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16世纪,西欧的租地农场与中世纪的封建庄园的本质区别是( )
A.农场主使用雇佣劳动者
B.农业生产规模更大
C.农场主与劳动者有人身依附关系
D.大量使用奴隶
2、“公元前2世纪是意大人兴建道路的高峰期,许多重要于线道路都是在这一时期完工的。如果没有发动战争而带来的滚滚财源,恐怕就没有‘条条大路通罗马’之说了。”这段话强调了罗马的对外战争
A.促进了疆域的扩大
B.加强了与周边民族的交往
C.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
D.为国家建设积累了财富
3、阿拉伯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图片能反映其突出贡献的是
A.
B.
C.
D.
4、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如果我们要研究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代埃及人的历史,需要借助的文字是( )
A. 象形文字 B. 字母文字 C. 楔形文字 D. 甲骨文
5、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工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智慧的结晶
B.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
C.是长期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的产物
D.是唯一的科学理论
6、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利用手中所掌握的财政权和立法权,一次次地冲击王权,造成了王权的衰落和议会权的上升。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并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对上述局面的形成产生重要作用的法律文件是( )
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7、某班同学研讨的历史知识,其内容有“开展垦殖运动”“农奴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手工工场”“市民阶层”等。他们研讨的主题应该是( )
A.西欧城市的发展
B.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基督教的兴起
D.西欧庄园的发展
8、到16世纪末,英国的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可见,英国出现的新现象是( )
A.生产经营方式变革
B.农民积极开垦荒地
C.城市市民阶层扩大
D.乡村行政权力转移
9、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从1959年开始到现在,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亲身体验,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半个世纪的农村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他是这样写的:“今早开会,下午分田。”下列对其日记中所记内容的理解,符合当时史实的是( )
A.此次“分田”废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B.此次“分田”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可以随意转让或买卖
D.“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0、1916年,《新青年》杂志开辟了“女子问题”专栏,援引欧美女权运动的思想提出了女性解放、家庭革命等口号。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两者对妇女解放的认识都( )
A.致力于政治革命目标的实现
B.受到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影响
C.得益于思想解放潮流的发展
D.促进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型
1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
A. 屋大维
B. 克洛维
C. 查理
D. 查士丁尼
12、《共产党宣言》发表后,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随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主张用暴力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注重总结国际工人斗争的经验
D.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
13、“玻利瓦尔解放南美洲”“章西女王抗击英国”“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血腥的资本积累
B.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二战后亚非拉的奋起
14、《权利法案》的作用在于( )
A. 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B. 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
C. 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D.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15、17世纪下半叶,通过一系列战争,在世界各地夺取大片殖民地,自诩“日不落帝国”的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
16、文明成果是国家和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下列文明成果出自古代不同文明地区,突出体现了古代文明的( )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印度梵文
A.传承性
B.多元性
C.交互性
D.同一性
17、“一些西欧商人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手艺人。在支付原材料和雇佣人力上压低价格,出售产品时拾高价格,以确保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材料反映当时西欧( )
A.庄园经济的兴起
B.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C.封建行会的发展
D.租地农场逐步形成
18、下表的内容与社会主义运动有关,其中结论与史实推导正确的是
史实 | 结论 |
①《共产党宣言》发表 | 马克思主义诞生 |
②巴黎公社革命 | 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③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
④苏联解体 |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失败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符合这一思想的目标做法是
A.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监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B.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中小企业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加强军事工业的建设
20、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侵我大国。”“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此人应是
A. 洋务派 B. 地主阶级抵抗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顽固派
21、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文艺复兴是一场提倡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__________也是一场思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2、莎士比亚是英国的文学巨匠,代表作有________。
23、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________三个组成部分。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________
24、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____________,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为了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____________,它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5、【绘制表格——梳理历史知识】
项目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法国大革命 | 美国 _A__ |
开始标志 | 1640年 _B_ | __C___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 1775年 _D___ |
结束标志 | 1688年 _E__ |
/ |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
代表人物 | 克伦威尔 | 罗伯斯庇尔 | __F__ |
性质 | 资产阶级革命 |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 |
共同影响 |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
(1)依据所学知识,将表格内A、B、C、D、E、F、处填写完整。
26、东罗马帝国,又称______,都城是______。
27、多元的古代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探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
28、__________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__________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9、_______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_________”。
30、希腊著名的文学遗产是__________,希腊著名哲学家__________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
31、《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
32、西欧封建教会统治的时代称为“黑暗时代”.请根据提示回答:
(1)教会的权势有哪些?
(2)教会的财产有哪些?
(3)教会是怎样垄断文化教育的?
33、英国是欧洲的重要国家,近代的英国对世界资本主义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政治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什么制度?之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工业革命】
(2)18世纪末,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请写出两个具体事例。
【科技革命】
(3)近代英国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探索世界奠定了基础。请列举两位伟大的科学家。
【审视历史】
(4)我们应如何审视英国的这些历史?
34、500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9个世界性大国。它们的强国历程为世界所关注,探究大国崛起之路,也成为新世纪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百年维新)
材料一: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最终,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府,扶持刚刚登基的明治天皇,建立起合法的新政府。16岁的明治天皇成为日本国的最高领袖。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
——《大国崛起》解说词
(1)请说出日本摆脱“内忧外患”事件的时间及性质。这一事件对日本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走向现代)
材料二: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至少两点)
(新国新梦)
材料三: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3)你认为林肯最大的贡献是什么?简述你的理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