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湖北天门初二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以下事件排列出正确顺序

    ①国民党一大

    ②中共三大

    ③誓师北伐

    ④张学良东北易帜

    ⑤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A.②①③⑤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④

  •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是对武汉长江大桥的描绘。那么武汉长江大桥时值(     

    A.改革开放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 3、以下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表述有误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并未付诸实践

    B.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C.这场运动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的

    D.北伐的失败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 4、“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这里的“自治”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平等制度

    C.民族团结制度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 5、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 6、下图漫画《从泥土中站起来》:一位农民正在掀翻压在自己身上的地主和土匪,从泥土中站立起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人民翻身当家作主

    B.土地改革废除剥削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地区民主改革

  • 7、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书写了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可耻的一页”主要是指

    A.“亚罗号事件”

    B.“马神甫事件”

    C.抢劫并焚毁圆明园

    D.签订《辛丑条约》

  • 8、下表为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兵力和损失对比表,可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项目

    参战舰艇(艘)

    火地(门)

    兵力(人)

    舰船损失

    伤亡人数

    中方

    12

    191

    2,234

    5艘沉没

    约1,200

    日方

    12

    272

    3,566

    5艘重伤

    约600

    A.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B.此战使清政府开始避战求和

    C.中国北洋水师损失殆尽

    D.此战导致日本与英国矛盾加剧

  • 9、“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10、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     

    A.提出了改革开放

    B.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

    C.完成了拨乱反正

    D.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11、下列条约都含有割地赔款的是: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12、袁世凯实行独裁的下列史实,其先后顺序是

    ①修改总统选举法,可以无限制连任

    ②废除《临时约法》

    ③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④下令解散国会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②①

    D. ④②①③

     

  • 13、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14、“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在西北会师,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材料评述的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井冈山会师

    C.工农红军的长征胜利

    D.刘邓大军的千里跃进

  • 15、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说:“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指圆明园)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这则报道反映了(  

    A.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

    B.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

    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D.签订《辛丑条约》的史实

  • 16、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马关条约》签订  B.公车上书  C.《万国公报》创办  D.强学会建立

  • 17、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改正式开始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基本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18、新中国成立初期,涌现出了许多先进模范人物。下列模范人物与其称号对应正确的是(     

    A.雷锋——解放军的好战士

    B.邓稼先——人民的好干部

    C.焦裕禄——两弹元勋

    D.王进喜——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 19、民国元年指的是

    A.1905年

    B.1912年

    C.1911年

    D.1915年

  • 20、陈云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央红军长征情况时指出:“我们的党当然犯过某些错误,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纠正了……犯错误时需要共产国际出面干预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目前,我们的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提出新的任务。”推断这次汇报最早发生于(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

    B.遵义会议召开后

    C.古田会议召开后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后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壮烈殉国,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__________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 22、________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中英________

  • 23、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日本实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朝鲜爆发了____起义。

  • 24、意义:为争取________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 25、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近代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____

  • 2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

  • 2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

     

  • 28、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一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标志一一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 2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在解放战争中实行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

  • 30、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的杂志是 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五四精神)

    (1)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试举五四运动的史实一例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红船精神)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什么?

    (长征精神)

    (3)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毛泽东指挥红军跳出敌人重重包围的军事行动是什么?

    (延安精神)

    (4)延安是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神经中枢。1940年,哪次大规模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写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理论名称。

    (学习感悟)

    (5)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传承中国精神?

  • 32、为了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样的“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33、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你认为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在南京成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是什么?颁布了什么法律文献?

    (3)请你列举南京“见证近代中国饱受劫难”的一个典型历史事件。

    (4)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的标志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

    (2)该事件初期和后期参与者主力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运动中心地点又有什么变化?

    (3)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的什么精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