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沸水顶壶盖”的生活现象激发了人的探索欲望,最终促成的伟大发明是( )
A.改进蒸汽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发明内燃机
D.提出相对论
2、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下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与这一理念相近的是( )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三人行必有吾师
3、给右表中的知识确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时间 | 史实 |
1867年 | 现代炸药发明 |
1869年 | 赛璐珞技术应用 |
A.电的广泛运用
B.新的交通工具
C.现代化工突破
D.塑料工业诞生
4、某班同学在研讨历史知识,研讨的内容是“开展垦殖运动”“农奴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手工工场”等。他们研讨的主题应该是( )
A.西欧城市的发展
B.基督教的兴起
C.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西欧庄园的发展
5、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点燃这场大战的“火星”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爆发
6、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社会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
A.反映了成长中的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B.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C.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
D.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7、1776年,一群律师、商人、教士、种植园主、手艺技师们在被称为“现代世界中最富革命性的文件”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们保证要把生命贡献给美洲独立事业,贡献给“一切人生而平等”的理想。他们签署的这个文件是
A.《拿破仑法典》
B.《人权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独立宣言》
8、罪恶的“三角贸易”航程路线是:( )
A.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B.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C.非洲→美洲→欧洲→非洲
D.非洲→欧洲→美洲→非洲
9、下图所示的是亚非两大文明古国。下列有关其共同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建立了地跨亚非两大洲的大帝国
B.打败了外族的入侵并延续了文明
C.发源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
D.通过民主改革并建立了民主政体
10、《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中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作用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以下法律文件不属于材料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的是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1、1991年12月25日,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表明了
A. 戈尔巴乔夫上台
B. “八一九事件”发生
C. 苏联解体
D. 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12、八股取士多为后人所诟病,下列能支持这一态度的是
①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②题目解释以《四书集注》为标准
③文体必须是八股文 ④培养了大量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学者对某历史事件分析指出,由于俄国资本主义的欠发达,工人运动的早熟,所以“一个阶级的任务经由另一个阶级之手去加以解决,这就是落后国家特有的叠合方式之一”。这一历史事件( )
A.推翻了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
B.完成了和平夺权的既定方针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首次实践
D.开辟了俄国社会发展的新道路
14、晓君想要复习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他列出了以下几个内容,不符合的是
A.华盛顿 B.来克星顿枪声 C.大陆军 D.《人权宣言》
15、依据以下信息,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 )
①地跨欧亚非三洲 ②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③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A.马其顿
B.亚历山大帝国
C.古希腊
D.古罗马帝国
16、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鲁滨逊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请问鲁滨逊“去非洲贩卖黑奴”,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B.近代早期西欧殖民扩张
C.近代早期宗教改革运动
D.欧洲开辟新航路
17、科学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项是( )
A.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
B.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探索者——《天演论》
C.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复活》
D.贝多芬——音乐家——《英雄交响曲》
18、现代人类文明是在过去各民族、各地区文明冲撞和交融的基础上产生的。下列四项中,明显区别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征服地中海 D.马可·波罗来华
19、下列事件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和法国大革命直接相关的是( )
A.查理一世被处决
B.约克镇战役
C.来克星顿的枪声
D.攻占巴土底狱
20、与汉代“千里不贩柔”相比,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A.交子的出现
B.夜市的产生
C.商帮的兴起
D.十三行的设立
21、11世纪后期,欧洲农村纷纷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22、《___》的签署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___》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3、公元前31年,____________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公元前27年,他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______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24、研究希腊社会的早期文献是_______________。
25、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_____________ ”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26、禹死后,__________继承父位,从而__________制代替了禅让制。
27、1787年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28、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______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
29、北约与华约对峙
北约 | 形成原因 | 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也需要美国的援助 |
成立 | 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____”成立,简称“北约” | |
华约 | 成立 | 1955年,____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____”吨简称“华约“ |
★结果 |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 ____形成 |
30、1792年,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_______________;1871年3月28日,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____________。
31、某班同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探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4 — 17世纪,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东西方的交流逐步加强,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请你写出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事件。该事件中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是谁?
(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国王权力的哪一法律文件?法国1804年颁布实施的哪一法律文献成为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3)18—19世纪的两次工业革命中,欧美国家科技领先。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 生和诺贝尔的发明各一例。
(4)在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2、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学成就】
(1)希腊神话的特点是什么?请你写出希腊神话的代表作一部。
【雕塑成就】
(2)请你写出希腊雕塑中的杰作一例。
【建筑成就】
(3)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什么上?请你写出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各一例。
【哲学成就】
(4)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家是谁?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谁?他创立了哪一新学科?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一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14—17世纪的欧洲,充满了新时代到来前夜思想文化变革的蓬勃朝气和人类反封建神学、向自然挑战的无畏精神。
材料四:蒸汽机教我们把热能变成机械运动。
请回答:
(1)日本的大化改新是效仿哪个国家改革的?改革的意义?
(2)这次改革后日本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道路。举个例子说明。
(3)从日本的这场改革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4)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是指新文化运动的哪两大口号?
(5)材料三中“思想文化变革”指的是。该运动的先驱是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6)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这次革命。但同时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什么战争?
(7)说出这场变革中首先出现的交通工具名称及它出现的国家名称?
(8)这场变革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9)这次变革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1反映了哪一国家的改革?这个国家的建立者是谁?该国信仰何种宗教?
(2)图1中举行完“臣服礼”的两种人会形成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何特点?维系其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3)依据图2,扑克牌中的红桃K代表了谁?他在位时采取了何种鼓励宗教发展的政策?他死后,其帝国很快走向分裂,最终形成了那三个国家的雏形?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