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词填空。
①一( )清泉。 一( )金光 (条 束 阵 个 眼)
②妈妈的神情变得( )了。 (严肃 严格 严厉)
③那只小猫,既漂亮,又活泼( )。 (灵活 灵巧 机灵)
2、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闷热 郁闷 沉闷
B.卷心菜 试卷 卷面
C.夹子 夹住 夹被
D.裁缝 缝纫机 缝衣服
3、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是( )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冒充 B.不顾 C.冒失 D.向外透;往外升
4、( )叙述了俞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
A.高山流水
B.负荆请罪
C.望梅止渴
5、再考考你,大家都知道“李杜”指李白和杜甫,请问“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呢?
妙妙: 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童年的水墨画》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幅画面。
2.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传》
3.《剃头大师》一文中,“剃头大师”指的是_________,“害人精”指的是_________。
4.《肥皂泡》的作者是_________,她的作品充满了对_________的赞美,以及对_________与_________的歌颂,如《________》《__________》。
7、我会根据课文填空。
(1)谁家想( ),谁家想( ),就( ),把树木( )下来。21教育网
(2)一年年,(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 ),裸露的土地不断( )。
8、书法乐园。读一读,并抄写下面的语句,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乐山大佛
我国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四川的乐山大佛。它地处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大佛,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
乐山大佛形象生动,气魄雄伟。佛像坐东面西,双眼似睁似闭,面容慈祥,双手扶膝,安然端坐。整个造型比例匀称,体态庄严。它高71米,仅头部就有10米宽,双肩的距离为28米,耳长7米,耳朵里可以藏进几个人,一只脚背上竟可以站一百多人。真是“头大与山高,足宽踏浪涛。千年仍未老,静坐看朝朝!”
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这套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被雨水侵蚀(shí)。清代诗人王士祯(zhēn)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jì)中流”。在大佛头部的18层螺髻中,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靠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的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奇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乐山大佛在唐代开始修凿,人们爬上高山峻岭,攀登悬崖峭壁,一锤锤地凿,一刀刀地刻,花了整整90年才凿刻完工。佛像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霜雨露,至今仍然身形完好,端坐安详。
这座石刻大佛被人们誉为世界艺术珍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维修乐山大佛。现在每天来这里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人们登上凌云山峰,无不赞叹这尊举世无双的大佛坐像。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络绎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世无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读文章,读懂每一自然段的内容。照样子找出关键词句,填一填表格。
地理位置 | 三江汇流处、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 |
外表 |
|
排水系统 |
|
修凿过程 |
|
地位 |
|
【3】读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
(1)说说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依次从大佛的哪些部位介绍了排水系统的设计巧妙?根据课文内容排列顺序。(写序号)
①头部 ②两耳背后 ③衣领和衣纹皱折
④胸部背侧 ⑤正胸靠向左侧 ⑥右臂后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下面的例句,运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例:这座石刻大佛被人们誉为世界艺术珍品。
_________被人们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被____________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罐和铁罐(节选)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 )盛东西的,并( )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在选文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第四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铁罐___________,陶罐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孔雀与羽毛
“瞧,多么美丽!”一只孔雀得到人们的称赞。
孔雀听了非常得(de dé)意。它骄傲地对身上的羽毛说:“你听,人们都在夸我长得(de dé)漂亮。”羽毛听了,很不服气地反驳说:“如果没有我那鲜艳的色彩,人们还能称赞你漂亮吗?”孔雀听了羽毛的话很恼火,它无情地把羽毛从身上全都拔掉了,羽毛也愤怒地从孔雀身上分开了。
第二天,人们再一次看到了这只孔雀(qüè què),可是再也没有人夸奖它了。
一阵冷风吹来,孔雀由于失去了羽毛的保护而冻得浑身发抖;羽毛也被风吹得东一根,西一根,失去了往日的光泽(zé zhé)。
这时,孔雀想起了羽毛,羽毛更想孔雀。
孔雀美丽,是因为它有色彩艳丽的羽毛;而羽毛也正因为附着(zhe zhuó)在孔雀的身上才显示出它的美丽。它们双方失去任何一方的陪伴,都不会得到人们的称赞。
【1】用“√”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孔雀失去了羽毛后怎么样了?羽毛失去了孔雀又怎么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在文中画出孔雀与羽毛的关系。
12、课外阅读
鱼 目 混 珠
古时候,有个名叫满愿的人,收藏着一棵极为罕见的大珍珠。许多人好奇地想见识一下这颗珍珠的模样,可是满愿从来不肯让人看。
每当人们对满愿表示羡慕时 满愿的邻居寿量总是轻蔑地对人们说 有颗珍珠算什么 我也有 而且比满愿那颗还要好 于是,他也像满愿一样,从来不肯让别人看他的珍珠。人们虽然从来也没见过他们珍藏的珠宝,但对此都深信不疑。于是,大家对两位珍珠的主人羡慕不已。
后来,他俩忽然同时患病。医生看过他们的病后,告诉他们说,他们得的是一种病。治这种病需要用珍珠的粉末配制一种药。两人听了,救病心切,都把自己深藏不露的珍珠拿了出来。人们听说他们拿出了珍珠,当然不肯放过这个一饱眼福的机会,纷纷赶来观看。只见满愿那颗珍珠晶莹圆润,十分迷人。而寿量那颗呢,原来不过一颗稍大些的鱼眼睛!
【1】给画“ ”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
(2)非常稀少,难得遇见。( )
(3)丝毫不怀疑。( )
(4)认为有价值而妥善收藏。( )
【3】故事中 和 两人的“珍珠”,一颗是 的真珍珠,另一颗只是 的鱼眼睛。
【4】在正确说法后面的括号里画“√”。
《鱼目混珠》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
(1)鱼目与珍珠很像,不容易区别。( )
(2)不能把鱼目当成珍珠去骗人。( )
(3)拿鱼目当成珍珠,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
13、课内阅读
一身______________的羽毛,一对______________的翅膀,加上____________似的尾巴,凑成了____________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黄色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1】将选文补充完整。
【2】选文第二自然段中画“——”的句子写到的具体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来具体描写“光彩夺目”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用“√”标出。
(1)赶集
A.集合,聚集( ) B.集市( ) C.集子( )
(2)光彩夺目
A.强取,抢( ) B.(光彩)耀眼( ) C.争先取到( )
【4】选文第二自然段表达的意思主要是( )(填字母)
A. 花、草、树木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B. 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C. 小燕子为光彩夺目的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14、发现花开的时间有不同
【1】总写观察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述列举例子:选一选、填一填。
①莲 ②牵牛花 ③蔷薇 ④月光花 ⑤万寿菊
⑥烟草花 ⑦午时花 ⑧昙花 ⑨夜来香
凌晨四点( ) 五点左右( ) 七点( )
中午十二点左右( ) 下午三点( ) 晚六点( )
晚上七点左右( ) 晚上八点( ) 晚上九点左右( )
【3】课文用了不同的说法来表示鲜花的开放、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主要通过用词的变化、修辞的变化来体现不同鲜花的开放。
B. 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显示他语言积累丰富。
C. 这些变化可以使句于更加生动、形象、避免单调重复
15、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按要求做。
猴山上的猴子真有意思。有的打秋千,有的捉迷藏,有的晒太阳。小明把一个香蕉扔给一个小猴子,它接过来,学着人的样子剥起皮来。突然,一只大猴子从铁杆上跳下来,抢过小猴的香蕉就吃。小猴子先是一愣,接着就不住地叫着,追着,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
(1)这段话是围绕那句话写的?写在下边"____"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5个表示猴子动作的词语写在下边"____"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描写小猴子活动的一句话。
16、语文与生活。
今天是5月26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决定于6月1日组织三年级全体少先队员去参观博物馆,要通知大家于6月1日早上8点在操场上集合。请你为少先队大队部拟一个通知。
17、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择端画的画,很传神。(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名人走廊
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起点是福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弯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海上丝绸之路。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作为往来的途径,最方便的当然是航海,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做交易之道,这就是我们称为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做“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做“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做“海上香料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你还知道海上丝绸之路上哪些人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下面一段话。(提示:共有5处错误,颠倒顺序、标点符号不恰当、重复用词、使用错别字、句子不完整各1处)
我和妈妈看日出一起去。开始,天空是粉红色的,渐渐地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生起来了。高兴地对妈妈说:“太阳出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花坛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
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燕子赶来参加春天的盛会从南方。
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天地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些有趣的人、事或动物,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人,一件事或是一种动物,以“ 真有趣”为题把它写下来。写出有趣的地方,做到语句通顺、具体生动。2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