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
A. 把衣被等物折起来
B. 一层加上一层,重复地堆着。
【2】千丈青山像一座珍珠的屏。( )
A. 挂在墙上分条的字画。
B. 挡风或分隔房间的家具。
C. 指像屏风那样起遮挡作用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2、给下面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你 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 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
A.只有……才…… B.只要……就…… C.如果……就…… D.即使……也……
3、根据所学内容,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宋代苏轼。
B.《忆江南》的作者是唐代白居易。
C.《绝句》的作者是唐代杜甫。
D.《三衢道中》的作者是唐代曾几。
4、“我们一定要( )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能恰当填入句中的词语是( )
A.珍惜
B.爱惜
C.爱护
5、填空。
1.《乞巧》的作者是______,诗中叙述了______的美丽传说;《乞巧》这首诗表达了人们追求______的心愿。
2.《咏柳》是__代诗人______写的,“咏”的意思是________,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的手法,描绘了______的柳树,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3.《嫦娥》的作者是______,诗中描述了______的传说故事。《嫦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同嫦娥一样______的处境和心情。
4.《春日》是__代诗人____写的,诗题的意思是______。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胜日”的意思是______,“寻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光景”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
(2)请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
______________
(3)我还知道,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跟________相吻合。
7、补全词语。
翩翩(_____)(_____) (_____)(_____)并论 邯郸(_____)(______)
杞人 (_____)(_____) (_____)弓(_____)影 画(_____)添(_______)
(_____)(_____)矛盾 (_____)辕(_____)辙 窃窃(_____)(______)
掩(_____)盗(______) 争(_____)斗(_____) 人(______)人(______)
8、读拼音,写词语。
jì xù dīng líng má fan
mì mì táng cù pái gǔ
9、阅读说明文,完成练习。
蚯蚓又叫“蝴蟠”“地龙”。这类默默无闻的环节动物,身体细长,在潮湿、疏松的土壤里,穿行自如。一旦碰上坚硬的石块或树根,它们会很快地转向,绕道而过。那么,它们是怎么知道前方有障碍物的呢?
有人说,蚯蚓有眼睛,它们是靠两眼来辨别方向的;也有人说,环节动物比昆虫低等,它们的组织还没有分化出眼睛。据动物学家研究,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头部已经退化,并没有眼睛。那凸起在它头部前面的,是它的嘴巴,叫作口前叶,没有视觉作用,仅仅是用来索取食物和挖土钻洞的。
蚯蚓( )没有眼睛,( )它的触觉器官却很发达,包括表皮感觉器、口腔感觉器、光线感觉器等,对前进中所接触的物体和环境都能敏感地反应出来。
科学家曾经对蚯蚓的触觉做过这样两个实验:一个是在蚯蚓行走的路上放一块铁皮或一块砖头,当蚯蚓的皮肤接触到这些物体后,它立即转向避开;另一个是把蚯蚓放在光线强弱不同的地方,结果蚯蚓向弱光处行走。这说明蚯蚓确实是用触觉器官代替了眼睛的功能,而且对光线的强弱很敏感,遇到强光就会本能地躲避,这证明它完全适应土壤生活。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适合的关联词。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蚯蚓是一种昆虫。(______)
(2)蚯蚓害怕强光。(______)
(3)蚯蚓靠嘴巴来辨别方向。(_______)
【3】科学家做的实验中,蚯蚓靠什么避开铁皮和砖头?它又是靠什么躲避强光?( )
A.表皮感觉器、嘴巴口前叶 B.口腔感觉器、光线感觉器
C.表皮感觉器、口腔感觉器 D.表皮感觉器、光线感觉器
【4】科学家做的两个实验证明了( )
A.蚯蚓喜欢潮湿疏松的土壤。
B.蚯蚓的触觉器官代替了眼睛的功能。
C.蚯蚓碰上坚硬的石块和树根,会很快地转向。
D.蚯蚓的嘴巴是用来索取食物和挖土钻洞的。
【5】画横线的句子在短文中起 作用。文中还有哪句话跟它的作用一样?请用横线画出来。
10、阅读理解。
明星上的一粒微尘
①那是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②有一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青年教师的来信。
③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核算,我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这好比在明星上蒙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
④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一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见完全正确,他有着很高的才华。”
⑤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读了这封信,并把写信的青年人请来参加会议。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他也成为一位有名的数学家。
⑥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陈景润写信的时候,华罗庚是一位____________,陈景润是一位______________。
【2】陈景润的信写了三层意思,它们分别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星上的一粒微尘”中,“明星”指的是______,而“一粒微尘”指的是________。
【4】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赞扬了华罗庚_______的品质。
11、阅读空间
算术题与文学课
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文学课,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大声回答:“等于7嘛!”
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说到这里,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国画给学生们欣赏。
只见画上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黑点了。
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学生们听罢,恍然大悟。原来,闻先生是要用这个简单的算式形象地说明,文学艺术作品贵在含蓄,要给人们以广阔的想象余地。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疑惑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一多为什么要给学生出这道简单的数学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①学习了《桂林山水》,我知道桂林的山具有 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漓江的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分别用三个字来形容)
②在《抓阄》中,作者通过细致的神态、动作描写让我感觉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1】“我”希望变成一棵树是因为( )
A.“我”想让小动物们有个温暖的家。
B.“我”想在玩的时候不被打扰。
【2】“我”变成了一棵________________的树。
【3】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仿照课文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没头脑和不高兴(节选)
“没头脑”成了建筑工程师以后,首先就想(设计 计划)一座少年宫,让全市小朋友能同时在里面玩儿。他画了张图纸,是一片三四百层高的大楼群,剧场、运动场、图书馆……应有尽有。
少年宫很快(建造 建成)了。“没头脑”还收到请帖,被(邀请 请求)去那儿看戏。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的还抬着锅碗瓢盆、蚊帐被褥……“没头脑”心想:去少年宫玩儿怎么跟去露营一样呢?
“没头脑”来到少年宫,刚想进门,门卫拦住他,问他怎么没带食物和被褥。“没头脑”纳闷儿:“看戏还用带那些玩意儿?这可太新鲜了!”门卫解释说:“这地方太大了,楼房太多太高了,楼里光有楼梯没有电梯,也没有指示牌,要找到剧场,没有十天半个月还真不行。不带吃的还不饿死?”“没头脑”心里直(高兴 懊恼):电梯和指示牌给忘了!设计图纸的时候怎么不好好想想呢?没法儿,“没头脑”只能跟着大伙儿,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碰乱撞地往里走,一层一层地往上爬。起先几天还妤,五六天后,大伙儿全爬得垂头丧气的,没了精神。
【1】结合文义,用“/”画去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
【2】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A.表现出来的活力。( ) B.感到迷惑不解。( )
C.新奇、稀罕。( ) D.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
【3】下面不是“没头脑”设计的少年宫的缺点的是( )
A.没有指示牌 B.没有提供食物
C.只有楼梯没有电梯 D.楼太高太大
【4】当“门卫拦住他问他怎么没带食物和被褥”时,“没头脑”感觉挺_________,当听了门卫的解释后,“没头脑”心里直________。
【5】你觉得“没头脑”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核埋在墙脚下边。杏树苗居然冲破坚硬的壳和多石的土地,向蓝天露出笑脸。不久,这个孩子发现了这棵孤孤单单的杏树。
“嘻,这是什么树苗?把它的尖儿掐了,看它能长成什么怪样!嘻,嘻!”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长到墙角下来了!”孩子的父亲觉得奇怪,不由分说,用斧头从根部砍断杏树。
杏树流着眼泪,在雪下过了一个严酷的冬天,春天一到,它又抽出芽来。当它到了开花的年龄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又觉得碍眼,便锯去了它的几个枝杈。
掐尖、斧砍、锯杈都没有熄灭杏树心中的火焰。当一个春天又到来的时候,杏树终于长到墙的外边,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很多小鸟来赏花,它们望着杏树伤痕斑斑弯曲的身躯,不觉“啊”地惊叫一声。“你靠什么力量活下来,又开出了这样美丽的鲜花?”杏树回顾着自己走过的艰辛道路,沉思很久,最后深情地说:“希望,还有信念。”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竟然——________ 艰难——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的身躯 (________)的冬天 (_______)的花朵
【3】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成杏树身体伤痕斑斑满弯曲的原因。
【4】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小真从桥上把辫子垂下来。辫子就能钓到鱼呢。(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麻烦"的意思有:一是“使人费事或增加负担”,二是“烦琐、费事”。请根据“麻烦”的不同意思造句。
意思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真的头发在水里轻轻地荡来荡去。(改成比喻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准。
帐单 报酬 款项 蹑手蹑脚
塞进 索取 小心翼翼 如愿以偿
18、口语交际。
在班级举行的一次玩具交易会上,宋佳佳很喜欢李敏的芭比娃娃,想用自己的蚱蜢玩具和李敏交换,她该怎样和李敏说呢?
19、修改病句
1.联欢会开始了,整个会场充满了热闹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午,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去参观画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毛豆、红豆、扁豆等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我的希望马上就要实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里呈现出一派激烈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果明天是妈妈的生日,你给她准备了礼物,并给她写一张贺卡,你会在贺卡上写些什么呢?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吧。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