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张家口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文言特殊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泊牧以谗诛

    A. 成卒叫,函谷举

    B. 不拘于时

    C. 斯用兵之效也

    D.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今天我们能相聚实在难得,时候不早了,既然您坚持要回去,我就却之不恭了,期待下次再聚。

    B. 张局长,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商讨具体的解决方案,等您哪天有空时屈尊去我单位,我们当面再议。

    C. 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这次活动,多亏大哥您帮忙,改天我一定携夫人到您家里好好感谢感谢。”

    D. 央视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称,特朗普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单方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加剧了巴以冲突。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个社会整体科学素养低,不但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判断力、科技创新力与竞争力,而且会为一些“伪概念”“伪科学”的流行和泛滥提供温床。

    B. 米芾湖北襄阳人,是北宋著名画家,生活在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

    C. 2016年底,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因此,幼儿园该不该布置书面作业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而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定。

    D. 政府把“治污减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出台了系列“铁腕”措施,大力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还给百姓碧水蓝天。

     

  • 4、下列选项中,有关新闻知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记式、特写式、群像式。《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

    B.人物通讯的结构通常可分为纵式结构与横式结构,另有纵横交叉式结构、浓缩式结构、系列式结构等。《“探界者”钟扬》一文主要采用横式结构。

    C.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或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的一种议论文体,它是新闻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社会公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正是对社会热点“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时代意义的评论。

    D.人物新闻也应强调客观事实,但在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往往还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贵在适度。适度的倾向性既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也符合报道者的身份与立场。

  • 5、八斗阅读《兰亭集序》时对魏晋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翻阅资料发现当时很多名人的风流趣事都已经固化成了成语而被后世使用,那么以下哪个成语与此无关?(  

    A.东床快婿

    B.雪泥鸿爪

    C.拂袖而去

    D.管中窥豹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等的滋味

    周国平

    人生有许多时光是在等中度过的。等有千百种滋味,等的滋味,最是一言难尽。

    我不喜欢一切等。无论所等的是好事、坏事、不好不坏之事、好坏未卜之事,等总是无可奈何的。等的时候,一颗心悬着,这滋味不好受。

    就算等的是幸福吧,等本身却说不上幸福。想象中的幸福愈诱人,等的时光愈难挨。例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自是一件美事,可性急的情人大约都像《西厢记》里那一对儿,自从那日初时想月华,捱一刻似一夏,只恨。柳梢日轮下得迟,月影上得慢。等的可怕,在于等的人对所等的事完全不能支配,对其他的事又完全没有心思,因而被迫处在无所事事的状态。有所期待使人兴奋,无所事事又使人无聊,等便是混合了兴奋和无聊的一种心境。

    人等好事嫌姗姗来迟,等坏事同样也缺乏耐心。没有谁愿意等坏事,坏事要等,是因为在劫难逃,实出于不得已。不过,既然在劫难逃,一般人的心理便是宁肯早点了结,也不愿无谓拖延。假如我们所爱的一位亲人患了必死之症,我们当然惧怕那结局的到来,可再大的恐惧也不能消除久等的无聊。

    无论等好事还是等坏事,所等的那个结果是明确的。如果所等的结果对于我们关系重大,但吉凶未卜,则又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时我们宛如等候判决,心中焦虑不安。焦虑实际上是由彼此对立的情绪纠结而成,其中既有对好结果的盼望,又有对坏结果的忧惧。一颗心不仅悬在半空,而且七上八下,大受颠簸之苦。我们自幼及长,从做学生时的大小考试,到毕业后的就业、定级、升迁、出洋等,一生中不知要过多少关口,等候判决的滋味真没有少尝。当然,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悟性,就迟早会看淡浮世功名,不再把自己放在这个等候判决的位置上。但是,若非修炼到类似涅槃的境界,恐怕就总有一些事情的结局是我们不能无动于衷的。

    一生中我们最经常等候的地方不是门前,而是窗前。有形的或无形的,分布于商店、银行、车站、医院等与生计有关的场所,以及办理种种烦琐手续的机关。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耐着性子,排着队,缓慢向它们挪动,然后屈辱地侧转头颅,以便能把视线、手和手中的钞票或申请递进那个窄洞里,又摸索着取出所需要的票据、文件等。这类小窗口常常无缘无故关闭,好在我们的忍耐力磨炼得非常发达,已经习惯于默默无止境地等待了。

    等在命运之门前面,等的是生死存亡,其心情是焦虑的,但不乏悲壮感。等在生计之窗前面,等的是柴米油盐,其心情是烦躁的,掺和着屈辱感。前一种等,因为结局事关重大,不易感到无聊。然而,如果我们的悟性足以平息焦虑,那么,在超脱中会体味一种看破人生的大无聊。后一种等,因为对象平凡琐碎,我们极易感到无聊,但这种无聊往往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小无聊。

    说起等的无聊,恐怕没有比旅途中迫不得已的羁留更甚的了。譬如,由于交通中断,不期然被耽搁在旅途中某个荒村野店,通车无期,举目无亲,此情此境中的烦闷真是难以形容。但若把人生比作逆旅,我们便会发现,途中耽搁实在是人生的寻常遭际。我们向理想生活进发,因了种种必然的限制和偶然的变故,或早或迟在途中某个点上停下来。我们相信这是暂时的,总在等着重新上路,希望有一天能过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殊不料就在这个点上永远停住了。有些人渐渐变得实际,心安理得地在这个点上安排自己的生活。有些人仍然等啊等,岁月无情,到头来悲叹自己被耽误了一辈子。

    我曾在一个农场生活了一年半。那是湖中的一个孤岛,四周只见茫茫湖水,不见人烟。我们在岛上种水稻,过着极其单调的生活。使我终于忍受住这单调生活的正是等——等信。每天我都怀着殷切的心情等送信人到来的时刻,我仿佛就是为这个时刻活着的。尽管等常常落空,但是等本身就为一天的生活提供了色彩和意义。

    我曾在一间地下室独居了好几年。当我伏案读书写作时,不由自主地在等——等敲门声。我期待我的同类访问我,这期待使我感到我还生活在人间,地面上的阳光也有我一份。我不怕读书写作被打断,因为无须来访者,极度的寂寞早已把它们打断一次又一次了。

    不管等多么需要耐心,人生中还是需要等的。可以没有理解,但如果没有对理解的期待,哪里还有创造?可以没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没有等,哪里还有人生?事实上,我们一生都在等待自己也不知道的什么,生活就在这等待中展开并且获得了理由。等的滋味不免无聊,然而,一无所等的生活更加无聊。不,一无所等是不可能的。即使一无所等,我们还是在等,等那个有所等的时刻到来。一个人到了连这样的等也没有的地步,就非自杀不可。

    人生唯一有把握不会落空的等是等那必然到来的死。但是,人人似乎都忘了这一点而在等着别的什么,甚至死到临头仍执迷不悟。我对这种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西厢记》中的故事,意在表达即便为美事,等也是难挨、可怕的,因为这种“等”是被迫的,完全不由自己支配的。

    B.文章中说“人等好事嫌姗姗来迟,等坏事同样也缺乏耐心”,意在批判人们只求好事快快到来、对坏事缺乏耐心的思想。

    C.文章中三次写到了“等候判决”,并且用社会现实中的具体情形来说明人们在等待事情的结局时不会无动于衷的事实。

    D.“忍耐力磨炼得非常发达,已经习惯于默默无止境地等待了”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调侃了社会现实中无可奈何的等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中“等的滋味,最是一言难尽”一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统摄全篇,而且意蕴含蓄深远,点明等待的滋味的复杂。

    B.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先写“不喜欢一切等”和“等”的无可奈何,后写“人生中还是需要等的”和“等”的意义。

    C.“这时我们宛如等候判决……”运用类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在等待吉凶未卜的结果时焦虑不安的心态。

    D.作为一篇哲理散文,作者在阐述等的各种滋味时,并不生硬、空洞,而是联系现实生活,这样能极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3】结尾说“我对这种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作者因何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

    【4】试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常用《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比喻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

    (2)《荀子·劝学》中说,刀剑要锋利,需要磨砺,人要成为“___________”的君子,就必须“___________”,强调了学习的意义重大。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此起彼伏、如火如荼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在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之后,提出总结性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按要求填空。

    (1)今之众人,________,而耻学于师。(_________)《师说》)

    (2)_________________ ,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3)白居易《琵琶行》中侧面表现琵琶女高超琴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明自己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是欣赏此间的山光水色。

    (2)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宠辱偕忘,毁誉由人:他面对世人的赞誉并没有变得更勤勉,面对“___________”,这是因为他既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关系,也能“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一句用弦多暗示作者天赋极高,多愁善感;“_________”一句用典故表达了凄迷哀怨之情。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

    陈与义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注]①建炎三年腊月,陈与义与友人席益(字大光)在衡山相遇。当时,陈与义因躲避金兵而抵达湖南,席益则卸掉官职流寓衡山一带。次年元旦后数日,陈与义离开衡山赴邵阳,在席益为他举办的饯别宴上作此词。②歌声:席间歌女劝酒的演唱。③雪:指“雪儿”。雪儿为隋末李密歌伎,善歌舞,能够根据音律填词而歌。“雪儿”后来泛指歌伎。④衡州:今湖南衡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既描写了客观情景,点明作者即将启程远行的事实,又侧面表现了作者的主观心境。

    B.“更醉君家酒”一句将作者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的复杂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含蓄而深切。

    C.“吟诗”两句写作者与友人相聚时一起赋诗,天天盼望春天,可桃花刚开却要分别,无限惋惜溢于言表。

    D.本词层次分明,上片叙事,描写了饯别宴上的情景,下片抒情,抒发了作者不忍离别的情感。

    2请简要赏析词的末尾两句“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秋湖觞芰图序

    曾燠①

    去年此日,湖②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舍离,已殊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署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惠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曾燠:江西省南城人,乾隆进士,有《江西诗征》《赏雨茅屋集》等文集。②湖:即江苏扬州瘦西湖。当时作者担任两淮盐运史,在扬州设了题襟馆,与宾客们饮酒咏诗为乐,因在闰六月游湖,故题目中称“秋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由慧因寺前棹也 发:出发

    B.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酌酒:斟酒

    C.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 已:而已

    D.图中之客十有八人 凡:总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踏芳草旧径出 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

    B.已殊前度 而耻学

    C.别港渺通幽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葬之

    D.图净香园者 今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一行游玩瘦西湖的几个主要景点,从惠因寺到虹桥、桥亭,再到净香园、莲性寺、筱园、高咏楼,经过别港,最后到桃花庵。

    B.本文用了很多典故,但是语言却清丽,琅琅上口,有音韵之美。

    C.本文先叙写了作者在观莲节与宾客秋游的情形,最后一段交代客人们作画吟诗的缘由,并抒发了对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的赞美之情。

    D.本文是一篇给诗集作的序文,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韵。

    【4】用斜杠“/”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

    ⑵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

    ——王安石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臧克家

    2021年,农历牛年,又欣逢建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结合个人与国家,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