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秋词》,回答下列问题。
1.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句子。
1.写一句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句关于莲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关于励志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来把词语补充完整。
( )天( )地 ( )然( )敬
( )态( )异 ( )不( )收
能( )善( ) ( )( )回荡
4、拼读写字我最棒
ménɡ fā dào suì jī chǔ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根据语境体会词语,完成练习。
经过不懈的努力,李桥夺得了全市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的冠军。主席台上正在宣告:“李桥在本次全市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中喜获金牌。”如果你是宣告员,你可以把“喜获金牌”替换成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_,“清平乐”是______名。
【2】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之情。
【3】本词语言轻巧,词味隽永,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
,要留清白在人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代)诗人____。
【2】诗句中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千锤万凿:__________________。
(2)吟:__________________。
(3)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 )诗。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
【5】这首诗中“烈火焚烧”与“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石灰石的顽强。
【6】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7】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同。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8】诗句“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了诗人______的追求。
8、古诗赏析。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呜舂涧中。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解释下列词语。
闲:______________ 空:______________
残阳:______________ 可怜: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暮江吟》写的是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
B.“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暮江吟》中“瑟瑟"的意思是“深红色"。
D.《鸟鸣涧》一诗以桂花落来衬托夜间的寂静。
【3】理解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鸟鸣涧》《暮江吟》的相关知识有误的是____
A.《鸟鸣涧》《暮江吟》的作者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B.《鸟鸣涧》以桂花、月、鸟等景物,映衬了春山的空寂和春涧的幽静。
C.《暮江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暮江吟》写了秋江落H和露珠映衬下的新月。
(2)写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暮江吟》一诗中,前两句写___________时江上的美景,从“_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后两句写_________时江上的美景,从“_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9、阅读小木屋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的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子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是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 走马灯 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 还有纱灯 里面有小铃 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说明灯的数量最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请用“ ”画出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
【3】在选文第二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4】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朦胧的雾
我喜欢温暖的春风轻抚脸庞的温柔,也喜欢柔绵的冬雪降临手心的凉快,更喜欢让我眼前一亮的晚霞。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那朦胧的雾。
小时候,我还住在老家。大清早,房子外还都是一片又一片的雾。一出门,路都感觉消失了,我仿佛来到了仙境。人们都不是很喜欢雾,但我却兴致勃勃地在清晨赏着那十分奇妙的雾。早上五六点钟,正是雾最浓的时刻。一开门,迎面就扑来一阵雾,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雾,它是千姿百态的。
雾有时像一阵波浪,轻抚着花花草草;雾有时像一头老虎,大雾一来吹得你措手不及;雾有时也像一名舞者,让人眼花缭乱;雾像鸟,像鱼,像蝴蝶……雾啊,你是千姿百态的,十分有趣!
在冬天的雾里看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不知哪里冒出来的雾会像纱布一样蒙住你的眼睛,让你幻想着自己就是一阵风,与雾为伴观赏着雾的世界。附近的小河都被覆盖了,河水 随着雾如同飞机一般的速度猛地扎进湖里。最后,这阵雾越飞越远,最终消失在了蓝天的边际。
渐渐地,雾淡了下来,阳光从雾里探出了头,这下子,周围的景又变了。阳光穿过雾照在身上,就像活在仙境里一样,久久地不能让人回过神来。最后,阳光完全融化了雾,雾就像谜一样地消失在了田野之外。
雾,有一种朦胧的美,它吸引着我,让我沉醉其中。
【1】请在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增加文字,使句子改写为拟人句,并说说改写为拟人句有什么作用。
11、课外阅读。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 )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 )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 )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1)当今世界有什么特点?请你从短文中找出用来形容当今世界特点的三个词语,用“____”画出来。
(2)填入文中括号里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即使 不管 也 也
B.如果 不是 就 就
C.不管 不管 都 都
D.只要 不管 都 都
(3)找出给你启发最深的一句话,用“ ”画出来。
12、阅读
一把京胡
①我家墙上挂着一把京胡,客人们看了总想让我拉一段儿,我从来不敢接茬儿。小时候练过不少乐器,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吉他什么的,可没一样行的,都浅尝辄止。
②提到京剧,我总忘不了我家曾经的一个邻居,邵家和。据说他曾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徒弟,后来因为得了怪病,便不再工作,闲在家里。那时我还在上小学,每天放学后,都看见他坐在树荫下,摇把蒲扇,嘴里念念叨叨,和旁边乘凉的人们有着太多的与众不同。我一走过他身边,他就冲我笑,这让我很好奇。
③那个初秋的傍晚,天气凉爽,斜阳把树影拉得很长。我路过邵家和身边,他突然叫住我。
④“胖子,陈大爷让我教你唱戏。”
⑤“是吗?”
⑥“你这小模样,行!”
⑦我一溜烟跑开,觉得他说的天津话都跟别人不一样,还能教我唱戏?
⑧从那天起,我就跟邵家和学唱老生戏。每天放学,把书包一扔,我就奔出去找他。其实说找他并不准确,因为他早就在街角的树荫下等我。
⑨每天学戏,邵家和都给我买一根冰棍,吃好再唱。“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他一句我一句,还打着点儿。如果唱错了,他会突然让我停下:“打住打住,我说嘛来着,这个‘说’字得上口,要落在‘约’的韵上。再来。”他一边打点儿,一边跺脚,仿佛在为一个角儿指点大戏。他常说:“学嘛都得认真,人活着就得认真,对吗?”他说这京胡是马连良马老板送给他的,谁都不让摸。我唱的时候要么快了,要么慢了,总压不上点儿。这时他就顿足搓手大声说:“你怎么回事!跟着弦儿啊!过门儿没完就出来了,忙什么呀!”可我并不怕他,还恶作剧地故意不跟他的弦儿瞎唱。他装出生气的样子,更是招人发笑,当时觉得特别有意思。
⑩没过多久,他病倒了,我就不再学戏了。
⑪最后一次看见他,是我当兵离开家的前几天,再次路过曾经跟邵家和学戏的街角,他更瘦了,憔悴了很多。他手里端着那把曾经为我伴奏的京胡。“家和哥!”我几步跨到他身边。他冲我微笑:“胖子,我等你好几天了,听说你当解放军了,多好啊!你看,也没嘛送你的,这把京胡留个纪念吧。”
⑫很多年了,我一直珍藏着这把京胡。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浅尝辄止:__________
(2)顿足搓手:___________
【2】本文回忆了“我”和邵家和交往的一些事,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
情节 | “我”对邵家和的印象 | “我”的情感态度 |
邵家和说教“我”唱戏 | ______ | 不相信 |
______ | 认真 | ____ |
邵家和送“我”京胡 | ____ | ____ |
【3】文章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是对邵家和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邵家和______。
【4】文章第②段和第①段都写了邵家和的“笑”,这两处“笑”一样吗?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5】有人建议把文章题目改为《记忆中的家和》,和原题目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能力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研究炸药十分危险,因为炸药的脾气十分暴烈,研究者稍不留意,它就可能爆炸。有一个人却不怕这些威胁,这个人就是诺贝尔。
诺贝尔1833年生于瑞典,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博物学家。在父母的影响下,青少年时代的诺贝尔就醉心于发明创造。他曾到法国学习化学,在美国和俄国的工厂工作。1859年,二十六岁的诺贝尔回到祖国。他到各地去考察,发现许多采矿和筑路的地方还是用人力工作,工人们用铁镐吃力地一下一下刨着坚硬的岩石,累得汗流浃背,却只能刨下来一点点,既辛苦,进度又慢,根本无法完成巨大的工程。为什么不用炸药炸呢?诺贝尔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原来,中国人发明的黑火药传到欧洲以后,17世纪开始用于开矿和修路,但是黑火药威力小,使用起来很不安全。诺贝尔决心要研制一种威力巨大又安全可靠的炸药,实现人们移山填海的梦想。
这是一项多么艰巨、多么危险的工作啊!当时,人们已经发现,治疗心脏病的药剂硝化甘油浓缩后可以发生猛烈爆炸,是一种烈性炸药,但是,人们很难把它控制住。已经有很多人进行过研究,都没有成功。有的人在实验中丧生了,有的人在爆炸的火光前望而却步了。诺贝尔却知难而进,跟烈性炸药打交道,几十次险些落入死神的魔掌。
1864年的一天,实验室里又发生了爆炸,五位实验人员牺牲了,其中包括诺贝尔的弟弟,他的父亲也受了重伤。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实验工作的多次失败,都没有能够动摇诺贝尔继续研究炸药的决心。
实验室连连爆炸,闹得四邻不安,邻居们纷纷要求诺贝尔离开这个地方。诺贝尔只得搬到一个湖边,在湖中心的一艘渡轮上继续开展他的研究工作。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进行了四百多次试验,虽然还是连连受挫,但他毫不气馁。
有一次,一个装着硝化甘油的大坛子在搬运时破裂了,硝化甘油渗到了泥土中。诺贝尔拿了一把浸透了硝化甘油的泥土去做实验,发现这种泥土在不引爆时很安全,不像纯硝化甘油那样受点震动就爆炸。
诺贝尔高兴极了。他收集了大量渗有硝化甘油的泥土进行引爆实验。没有想到,这一次爆炸异乎寻常地猛烈,只听得一声巨响,实验室里浓烟弥漫。人们都失声惊呼:“诺贝尔完了!”正当人们为诺贝尔的生命担心的时候,他从浓烟中冲了出来,满脸是血,一边跑,一边高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使这种炸药能够安全地保存、运输,在引爆后又能够猛烈爆炸,可以应用到生产中去。
后来,他又研制出多种烈性炸药,一生拥有二百五十五项发明专利,被人们誉为“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独自创办和与人合办的大工厂共有十五家,专门从事炸药生产。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柄双刃剑,诺贝尔发明的硝化甘油炸药用于采矿、修路等方面,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它也为制造杀伤力更大的炮弹提供了条件。1888年,他的哥哥去世。由于新闻记者的疏忽,诺贝尔读到的竟然是他本人的讣告。讣告中称他是“甘油炸药大王”,是靠制造毁灭性武器发大财的大实业家。诺贝尔看了心情更加沉重。把科学发明用于战争,这不是他的初衷,于是他立下了遗嘱,把自己财产中的九百二十万美元作为基金,用这笔基金的利息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奖共五项奖金,从他死后的第五年开始颁发,每年颁发一次,奖给在过去的一年中,对科学事业和世界和平进步事业作出最杰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著名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的设立向世人表明:诺贝尔研制炸药所追求的目标是为人类造福。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瑞典( ) 铁镐( ) 浃背( ) 气馁( )
【2】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 虽然……但……
不仅……而且…… 既……又……
(1)诺贝尔( )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2)诺贝尔( )连连受挫,( )他毫不气馁。
(3)工人们的劳动( )辛苦,进度( )慢,根本无法完成巨大的工程。
(4)( )炸药的脾气十分暴烈,研究者稍不留意,就有可能爆炸,( )研究炸药十分危险。
【3】人们为什么称诺贝尔是炸药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中国孩子,行!
想当年,面对内外压迫和侵略,革命前辈是何等的(英雄 英勇)无畏。他们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气概,同敌人血战到底,换来了新中国的艳阳天。不过,当今也有些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仿佛是“小皇帝”。这些孩子生活是舒服了,但生存能力却退化了。当今时代,社会在竞争,全球在竞争,这些孩子还能不(梦醒 猛醒)吗?
中国孩子面对世纪的挑战,一定要经常想到: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孩子当然有志气,为中华民族争光!
去年暑假,四十多名少先队员代表大陆儿童去香港参加了“少年大使交流营”活动。那是对每个参加者的一次磨练。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晚上十点多钟回来,人很疲乏,但还要爬七八百级台阶,登上山峰才能回到营地。每个人都大汗淋漓,但营地没有热水洗澡。三四十人睡一间房子,不少人还睡在地板上,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博得了广泛的赞扬,为大陆儿童争了光!
是啊,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民族自尊心,有坚强的毅力和较强的生存能力,我们就可以说:“中国孩子,行!中国孩子一定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 合适)建设者和接班人!”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英雄 英勇)________
(梦醒 猛醒)________
(合格 合适)________
【2】“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意思是________。和它意思相近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请给它换个说法,意思不变:________。
【4】本文重点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对此是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
【5】作为一个中国孩子,你想对自己的同龄人提出哪些呼吁呢?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加工厂。
(1) 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一个汉语家园。(修改病句)
(2) 乡亲们说:“我们要做好生态农业。”(改为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
(3) 人类 的 语言 在 发展 变化 (连词成句)
(4) 农民们把米粉出口到美国。(改为被字句)
(5) 难道你不认为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吗?(改为肯定句)
16、单是闻着腊八粥的香气,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放开肚皮吃呢!(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木兰爹的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的武艺好,一定能得胜归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花将军英俊威武,怎么可能是女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来的中学生个子都很高。(改变词序变为意思不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的李华同学被评为“道德小富翁”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了解了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回家,凡卡只好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用上问号,意思不变)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广玉兰一样美好的事物呢?你喜爱它的什么?请仿照课文最后一段写句子。
(1)我爱 ,更爱 。
(2)我爱 ,更爱 。
3.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改为陈述句)
4.他把每天看到的情况,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改为“被”字句)
21、作文
每个人总有难忘的第一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印象深刻的第一次?选取最深刻的一个“第一次”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写清楚“第一次”经过,还要说出当时自己的真实感受或受到的启示。题目自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