列哪一条约?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 11、2019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中国近代最早创建的几支海军包括

    ①南洋;②北洋;③西洋;④福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实行对外开放

    B.实行三大改造

    C.实行承包责任制

    D.增强企业活力

  • 1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向外国侵略者投降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内地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 14、“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为早日实现日本参谋本部的这一计划,日军发动了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自治运动

    D.七七事变

  • 15、以下是20世纪初刊登在报纸上的两则征婚启事:一则曰:“女子须不缠足者,须识字者,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另一则曰:“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思习,有从夫之美德”。透过这两则征婚启事可以看出

    A.新旧思想并存的时代气息 B.择偶标准依然是三从四德

    C.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D.女性的地位已经超过男性

  • 16、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四大   B. 遵义会议   C. 古田会议   D. 上杭会议

  • 17、十九世纪70年代率军收复新疆的清朝大臣是(  )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左宗堂   D. 张之洞

     

  • 18、新文化运动中创办《新青年》宣传进步思想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 19、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新”主要体现在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③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④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③

  • 20、租地农场出现的最早也最典型的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打响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

  • 22、内战爆发:________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________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 23、1894年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进行激战,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___壮烈殉国;1919年《新青年》杂志刊载了_________________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24、城市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进步。

    (1)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________,作为都城。

    (2)在湖北武汉的________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汉因此有“首义之城”的美誉。

  • 25、1851年洪秀全发动________,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废除________,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 26、1860年,放火烧毁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是:____

  • 27、1992年召开的________(会议),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_________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 28、

    (1)图一的人物是___________,他指挥了___________战役,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图二的人物是____________,1915年底,他与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______爆发。

    (3)图三的内容与____________有关,该事件在___________年发生的。

    (4)图四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它和我国的_____________节有关。

    (5)图五的人物是__________,他是中国_______________思想传播的先驱。

  • 29、“小小吉尼斯”

    (1)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2)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3)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 30、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利;《马关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辽东半岛、______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请说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 32、根据下面图片,分析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 33、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近代历史上,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列强的侵略,一味妥协退让,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国家的主权遭到践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英国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四: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国的哪些主权遭到破坏?

    (2)中国称发生在1840年的中英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则一直称之为“通商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材料一中哪一条款最能满足英国的这一愿望?

    (3)材料一与材料三相比,列强在中国的侵略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反映的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