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D.运动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2、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以下关联正确的是
①张謇兴办实业——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②《申报》——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③剪发辫、易服饰——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④重庆谈判——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⑤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3、1950年初,中央从军队抽调约300名干部参加培训,这批干部中有不少女性,她们随丈夫一起接受外语、国际关系知识、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此举意在( )
A.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
B.保障女性受教育权利
C.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
D.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4、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后,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 俄国
B. 日本
C. 美国
D. 德国
5、回顾历史,上海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又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上海在近代和现代史上,前后两次的“开放”,其不同之处在于( )
A.近代是主动开放,现代是被动开放
B.近代是丧权辱国开放,现代是独立自主开放
C.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D.两次开放都是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6、当时的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队里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类民谣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召开 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 ③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7、“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下列史实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创办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 ②③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8、2009年4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中国近代海军(水师)起步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洋务运动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9、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上述材料说明( )
A.中国智慧惠及世界
B.中国科技领先世界
C.中国科学家的艰苦奋斗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0、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掀起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等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这一现状,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A.发动新一轮战争抢夺地盘
B.积极争取在华设厂的权利
C.支持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
D.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11、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各阶级为救亡图存,进行了探索和抗争,下列事件与之相符的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洋务运动
③维新变法运动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和探索史,又是苦难史和屈辱史。中国首都先后三次遭到沦陷和劫掠。其中第二次沦陷导致的后果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造成中国军民30万人罹难
13、文物收藏者收藏了一枚“中华民国十八年”发行的银元。请判断这枚银元发行于公元:( )
A. 1918年 B. 1928年 C. 1929年 D. 1930年
14、“袁世凯任内,借了一大批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未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民国四年与日本签订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材料中民国四年是( )
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
15、陈毅写诗说,“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山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这首诗描述的是
A.翻身的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D.翻身农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
16、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是(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7、《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据此可知,这一规定导致中国( )
A.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B.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劳动人民的负担大大增加
D.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 B. 是中国历史上近代化的开端
C. 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
A.英法联军
B.法美联军
C.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
20、邓小平曾说过:1957年以后,我们开始犯“左”的错误。以下历史事件中不属于“左”的错误的是
A.中共八大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1、解放南京:__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__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____。
2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______。
2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方针,决定了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4、根据称谓写出历史人物
﹙1﹚“铁人”___________。
﹙2﹚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
﹙3﹚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_______。
25、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____、____、____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6、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而英勇牺牲的英雄是________。在大庆石油大会战中,面对“井喷”险情,跳下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的“铁人”是_________。
27、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_______爱国运动,曾提出“_______”口号。
28、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⑨________⑩________
29、既是鸦片战争后首次开放的城市又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开放的城市是__________。
30、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了党的基本路线是以_______为中心,坚持_______,坚持_______,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1、新中国成立后最初20多年,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建设过程中遭受了哪些曲折?为以后的建设积累了哪些经验教训?
32、《中共八七会议全体党员书》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之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寻找新的道路。”请指出导致“严重的环境”出现的主要原因,并用有关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从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33、国共两党作为中国历史上两大政党,其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变化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说出这次合作取得的两项成果。
(2)国共第一次分裂期间,日本为摆脱国内危机,乘机发动侵华战争。说出这场侵华战争给中国的最大危害。
(3)国共第二次正式合作发生在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当时国共两党合作建立的战线名称是什么?在这一战线指导下,国共两党共同御侮。试举出国共两党在战场上抗战的战役各一例
(4)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给你怎样的启示?
34、近代化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三大主线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简表
——改编自邓俊民、孙立舟《历史时间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意义》
材料二 光绪元年(1875年),筹办铁甲兵船。二年,设船政学堂于福州,并派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六年,设水师学堂于天津,又设电报局。七年,设开平矿务局。八年,设上海机器制布厂。十一年,设天津武备学堂。十三年,又开漠河金矿。十四年,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十五年,总署请造铁路,张之洞请先筑卢汉线,迨二十二年(1896年),乃以盛宣怀督办其事。是年,又设邮政局。此戊戌以前所办新政之大略也。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1)材料一表格中的“器物”代指什么?写出“第二阶段”的名称。1915年,中国为学习“欧美资本主义思想”,提出了哪两个口号?
(2)材料二中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在哪次战役中?中外学术界将材料二中“新政”称为“洋务运动”“自强运动”“自救运动”等,说出你最认同其中某种说法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