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要求各地在2017年春季开始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精神。"十四年抗战"始于( )
A. “七七”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百团大战
2、某校举行“新中国科技成就展”,选取了以下图片,其中属于我国最先取得的科技成就的是( )
A.
B.
C.
D.
3、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②都由孙中山领导或号召
③都以武装斗争的形式进行 ④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这表明中国
A.领土主权受到破坏
B.丧失了在这些地方的司法管辖
C.开始与英国进行商业贸易
D.被迫成为英国的商品市场
5、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为改变这样的情况,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逐步建立( )
A.社会主义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6、关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清朝政治腐败
B. 清朝经济、军事技术落后
C. 清朝武器装备落后
D. 清朝无一将领率部抵抗
7、下列史实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三大改造 ②改革开放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8、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获得更多的赔款
D.允许外国使者进驻北京
9、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功’。”材料中的“功”主要是( )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文革是建国以来最大的挫折
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文革提供了反面教训
10、“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发起了( )
A.黄花岗起义
B.“一二·九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华北自治运动”
11、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材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①是首次取得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 ②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
③巩固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消除了中美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小康社会
D.人民幸福
13、如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由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B.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全部历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先进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
14、“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孙中山随后的回答是( )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革命策略,争取更多军阀倒向革命阵容,建立和巩固政权”
D.“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不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确立了( )
A.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16、“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该材料发布于( )
A.抗日战争胜利后
B.解放战争胜利后
C.“一五”计划期间
D.改革开放后
17、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18、下列是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
A.深圳
B.广州
C.海南经济特区
D.上海浦东开发区
19、下列表格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其历史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亿元)
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71.8 | 6.9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7.1 | 趋于零 |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小明同学今年暑假准备参加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夏令营,请你为他选择一条最适合该主题的路线( )
A.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B.瑞金——遵义——西安——吴起镇
C.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D.上海——武汉——西安——会宁
21、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________________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________的开端。
22、《辛丑条约》 特点: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数目最庞大、________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3、匹配题,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A.南昌起义_____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八七会议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三湾改编_____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D.秋收起义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E.古田会议_____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F.国民党一大_____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24、1924年,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_____________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25、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________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同时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准备在_______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
26、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 )、开动脑筋、(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实现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4)我国在港澳特别行政区实行的社会制度是——
28、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地点
B.《南京条约》中被割让的土地
29、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_____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_、社会化发展,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0、毛泽东曾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是________。
31、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2)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中“中国的声音”有哪些?这些声音是由哪位伟人代表中国政府发出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发生在哪一年?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辉煌的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2、在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请你根据学习的史实,回答都取得了哪三项成就?并分析一下,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原因是什么?
3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探索中,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国内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中共八大由此提出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2)1982年中十二大召开。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什么建设目标?
(3)1987年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基本路线,其内涵是什么?
(4)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和十八大分别将哪一理论成果写进党章,作为中共指导思想
3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在苦难中觉醒,谱写新篇章。读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篇】
材料一 有人评价“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宝岛香港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
【探索篇】
材料二 如果我们将中国封建传统比作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嫁接了一些新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遭变》
【觉醒篇】
材料三 郑超麟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战”爆发的时间。分析“此战”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20世纪初,陈独秀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向“树墩”发起了冲击,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指出他们做了哪些努力?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运动的先锋和后期的主力分别是什么群体?试列出一项因“集体意识”觉醒而取得的斗争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