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认真听录音两遍,然后完成下列单项选择题。
【1】达尔文是( )
A.美国人
B.法国人
C.英国人
【2】长大后,达尔文成为世界著名的( )
A.生物学家
B.发明家
C.物理学家
【3】一只小松鼠顺着达尔文的腿,爬上了他的肩头,大概以为他是( )
A.一块石头
B.一根木桩
C.一根柱子
【4】松鼠妈妈有必要担心自己的孩子吗?( )
A.有必要
B.没必要
C.以上都有可能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
A.达尔文只爱观察花草树木。
B.达尔文想抓住小松鼠。
C.达尔文不仅爱观察花草树木,还爱小动物。
2、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句是 。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问客从何处来。
A. 儿童散学归来早 B. 儿童相见不相识 C. 儿童急走追黄蝶 D. 村庄儿女各当家
3、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转述句,正确的一项是( )
妈妈对小明说:“我周六有事,不能陪你去图书馆了。”
A.妈妈对小明说,我周六有事,不能陪你去图书馆了。
B.妈妈对小明说,她周六有事,不能陪你去图书馆了。
C.妈妈对小明说,她周六有事,不能陪他去图书馆了。
D.妈妈对小明说,我周六有事,不能陪他去图书馆了。
4、“自己丢了一件黑衣服,就要抢别人的衣服穿”出自( )
A.《曾子杀猪》 B.《郑人买履》 C.《强取人衣》 D.《老马识途》
5、在括号里填人合适的关联词。
(______)用这种方法造的纸价格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______)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6、看拼音写词语。
jù lǒng yún chèn qiān xū méi jīng dǎ cǎi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
wēi wǔ xùn sù fù zé zhēng qí dòu yàn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
7、加标点。
(1)小柱子高兴地说________咱们定个日子再比一比________ 条件是绝招一定得是练出来的________而且要有用________伙伴们都说行________
(2)小柱子一握拳________就在今年暑假________同意的举手________
8、我真棒。(读拼音写词语)
9、课外阅读。
蜂鸟的巢穴
作为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的巢也很小,比一个一元硬币大不了多少,所以在野外很难发现。除了体积小,蜂鸟巢的建造材料也很特别——大部分蜂鸟选择蛛丝和苔藓来搭建鸟巢,这样的巢穴即“美观”又实用,是蜂鸟在几万年进化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蛛丝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还富有弹性,这使得幼鸟在快速成长过程中鸟巢也跟着变大,不至于因挤压死掉。
苔藓通常布置在蜂鸟巢的周围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是一种很好的伪装,蜂鸟太小,它们的蛋会被很多动物惦记着,所以强大的伪装必不可少。
蜂鸟的体形太小,没有太多的能量供给,所以一般雌鸟只产两枚卵。“一夫多妻”的制度让雄性蜂鸟享受了特权,它们除了交配就是只顾自己,不参与筑巢也不会抚养子女。筑巢、产卵、保卫、孵化、抚养的任务都是雌鸟一个人进行,这是一个艰难而又伟大的工程!
【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意的转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2】第一自然段主要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方面介绍了蜂鸟巢。
【3】蛛丝为什么是做蜂鸟巢的最好的材料?用“ ”画出原因。
【4】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蜂鸟以苔藓给自己的巢做掩护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蛋。_______
(2)雌鸟一身兼具数职,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_______
(3)蜂鸟巢十分小,只比一元硬币小一点。_______
10、课内阅读
《蜜蜂》节选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 熟悉)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不是(寻常 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1】在文中括号内合适的词语下面画“√”。
【2】“我”这样做试验时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想一想,连一连,填一填。
做法 目的
A.捉自家草料棚的蜜蜂 a.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B.给蜜蜂做上记号 b.便于观察
C.四公里外放飞 c.与其他蜜蜂区分
D.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 d.路远更能说明问题
这一系列试验过程,充分体现了法布尔 的品质。
【3】“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请问去掉这句话中的“左右”“至少”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1、认真阅读《荷花》选段,回答问题。(15分)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 fú fó )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 piàn piān )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 飘荡 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 停止 制止 )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拼音和词语,在括号里打“√”。(2分)
(2)用“ ”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并仿写一句比喻句。(3分)
写比喻句:
(3)在文中有一个AABC式的词语(翩翩起舞),请你学着写两个这样的词。(2分)
(4)请写一句赞美荷花的话。(2分)
(5)如果你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写下来。(3分)
(6)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
12、课外阅读。
在少年儿童画展色彩缤纷的画幅中,我看到一幅没有色彩,线条也极为简单的画,那是一幅盲童的画。雪白的纸上,用圆珠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座小屋,小屋前有一条小溪,还有一棵高大的树。寥寥几笔,勾画了一个和平幸福的人家。从这里走过的人,都会停下脚步仔细地看着这张没有色彩的极为简单的画,看得那么久。他们不仅是在看这张画,好像是透过这张画,看到了这个盲童的心灵。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复杂—(_____) 痛苦—(_____)
矮小—(_____) 战争—(_____)
【2】用“简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①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shēn cān)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pēn pèn)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②海底的植物差(chā chà)异也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海参(shēn cān) 喷(pēn pèn)水 差(chā chà)异
【2】第①段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用“ ”把这句话画出来。
【3】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些贝类的活动方式是______。
【4】第②段的起始句“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中的“也”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 两个方面写出了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14、课外阅读
我爱草莓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有的人喜欢吃西瓜,有的人喜欢吃菠萝。你知道我最爱吃的是什么吗?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它呀,是陀螺形的,有点像一颗晶莹的鸡心。它全身上下布满了一粒粒小籽,仿佛是衣服上的小小纽扣。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头上的那顶“阴凉帽”—叶子。它好似一位娇美的小姑娘,害羞地躲在一定绿伞下不敢露面。它的样子多么惹人喜爱啊!
它的颜色十分漂亮。它浑身鲜红鲜红的,很讨人喜爱。一粒粒绿色的“小纽扣”——草莓籽仿佛是镶嵌在红衣服上的一颗颗珍珠。有句成语叫“万绿丛中一点红”,可它却是“万红丛中一点绿”。多么美丽啊!
人们之所以称它为“水果之王”,主要还是因为它味道鲜美。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拿来一大碗,我挑了一颗,轻轻咬开它,啊,顿时,一股清甜的汁水流入心房。这是我第一次吃到这么美味的水果,我高兴极了,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最后,我自己也记不得吃了多少,不知不觉捧着肚子呼呼大睡起来。一觉醒来,妈妈告诉我,睡时我的小嘴仍然一动一动的,好像还在品尝它——“水果之王”的余味呢!
现在你知道我的最爱了吧!对,我最爱草莓!
【1】“莹”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
【2】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它全身上下布满了一粒粒小籽,仿佛是衣服上的小小纽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带点字的正确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鲜:①新的,不陈旧,不干枯;②滋味美好;③有光彩的;④鲜美的食物。
⑴它的味道鲜美。 (_____)
⑵它浑身鲜红鲜红的,很讨人喜爱。 (_____)
⑶教师节,同学们把鲜花献给敬爱的老师。 (_____)
【4】“我”为什么喜爱草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2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9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1】用“ ”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2】这几段话写了太阳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一词与第二自然段中的“________”一词意思相近。
【4】把“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词填空:
列数字 作比较 作假设
第二自然段除了用__________外,还用了___________方法说明太阳很大。
16、按要求写句子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我会把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一棵长满鸟窝的树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
(4)围绕开头的句子,接着写一写。
雨下得真大,__________________
(5)我轻轻点了一下小乌龟用一根细长的树枝。(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句子练习。
1.方帽子店主人对儿子说,你怎么能戴圆帽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一溜烟似的跑了。(用相同的修辞方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顶好看舒服的圆帽子被走进店里的顾客买走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我家有总共五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颜六色的红旗在空中迎风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想起了一件很有意思的趣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弯弯的月亮像个大圆盘挂在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虽然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但是运动会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我们要运用灵活学过的词语。
_____________
(2)我激动地心情翻开日记本。
___________
(3)这道题被终于我们解出来了。
________________
21、综合填空。
(1)小明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没有一点自信,我会用屈原的名句劝告他:“ _________________ ”。
(2)当你看到夕阳西下、霞光万道的景象时,会想到唐代诗人李商隐《 乐游原 》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