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的身份。下列表述与现象相符合的是( )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C.“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D.城市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3、2003年保利集团以3千多万港币的价格拍下的圆明园文物——猴、虎、牛三铜首。致使它们流散国外的侵略者是
A.俄国
B.英国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4、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
A.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了半殖民地
B.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社会经济
D.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5、了解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终结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南昌起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6、洋务派发动的徉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 B. 奕诉 C. 曾国藩 D. 袁世凯
7、现今的司南模型出自科技考古专家王振铎的构拟,他依据的文献是东汉王充《论衡》中的记载。但勺形司南的存在受到一些人的否定,因至今为止,考古界还未能用天然磁石复制出可以指南的勺形司南。关于司南的争议说明( )
A.文献资料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
B.考古发现才能证实司南真实存在
C.年代久远导致司南存在未有定论
D.司南存在与否需要多方史料互证
8、在五四运动中,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伟大力量的是( )
A. 先进的知识分子 B. 大学生 C. 工人阶级 D. 商人阶层
9、由如图可知,中国( )
A.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
B.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C.对外开放的目的发生改变
D.“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实践
10、台北的孙逸仙纪念馆之所以被称为“国父纪念馆”,主要是因为孙中山
A.建立了兴中会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提出了三民主义
D.领导了武昌起义
11、水下考古人员黄海海底发现一艘沉船,从水中打捞出包括所有“致远号”字样的瓷盘碎片等诸多文件,与该沉船相关的人物是
A.邓世昌
B.丁汝昌
C.左宝贵
D.关天培
12、2016年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将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我国农村改革始于( )
A. 山东、河南 B. 安徽、四川 C. 湖北、湖南 D. 江西、江苏
13、下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
A.土地改革之后农民的喜悦
B.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
C.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D.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改变
14、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文学界普遍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现代化”道路的起点。那么,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
A.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努力维护农奴主阶级的利益 D.大量学习吸收西方科学技术
1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话是题给谁的( )
A. 左宝贵 B. 叶志超 C. 邓世昌 D. 丁汝昌
16、经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企图,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揭示了抗美援朝
A.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B.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C.维护了亚洲乃至世界和平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7、马克思认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段话主要强调的是殖民掠夺
A.给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B.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有利于落后地区旧制度的瓦解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18、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访问时发表了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讲话,强调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传承了我国的哪一外交方针( )
A.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互不侵犯原则
D.不结盟原则
19、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是(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民族团结
20、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到了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21、______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2、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内容。
(1)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______。
(2)太平天国运动中关于土地问题的文件--______。
(3)清政府建成的新式海军中规模最大的舰队--______。
(4)1899年向英、俄、德等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的国家--______。
23、根据所学知识,在下列表格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条约名称 | 签约国家 | 割地 | 赔款 | 影响 |
1842年 《______》 | 中国与 _____签订 | 割让 __________ | 2100万元 |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895年 《______》 | 中国与 _____签订 |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 白银 ________两 |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1901年 《______》 |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 | 赔偿白银 ________两 | 使中国 ______________
|
24、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25、( )年,西藏和平解放;(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6、【代表聚集·制度确立】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________的确立。
27、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___________。
28、1935年冬,北平爱国学生发起了著名的“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938年______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29、____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________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实现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结论——
(3)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4)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事件——
3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写出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国民革命为什么最后以失败告终?
3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五四精神)
(1)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试举五四运动的史实一例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红船精神)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什么?
(长征精神)
(3)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毛泽东指挥红军跳出敌人重重包围的军事行动是什么?
(延安精神)
(4)延安是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神经中枢。1940年,哪次大规模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写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理论名称。
(学习感悟)
(5)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传承中国精神?
33、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8年,在邓小平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2018年习近平博鳌论坛讲话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还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材料二1978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18个红手印,签下“包产到户”契约,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2)请问安徽凤阳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来发展为什么体制?
材料三: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吸引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内地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3)1980年,我国设立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窗口”的是哪个?为了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于2001年还加入了国际组织,请写出此组织名称。
材料四:1997年,中共“十五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全党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
(4)这次大会确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五:
年份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978年 | 343.4 | 133.6 |
1990年 | 1510.2 | 686.3 |
2000年 | 6280 | 2253.4 |
2017年 | 36396.2 | 13432.4 |
(5)结合上表,请你谈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