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探究二氧化锰的的作用
B.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C.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影响
D.证明燃烧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 x | 26 | 2 | 12 |
A.x=13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3:6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可与酸性物质反应
B.用N2作生产硝酸和氮肥的原料——N2的化学性质稳定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渍——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D.用稀盐酸除铁锈——盐酸可与Fe2O3反应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做助燃剂
B.氢气做火箭推进剂
C.氦气填充飞艇
D.氮气做保护气
5、下面是小芳同学笔记中的部分摘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改变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6、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物质燃烧
C.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
D.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7、在反应A+3B=2C+3D中,A、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6,若2.5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8gD。则生成C的质量为
A.9.6g
B.7.7g
C.6.8g
D.8.8g
8、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氮气作保护气
B.氢气作高能燃料
C.氖气管通电会发红光
D.墨汁作画久不变色
9、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10、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类观:从组成上看二氧化碳和冰都是氧化物
B.守恒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相等
C.转化观: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结构观: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分子结构不同
11、下列常见的溶液中,溶质是气体的是
A.稀盐酸
B.生理盐水
C.蔗糖溶液
D.碘酒
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性质、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化学性质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C.氧气可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13、分别加热等质量的两种样品,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样品1反应前后的质量如表所示。分离出样品1反应后的固体乙,与24.0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4.0 | 2.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2.0 | x | 1.9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x=20.1
C.该条件下丙和丁均为气体
D.乙是催化剂
14、关于下列物质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钙
B.盐酸
C.氢氧化钠
D.碳酸钙
15、下列实验能够直接验证守恒定律的是
A.干冰升华
B.镁条燃烧
C.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16、在化学反应A+2B=C中,1.5gA与适量的B充分反应生成9.5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A.3g
B.9.5g
C.8g
D.4g
17、关于氢气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质量为2
B.氢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C.燃烧生成水,可作绿色能源
D.点燃就会发出爆鸣声
18、锂离子蓄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应用广泛。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C.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D.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1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一定是固体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0、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装置Ⅲ中出现气泡,说明Ⅰ中反应已开始
B.装置Ⅱ的作用是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反应过程中,固体中铜元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D.试管中固体减少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1、如图是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升高温度可将t2℃时接近饱和的Na2C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固体的质量:Na2CO3>NaCl
D.北方盐湖中常采用“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主要利用了Na2CO3的溶解度大,NaCl的溶解度小
22、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铁,可能有银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铁,一定没有银
C.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铁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铁和银
23、水煤气中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分子个数比为1:1
B.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个数都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4:1
D.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24、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可靠的结论。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
25、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灾情牵动人心,救援刻不容缓,地震过后,防疫部门用到一种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该消毒剂可表示为,主要用于饮用水消毒。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
的化学式为
A.
B.
C.
D.
2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碘酒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花棚里香气扑鼻——分子不断运动
C.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间隔变大
D.空气受压体积变小——分子自身体积变小
27、化学改变世界,科技改变生活。请回答:
(1)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其制造材料有铝合金等,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目前我国在石墨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使其能够承受超高载迁移率的性质将会有希望成为新一代芯片主板的核心材料,将更加适用于集成电路的制作。使用于集成电路的制作,利用了石墨烯的______________性。
(3)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体现了勇创一流的民族志气,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它建设过程中使用了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其中橡胶属于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4)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采用了第四代以氢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谢和平团队开创了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与技术,解决了氢气来源重大难题。水电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8、今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题:
(1)下列净水方法,在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操作中,不会用到的是_____;
A 沉淀 B 过滤 C 煮沸 D 蒸馏 E 吸附
(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_____;
(3)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举出一种节水的措施:_____。
29、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物质:涂在保温瓶胆夹层内的银白色金属是___________;做普通干电池负极的材料是___________;体温计中的银白色液体是_______________。
3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杯浑浊的湖水进行了简单的净化。请回答:
(1)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这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_____,使杂质_____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再进行过滤液体:
①请你帮他们选出过滤操作所必需的仪器_____;
A试管 B 酒精灯 C 玻璃棒 D 烧杯 E 铁架台(带铁圈) F 托盘天平 G 漏斗
②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位是_____。
③若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
(3)再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4)最后进行蒸馏:
①蒸馏时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②所得蒸馏水是硬水或软水,检验的简单方法是_____。
3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将宏微结合有助于化学的学习。
(1)由图可知,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汞是由_______构成的。
(3)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
3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氯化钠、铁、水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_。
33、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下图是某品牌挂锁的构造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材料中,钢、生铁、硬铝等都属于___________;
(2)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____,它们都易生锈,在该挂锁中,采取的防锈措施是____;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作用冶炼金属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
(4)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生活中的洗涤剂:洁厕净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和表面活性剂。当洁厕净除去污垢中的铁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除去油污的原理是___________。洁厕灵却不能用于清除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后试管内壁残留的红色固体,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4、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硫原子__________;5个氮分子__________;
n个氯离子__________;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35、世界能源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几种能源结构变化如图。
(1)属于化石能源的有煤、天然气和______。
(2)2020年~2040年煤炭所占比例变化的趋势是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产生此变化的原因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3)科学家提出“超临界水蒸煤”技术,利用煤(主要成分为碳)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6、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水。蚌埠市自来水公司担负市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重任。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2)自来水公司的水源一般不是硬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两种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区别软水和硬水的办法是取水样, 加入_____, 振荡,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软水。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图中M是絮凝剂,常用的絮凝剂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池可以除去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室中做过滤实验时常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写两种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池中常投入活性炭,是利用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能,如图是生活中活性炭净水器的示意图:
进水口应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
(4)实验室制蒸馏水时,常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7、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做了如下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了 。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力差
D.浮力差
(2)第二组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下图(图2)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现象为____________;B现象为__________;C现象为__________。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NaOH的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第二组同学滴加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38、根据如图装置图完成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取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______;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CO2气体,产生的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可利用E装置收集氢气,说明氢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做氢气燃烧试验,点燃H2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4)图二中,向I、M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再向H、N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连接好,并将N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可观察到I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M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②______。(写两点)
39、下面是研究氧气的性质、水的组成、二氧化碳的性质、过滤的实验,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A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C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D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高层建筑都采用铝合金门窗而不采用钢门钢窗,铁制的舰船外面需涂油漆而铝合金制的飞机却不用,解释两个事例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