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桃园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燎沉香”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

    B.“鸟雀”二句是说作者在天刚亮的时候窥见小鸟在檐头呼唤晴天。

    C.“叶上初阳干宿雨”是说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水在旭日下蒸发了。

    D.“久作长安旅”是指词人长久羁旅汴京,闻中用“长安”借代汴京。

    E.这首词下阕直抒胸臆,写出了家人对作者的思念。

  • 2、下列各组句子中,“负”的意思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⑦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②⑤/⑥⑦ D.////⑤⑥/

  • 3、下列对联所涉及的古代文人,与下图有关联的一项是

    A.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B.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C. 心中为念农桑苦  耳里如闻饥冻声

    D. 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  云山故园,望中西北是长安

  • 4、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 5、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所描绘的力的形象,可以看作是“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C.《百合花》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表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D.《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火车的开通给边远山村带来的新鲜事。小说通过激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情节,描绘了香雪等几位姑娘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折射出山村生活的新变化。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钱基博先生学行小传

    姜晓云

    钱基博,字子泉,江苏无锡人。他十岁在经学教育基础上从伯父学策论,熟读《史记》、诸氏唐宋八家文选,学习史学。十一岁熟读《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纲鉴易知录》。十六岁作四万言的《中国舆地大势论》,刊于《新民丛报》,梁启超亲自写信鼓励。青少年时期,钱基博先后接受国学、科举、新学(改良主义)、西学(近代西方的物理、化学、生理卫生等)的思想。

    “学问贵乎自得,际遇一任自然。”他在成为国学大师前,有一番独特的成长经历:江西提法使陶大均招之入幕,筹办司法改良;1911年辛亥革命兴起,任锡金军政分府秘书,后随部队驻镇江;应邀请,先后历任十多所大学教授;应内兄王蕴章邀约,担任《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副主编,发表文学作品。

    钱基博先生对经史子集有深入研究,对当时的“民情国故”也有独到看法,“故于学术文章得失利病,多抉心发奥之论”(《钱基博自传》)。“四书五经”,都在先生“考镜源流,发明指意”之列,重要的史书、史论,能“观其会通”。周秦诸子均有涉猎。先生自谓“集部之学,海内罕对”,并不过誉。张謇读钱基博先生文而感叹说:“大江以北,未见其伦。”

    钱基博先生“以文章教学后生”,治学与教学紧密相连,诚如《钱基博自传》所言:“其为教也,必诚必信,以为卷怀不可以宏道,乃开诚以示物;显言不可以避患,故托古以明义;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先生提倡读书治学最重视方法,在学生“穷思极索”写出习作之后,将自己的创作成果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变圣约翰大学重英文而轻国文这一教学现状,主动开设中国文学史,其名作《现代中国文学史》就是在教学研究相结合的状态下写出来的。

    因民族救亡需要,西学被大量引入,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整体遭遇到学术界的片面否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先生力求以古为新,“发国性之自觉”(钱基博《<国学文选类纂>总叙》)。在《治学篇》中,先生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示人以治学的基本方法:“究其原始,叙其流变,条理通贯,别有会心。”

    这一时代,“学潮激荡,长傲纵欲”,以至于许多学生忘了读书使命,有些大师也“与为町畦”,甚至“不屑枉己以容悦不学之后生”。而先生“严气正性,不与诸生翕翕然。……从学者初惮其严,久则相悦以解”(《钱基博自传》)。

    1938年先生来到抗战前沿,任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授,并为守军讲授《孙子兵法》,将此书作为学校教材,以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1944年长沙等地失守,学院被迫西迁,先生自请留守,欲以身殉国。先生的这种身体力行,为中国“找出了精神的新泉”。抗战胜利后,先生受聘于华中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与其子钱锺书等均选择留在国内。1950年先生将5万余册藏书全部赠给华中大学。1952年把历年收藏的甲骨、铜玉、陶瓷、历代货币、书画等文物200余件捐赠给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

    钱基博先生的学行,有一种精神贯串其中,那就是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人生历练,更主要来自学术的砥砺。先生学术上的自信最集中的表现,在于始终坚持学术独立,撰写《现代中国文学史》,主张“论治不缘政党,谈艺不入文社”。胡适作为光华大学同事,梁启超作为前辈大师,先生不为“亲者”、长者讳,秉笔直书。所以当先生“以稿相示”梁任公,“任公晤谈时,若有不愉色然,辄亦无以自解也”。先生的这种自信,体现了“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标志着中国现代学术高度的自觉,具有永恒的价值。

    钱基博是学行结合的一代鸿儒,他不仅读书和做学问,而且还要使自己的学问和行动能够直接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

    (选自2016年第1期《古典文学知识》,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百年之大计在树人,而树人必先自树;倘社会动荡而吾亦与为动荡,无心问学,以自暴自弃;长此以往,天下之读书种子将绝,聪明亦以渐灭,人道或几乎息,此则吾之所大惧。

    (钱基博《答诸生论今日之大学》)

    ②在对待东西文化方面,钱基博认为中西文化乃异质不同之文化,非有先进、落后之差别,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在,反对西方文化取代东方文化或用科学方法来整理国故。

    (孔祥增《文化两昆仑:钱基博与钱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钱基博少年时期在父辈们的熏陶下,经历了经学教育、史学和文学方面的教育过程,这些为他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 在“学潮激荡,长傲纵欲”时代,学生忘了读书使命,大师也“不屑枉己以容悦不学之后生”;而先生却“严气正性”,用自身行为引领示范。

    C. 钱基博学术上的自信,尤其是学术独立,体现出其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标志着中国现代学术的高度自觉,具有永恒价值。

    D. 在钱基博看来,天下最恐惧的事是因为社会出现动荡而无法“树人”与“自树”,这样,天下将无读书人,“聪明亦以渐灭,人道或几乎息”。

    E. 钱基博认为中西文化没有先进、落后之差别,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在,反对西方文化用科学方法来取代东方文化和整理国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钱基博青少年时期接受国学、科举、新学、西学的思想,在对比东西文化后,认为虽“中西文化乃异质不同之文化”,但更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精髓。

    B. 钱基博先生有一番“入幕府、入军政、入教育、入文坛”的独特经历,这对他后来的“学行”有益于国家、民族、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C. 钱基博先生选择留在国内以及将其历年收藏的200余件文物捐赠出来,彰显出了其言传身教、家国情怀等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D. 本文引用《钱基博自传》相关内容,可使文章增添真实性和提高可信度;引用“大江以北,未见其伦”突出了先生的“集部之学,海内罕对”并不过誉。

    3结合文章,简要概括钱基博先生在学行方面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2)翻开古典诗词,随处可以听到风吹雨落声。李煜《浪淘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寂寞零落的残春,细雨潺潺,倍增诗人凄苦之感。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绵绵的春雨彻夜淅沥,清晨卖花声里透出淡雅的春意,写得形象而又深致。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一个人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穿越时空,写从此时想象到彼时,又从彼时回忆起此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I)《离骚》中表明诗人后悔选择做官,产生隐退思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反问、比喻的手法形容长桥的形态的一句是“_______”,运用反问、想象的手法描写通道的美丽的一句是“________”。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诗人借地名写出形势和情况的危急以及自己孤立无援的境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屈原产生怨愤之情的原因,而这种怨愤之情发而为诗,便是《离骚》。

    (2)李密在《陈情表》中说,因为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在是受恩深重,所以不敢逗留、不敢有什么奢望,之所以不能应命前往,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3)鹧鸪的叫声十分响亮,而且听起来十分哀婉,给人一种悲戚之感,故而古人常用“鹧鸪”这个意象表达愁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认为生命微不足道、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正宫]鹦鹉曲

    野渡新晴

    [元]冯子振

    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幺〕碧天边岩穴归云,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

    注①底是:哪里是。②青帘:酒帘、酒幌。

    【1】“白鹭一行飞去”化用了杜甫《绝句》中“___”一句,“问底是青帘舞处”化用了杜甫《清明》中“_____”一句。

    【2】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解释“说”字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邢峦,字洪宾,河间鄭人也。峦少而好学,负帙寻师,家贫厉节,遂博览书传。有文才干略,美须髯,姿貌甚伟。州郡表贡,为高祖所知赏,常参座席。高祖行药至司空府南,见峦宅,遣使谓峦曰:“朝行药至此,见卿宅乃住,东望德馆,情有依然。”峦对曰:“陛下移构中京,方建无穷之业,臣意在与魏升降,宁容不务永年之宅。”高祖谓司空穆亮、仆射李冲曰:“峦之此言,其意不小。”有司奏策秀孝,诏曰:“秀、孝殊问,经权异策,邢峦才清,可令策秀。”

    世宗初,峦奏曰:“臣闻昔者明王之以德治天下,莫不重粟帛,轻金宝。故先皇深观古今,去诸奢侈。训朝廷以节俭,示百姓以忧务,日夜孜孜,小大必慎。逮景明之初,承升平之业,四疆清晏,远迩来同,于是蕃贡继路,商贾交入,诸所献贸,倍多于常。虽加以节约,犹岁损万计,珍货常有余,国用恒不足。若不裁其分限,便恐无以支岁。自今非为要须者,请皆不受。”世宗从之。

    萧衍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峦至汉中,白马已西犹未归顺,峦遣宁远将军杨举等领卒六千讨之。军锋所临贼皆款附峦之初至汉中从容风雅接豪右以礼抚细民以惠岁余之后颇因百姓去就诛灭齐民藉为奴婢者二百余口 兼商贩聚敛,清论鄙之。

    延昌三年,暴疾卒,年五十一,上下悼惜之。谥曰文定。

    (选自《魏书·邢峦传》,有删改)

    (注)①高祖:北魏王朝的皇帝元宏。②萧衍:南朝梁武帝,南梁的建立者。③夏侯道迁: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锋所临/贼皆款附/峦之初至汉中/从容风雅/接豪右以礼/抚细民以惠/岁余之/后颇因百姓去就/诛灭齐民/籍为奴婢者二百余口/

    B.军锋所临/贼皆款附/峦之初至汉中/从容风雅接豪右/以礼抚细民以惠/岁余之后/颇因百姓去就/诛灭齐民/籍为奴婢者二百余口/

    C.军锋所临/贼皆款附/峦之初至汉中/从容风雅/接豪右以礼/抚细民以惠/岁余之后/颇因百姓去就/诛灭齐民/籍为奴婢者二百余口/

    D.军锋所临/贼皆款附/峦之初/至汉中/从容风雅/接豪右以礼/抚细民以惠/岁余之/后颇因百姓去就/诛灭齐民/籍为奴婢者二百余口/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帙”是包书的套子,一般用布帛制成,古人把一套书叫作“一帙”。“负帙”即背负书籍,谓游学外地,勤奋读书。

    B.“行药”又称“行散”,是魏晋南北朝时士大夫服药养生、药后漫步以散发药性的一种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

    C.“秀孝”是“秀才”与“孝廉”的合称,是汉以来、隋唐以前荐举人才的两种科目。州举秀才,郡举孝廉。

    D.“蕃”是古代对边境少数民族或外国的称呼,“蕃贡”即外国或外族进献的贡品。“蕃”也通“藩”,如“藩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峦少而好学,长而多才,仪表堂堂。州郡上表把他推荐给朝廷,其深受高祖的赏识,常在高祖身边作陪,宠遇过人。

    B.邢峦高屋大宅,行事张扬,颇受猜忌。高祖经过邢宅而心生不满,于是派使者前往试探,更加坚信他心怀不轨。

    C.邢帘才兼文武,见识超群,功勋卓著。他劝谏世宗以德治国、爱民节用,远赴汉中派军队征讨贼兵,为世宗立下了汗马功劳。

    D.邢峦执掌汉中,贪财好货,德行有亏。他诛杀百姓、经商敛财,皆为清正者所鄙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移构中京,方建无穷之业,臣意在与魏升降,宁容不务永年之宅。

    2)逮景明之初,承升平之业,四疆清晏,远迩来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