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   )战国( )西汉( )三国(  )东晋(  )。括号内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商、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 2、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中地处最西端不断给东方六国造成威胁的是

    A.燕国

    B.楚国

    C.齐国

    D.秦国

  • 3、历史图片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史实。以下图组体现的主题是(       

    A.经济繁荣

    B.民族交融

    C.社会开放

    D.盛唐气象

  • 4、女真族在金太祖时期势力迅速壮大的原因不包括

    A. 颁行女真文字

    B. 仿照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C. 发展生产

    D. 金灭西夏后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 5、“光武中兴”盛世局面的开创者是( )

    A.刘邦 B.曹操 C.刘秀 D.孙权

  • 6、“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孔子”和“孟子”共同代表的学派是( )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

  • 7、“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与此口号有关的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王莽起义

    D.黄巾起义

  • 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开创了考试选官制度 D.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 9、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     

    A.明朝前期

    B.明朝中期以后

    C.清朝初期

    D.鸦片战争前夕

  • 10、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戏剧。这一变化适应了

    A. 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 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

  • 11、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2013年起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目前已经完成并且内涵已经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是2013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哪一项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 12、下图为西周青铜器毛公鼎,该器腹呈球状,双耳立于口沿,下有三个兽蹄形足。鼎腹内铸铭文497字,叙述了周文王、周武王与毛公先祖君臣辅弼,以及周宣王分封毛公土地等史事。毛公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①青铜器制造工艺        ②中国文字的诞生

    ③西周的政治制度        ④西周的冶金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民族融合、民族交流是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流。派文成公主入藏的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 14、下列图片最能佐证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是

    A.

    B.

    C.

    D.

  • 15、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澶渊之盟

    B.《尼布楚条约》

    C.《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D.禁海令

  • 16、有材料说一国“海船大的长20余丈,高出水面2.3丈,可载六七百人,装载物资可达500吨以上。”判断该国只能是三国中的

    A. 魏国   B. 蜀国   C. 吴国   D. 晋国

     

  • 17、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其中北京人遗址发现于(   )

    A.山东大汶口 B.云南元谋县 C.北京周口店 D.陕西蓝田

  • 18、小鹿同学查阅相关史料后,列出了大事年表如下。表格中?处应填的是

    A.汉高祖年纪 B.汉武帝年纪 C.汉光武帝年纪 D.汉献帝年纪

  • 19、明太祖实行了一系列加强君权的措施,下列的描述中,不符合其措施的一项是

    A.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B. 废除中书省,权分六部

    C. 废丞相,加强君权

    D. 废宰相,设军机处

  • 20、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下列成语与其出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破釜沉舟——桂陵之战

    B.草木皆兵——马陵之战

    C.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巨鹿之战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_______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 22、________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明朝宋应星编写的_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23、秦朝的都城________;西周的都城________

  • 24、图二是诸子百家中___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张是___________

  • 25、唐朝灭亡后,南方地区出现的九个政权,连同割据北方太原的______政权,总称为“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分立,但______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 26、识图填图

    (1)观察下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请将下列字母代号填入对应的方框内。

    A.大运河的中心地

    B.大运河连接的重要水系﹣﹣淮河

    (2)据图分析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 27、完成填空。

  • 28、唐朝农业生产领域发明的用于耕种的工具为________,用于灌溉的工具为________

  • 29、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经不再打着"________"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这一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势力较强,史称"____

  • 30、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书立说、相互辩论形成了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晋惠帝时期,手握重兵的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搭配题

    关汉卿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窦娥冤》

    瓦子   最早的纸币

    交子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元朝   历朝版图最大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秦始皇为建立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在历史长河中,人物是历史的灵魂,有了人物才有鲜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编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摘编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四: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大一统的民族观才渐渐深入人心……直接推动着中国古代各民族朝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共同体方向发展。

    ——摘编自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治国主张,并说明孔子在教育方面作出的贡献。

    (2)材料二描述的是历史上哪次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用材料中的原话说明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的“新皇帝”指的是谁?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这一政治制度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从武帝时期开始……无不渐染儒风”的主要原因概括儒学传播的历史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谈谈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