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仅用了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就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强大的工业国的飞跃,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A. 苏联成立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 十月革命的胜利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1879年,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全美90%的炼油业务,掌握了石油管道和收集系统,有能力支配运输公司。”材料可以说明( )
A.铁路时代的到来
B.工厂制度的出现
C.电力技术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产生
3、某班制作了“克伦威尔功过论”的网页,下列评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他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为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B. 他组建了“新模范军”,多次打败王军
C. 共和国建立后,他实行独裁统治和护国政治
D. 他发动了宫廷政变,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
4、德国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在“轴心时代”印度出现的伟大精神导师是
A.穆罕默德 B.释迦牟尼 C.荷马 D.汉谟拉比
5、最能体现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性质的是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富国强兵”
6、历史课上,某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投票评选活动。投票结果如下:其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发明家在本次评选中获得的总得票数是
发明家 | 爱迪生 | 斯蒂芬森 | 卡尔·本茨 | 瓦特 |
得票数 | 18 | 14 | 10 |
|
A.18票
B.22票
C.28票
D.32票
7、某同学整理了关于法国大革命的重大事件时间轴,空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
A.处死查理一世 B.处死路易十六
C.攻占巴士底狱 D.来克星顿枪声
8、某电视剧描述了1956年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故事。在这一年,剧中的主人公最有可能经历的是
A.从广播里听到“东方红人造卫星”上天的新闻
B.从报纸上看到全国正在进行土地改革的报道
C.在电视上看到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大炼钢铁运动”的画面
D.在乡下听到村民加入了农村生产合作社的消息
9、下列革命和改革引起社会性质变化的是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美国独立战争③商鞅变法④大化改新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1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动力问题,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的重大发明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12、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某同学做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重要发明:火车、汽车、飞机
B.主要特点: 科学理论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C.主要特点:电力的广泛运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D.重大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广泛运用这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1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该客轮的背景资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置电脑
③采用蒸汽机组作为动力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对于下图“吃饭靠两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好政策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科学技术指籼型杂交水稻
C.“政策”与“技术”都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体现出人们依然受个人崇拜思潮的影响
15、下图为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后世界部分主要经济体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增长情况这反映了( )
A.中国同欧美间的贸易顺差扩大
B.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C.外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D.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困境
16、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博德说:“在美国,只是在南北战争之后,资产阶级才找到它兴起的道路。”下列各项中与材料含义相吻合的是( )
A.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解决美国的奴隶制存废问题
B.南北战争后美国的种族歧视得到全面解决
C.南北战争后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
D.南北战争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得以确立
17、歌曲《国际歌》是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谱曲而成,曾作为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国际歌》被誉为( )
A.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
B.民法制定的蓝本
C.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
D.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法典
18、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带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此战严重破坏了日军的交通线,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9、小明是大航海时代的游戏迷,他每每随着游戏中主角的航行与发现,兴奋不已。在游戏中,他的主角第一次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危险未知的大西洋,向西直航,到达了现在的古巴和海地。请问你哪一位航海家曾经真实地走过这一趟开创性的旅途
A. 麦哲伦
B. 达•伽马
C. 迪亚士
D. 哥伦布
20、《全球通史》中写道:“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所推动的变革最终导致了( )
A.日本建立了大和政权
B.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C.日本建立了幕府统治
D.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2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的是华盛顿,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的是______。
22、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而国家统治权实际上掌握在____________手上。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
23、英国在“光荣革命”后逐步形成_________的政治体制;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_______。
2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25、公元____________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26、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_____;面对严重危机,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初,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_____。
27、1864年,各国工人代表在伦敦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_______________;1920年,成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普遍性国际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
28、穆罕默德最初在________城传教,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________,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________。
29、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力争借助工业4.0的浪潮,从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跻身世界制造强国前列。新中国建立后,______的完成,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______的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⑴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法律文献——
⑵宪章运动的政治纲领——
⑶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的科学理论——
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民族关系、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体现了时代的主旋律是什么?其中涌现了大批的英雄人物,试举一例说明?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至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该事件使得中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试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谈谈这次土地改革的影响?
32、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什么?它为什么会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3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2)创作《哈姆雷特》的英国文学巨匠——
(3)到达美洲的意大利航海家——
(4)编制儒略历的罗马统治者——
34、.欧洲在近代历史上崛起,一度成为世界的中心,其发展历程引人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纺织业、冶金业、采矿业等行业大量采取机器生产。……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1)根据材料一,英国优越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英国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2)没有科学家们的发现,就没有现代人类文明。写出图中三位欧洲科学家的姓名和重大成就。
材料三 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911~1913年,英国25岁以上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在德国,1911年3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是532万马克,另外161万人的人均财产价值只有2.3万马克,最贫困人口尚不在此列。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3)上面表格工业生产比重变化是什么原因?材料反映出什么社会现象?
材料四 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牵涉人口约15亿,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据统计,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
——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
(4)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地位造成了什么影响?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你从欧洲兴衰的历史中得到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