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马关条约》中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严重的是( )
A. 赔款2亿两白银 B.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开辟内河航线
3、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
A.《民法大全》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约法》
4、“我们抛弃了之乎者也,学作白话文,我们也把红楼水浒做圣经宝典来研究,又竭力阅读西洋名著”。这种状况始于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列强侵略中国以割占土地为目的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沿海地区
D.中国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6、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
A.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B.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C.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
D.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7、大清朝败给了“蕞尔小国”日本,在中国及世界上引起了巨大震撼……大清国却陷入了世纪末的恐慌,而且背上了2亿两白银的沉重包袱;列强则更看到了中国的软弱可欺,趁火打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此材料主要论述了( )
A.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B.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
C.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D.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8、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A. 推翻封建制度,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B.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 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 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9、“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
A. 一个国家一种制度
B.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 在港澳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10、遗址不仅携刻着民族的历史足迹和文化传统,而且书写着不懈抗争的历程。下列遗址共同见证的历史进程是( )
古田会议会址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A.国共合作,打倒军阀
B.国共对立,星火燎原
C.农民起义,武装抗争
D.北伐烽火,工农运动
1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澳门顺利回到祖国怀抱,得益于哪一方针的指引( )
A.民族区域自治
B.西部大开发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一带一路”
12、“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是哪次会议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
A. 中共二大
B. 遵义会议
C. 古田会议
D. 中共七大
13、蔡元培在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该挽联描写的是( )
A.谭嗣同视死如归的气概
B.梁启超变法图强的情怀
C.李大钊爱国主义的精神
D.孙中山推翻帝制的伟绩
14、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在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所占比例都超过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的比例。这体现了
A.民族平等
B.民族交流加强
C.民族区域自治
D.各民族共同繁荣
15、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生在1910年
②推翻了清王朝
③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④建立了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立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随后,全国范围内就此开展了一场大讨论,最后认为这种做法是一条“阳光路”。这条“阳光路”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立经济特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向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A.注重农轻重比例的协调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重点关注培养建设人才
D.优先发展水上交通运输业
18、“这里座座西式建筑多为外国使馆,罕见中国民众,界内建有多个国家的兵营,沿着界区建筑群四周,围墙和碉堡上开设着一排排朝向外部的射击口。”此区域最有可能位于近代中国的
A.南京
B.北京
C.上海
D.香港
19、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A.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主张
C.主张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D.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0、1956年,完成公私合营的天津劝业场变成了统一管理的大型综合商场。天津劝业场接受社会主义改造采用了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21、1894年中日黄海激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壮烈殉国;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______运动的序幕。
22、匹配题,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A.南昌起义_____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八七会议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三湾改编_____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D.秋收起义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E.古田会议_____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F.国民党一大_____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23、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________”的错误,肯定了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确立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________的标志。
24、1940年下半年,_______领导了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_________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英雄,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英勇牺牲。
25、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鲁迅的____,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6、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7、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____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8、中共诞生的标志:“一大”召开:时间:1921年7月,地点:___________,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国际代表:马林
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__。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29、______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0、“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一愿望实现是在 ______ 时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是 ______ 。
31、共青团中央和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一起主办的“民族魂”网站,很受青少年朋友喜爱,网友亲切的称誉它是“网上人民英雄纪念碑”。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没有忘记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生命的历次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示纪念,这一决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如今人们纪念英雄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在“民族魂”网站上,就设计了许多英雄人物的主题网站小短片(FLASH)。请你也参与,为该网站选择一位建国初期50年代的历史人物,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3)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今天的和平时期,人们都有一种英雄情结,要继承民族精神、体现民族魂。但也有同学说,现在都是和平时期了,中国又不打仗,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呢?请你结合实际,谈谈看法。
3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在哪里?大会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大会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谁?
33、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国共系及其历史启示”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参与。
【团结合作】
(1)请写出一件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重大事件。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争端再起】
(3)请写出20世纪40年代末期发生在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的名称,并列举出这一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两例。
【感悟历史】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6月9日,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大学生“寻根追梦·同心同行”内地探访交流活动在静海寺纪念馆举行,双方互赠礼物,下图为静海寺纪念馆获赠礼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条约签订于哪一年?是什么战争的结果?这一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2)港大学生“寻根追梦·同心同行”时选择此图礼物赠送静海寺纪念馆有什么现实意义?
材料二 《清史稿·地理志》广州府:新安县有“九龙司”,统辖九龙半岛。清咸丰十年英国强占九龙半岛南端“岬角至尖沙咀”一带。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清咸丰十年是公元哪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哪次列强侵华战争?列举此次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一例。
(4)图片中①和②哪一个属“九龙司”管辖?“九龙司”一带被英国割占是什么条约的结果?
材料三 “九七国耻”来源于1901年9月7日,它是所有中国人的伤痛!铭记历史,吾辈更当自强!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签订的条约是什么战争的结果?这场战争爆发于哪一年?此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何危害?
(6)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