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
B.
C.
D.
3、造成下表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二次革命
B.军阀纷争
C.列强侵略
D.农民战争
4、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
A.曾国藩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之洞
5、《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文中“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代表人物是
A.奕䜣
B.梁启超
C.林则徐
D.陈独秀
6、下列出版物对当时社会产生的作用有( )
A.传播了求富的思想 B.宣传了维新的主张
C.抵御了外国的入侵 D.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7、1985—1987年,我国裁军100万人,全军师团单位减少4054个,军级单位减少31个,大军区减少4个。这种情况( )
A.导致军队的威慑作用下降
B.忽视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C.不利于国防建设的现代化
D.有助于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8、这次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中共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这次大会”( )
A.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
C.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颁布了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9、今年(2021年)是下图纪念章反映的历史事件开始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10、(题文)从1840年起,有着光辉农耕文明历史的中国进入了一个艰难求索、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近代化的艰辛探索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 D. 洋务运动
11、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下各项适合“1966年-1976年”重大事件的解说词是( )
A.举国欢庆,翻身做主
B.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十年动乱,严重挫折
12、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 )
A. 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 在北京划定使馆界
C. 成立了“洋枪队” D. 在中国开设工厂
13、1912年,商务印书馆紧跟时势,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中华民国成立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4、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西方国家想在中国投资设厂
B.西方国家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C.清政府完全没有履行《南京条约》
D.清政府不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15、20世纪90年代,我国沿边省区的会展经济开始出现。到2008年,我国已经形成了遍布东北、西北和西南三大区域的五个国家级会展。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B.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遇
C.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
D.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松动
16、法国某学者说,长征“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美国某学者也说,“长征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也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取得最后胜利”。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A.推动了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B.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D.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7、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有( )
①工农红军 ②工农革命军 ③八路军 ④解放军 ⑤新四军
A.③④ B.③⑤ C.①②③ D.④⑤
18、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近代化的历史。开启中国近代化闸门的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9、下表为某战役主要战绩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该战役是
A.贺胜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0、邮票是凝结的历史。下面三张邮票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共同之处是( )
内蒙古自治区 厦门经济特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都在实行“一国两制”
B.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
C.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
D.都有较大行政自主权和经济特权
21、“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 站立起来,堂堂的做个人”。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22、北伐和西征:北伐军全军覆没。____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23、____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大上,_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24、1915年,__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________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5、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______;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______
2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被粉碎。
27、被誉为“铁人”的人是—— 。
28、请将下列中国“第一”的历史事件填写完整。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中国近代第一个赔款最多的条约:
29、1894年中了状元的_______主张_______,成为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
30、到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1、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亦是激活原有制度活力的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制度。请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大会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管理方面的一次制度创新,请问:这一制度主要适用于什么地方?实施这一制度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3)“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思路创新,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历史伟人是谁?运用这一构想,我国于1997年成功恢复对哪一地区行使国家主权?
32、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进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叫什么?
(2)孙中山把这个政党的十六字纲领在其机关刊物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3)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在哪里?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
(4)辛亥革命在思想上的影响是什么?
(5)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体现在哪方面?
33、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请回答:
(1)这个奋斗目标是哪一年,哪次会议确立的?
(2)这次会议确立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3)在这次会议上选举的领导机构名称叫什么?谁当选为书记?
(4)列举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三位即可)。
(5)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
3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什么地方?中国共产党在此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始哪一正确革命道路的探索?
材料三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3)根据材料三中判断“战略转移”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战略转移”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