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对应的季节是:( )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2、下列句子属于反问句的是哪一项?( )
A.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B.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会疲劳?
C.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
D.“这是怎么回事?”池子对她的邻居河流说道。
3、把下列不同类的词语找出来写在括号里。
①安静 平静 喧哗 宁静 ( )
②戏剧 电影 歌舞 节目 ( )
③叔叔 阿姨 爸爸 大人 ( )
④眼睛 鼻子 头部 嘴巴 ( )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邓小平爷爷看了一场( )的足球赛。
A. 满足 B. 精彩 C. 美丽
【2】我考了100分,爸爸向我投来( )的目光。
A. 赞赏 B. 生气 C. 奇怪
5、仿写词语。
白茫茫(ABB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气喘吁吁 (ABCC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丁零丁零(表声音的)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咏柳( ) 绿色( ) 丝绦( ) 裁剪( )
7、拼一拼,写一写。
8、读拼音,写词语。
diào gān chuí liǔ làng huā xì shuǎ
pū teng mó gū qīng shuǎng hú lu
í
9、根据课文填空。
(1)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2)“才下过几阵( )的细雨。微风吹拂着( )的柳丝。( )的草,( )的叶,( )的花,都像( )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 ),为春光( )了许多生机。”
(3)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 )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 )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 )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
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4)几对燕子( )了,( )在电线上,( )的天空,
电杆之间连着( ),多么像( )。
停着的燕子成了( ),谱出一支( )的春天的赞歌。
10、阅读理解。
花钟(节选)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晩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这段话主要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这句话不仅写出了牵牛花的开放时间,还写出了牵牛花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怒”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愤怒;②形容气势很盛。课文中“欣然怒放”一词中的“怒”应是第_________种意思,这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万寿菊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选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种你喜欢的花盛开的时间和姿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迷人的海洋
对大海我是一无所知,但看了《海洋的秘密》一书后,我完全被大海迷住了。
当我看到书中“海洋的诞生”时,心想:难道大海也有生日?它是哪一年生的呢?它的妈妈是谁?我带着这几个问题往下看。哦,我知道了。原来海洋是在月亮诞生时,地球受了强烈的震动而裂开,裂缝越来越大,海洋便渐渐形成了。啊,多么有趣!大海的妈妈原来是月亮。可是大海是有水的啊!这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仔细地看下去,原来大海里的水,是雨啊!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噢!原来是围绕地球的大气慢慢地冷却,变成了雾。雾越积越厚,便成了雨水。这雨没有止息地下了几千年,于是干枯的海洋便成了汪洋大海。
当我看到书中“海洋采药”时,有点奇怪,陆地上有药,海洋中也有药吗?知道了,知道了!喏,鱼肝油、琼胶、精蛋……不都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吗?
啊!海洋,你是多么绚丽、多么神奇!为了探索你更多的奥秘,我愿长大后成为一位海洋科学家。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诞生(____) 强烈(____) 探索(____)
【2】用“____”画出描写雨的形成的语句。
【3】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绚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告诉我们海洋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鱼肝油、琼胶、精蛋这些药是怎么制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bēi bèi)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mēn mèn)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1】给选文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打“√”。
【2】“我”为什么要做试验?找到相关句子画上“ ”
【3】请按照法布尔做实验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②两里多路外放飞
③给蜜蜂做记号 ④捉蜜蜂放在纸袋里
【4】实验可以看出法布尔具有________的科学态度和_______的科学作风。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这时,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硝烟过后,军官们纷纷拿起望远镜。
“干(gān gàn)得好,伙计!这座农舍(shě shè)看来不太结实,它全垮了!”将军连声喝(hē hè)彩,回头微笑着看看炮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错误的用“/”画去。
【2】认真阅读划线部分。
(1)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的手法。
A.比喻 B.夸张 C.对比
(2)这种写法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炮手炸掉自己的房子以后,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
植物能吃虫。夏天,在沼泽地带经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zhān)苔。毛毡苔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黏性很强的液体。这种黏液还含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它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一两个小时,小虫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常常喜欢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放放交响乐。日子久了,竟发现他那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开始正式对水稻进行试验。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一个月后,他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没听过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些,平均每株高度超过30厘米。
此外,还有预报地震的山芋藤,能净化水的水葫芦,会“咬人”的漆树……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____”上。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结束——(__________) 寻常——(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先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重点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介绍了大自然植物的奇妙。
【5】短文给我们介绍了植物不同的本领,其中毛毡苔会__________、水稻会__________、山芋藤能__________、水葫芦能__________……
15、微群阅读
语段(一)
骆驼有灵敏的鼻子,能嗅到1.5千米外埋在沙丘下的水源。当它找到了水源,在20分钟内,能一次喝下100千克的水,使体重马上恢复正常。它把喝下的水存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里,这样就可以几天甚至半个月不喝水了。
语段(二)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会三五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眠。它们睡觉的方法很有特点: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着睡觉。它们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在微笑中开始新一年的生活。蝙蝠在冬天睡大觉,所以人们管这种现象叫“冬眠”。
语段(三)
做完了一天的工作,松毛虫开始用餐了。它们都从巢里钻出来,爬到巢下面的针叶上去用餐。它们都穿着红色的外衣,一堆堆地停在绿色的针叶上,树枝都被它们压得微微向下弯了。多么美妙的一幅图画啊!这些食客们都静静地安详地咬着松叶,它们那宽大的黑色额头在我的灯笼下发着光。它们都要吃到深夜才肯罢休,回到巢里后还要继续工作一会儿。当最后一批松毛虫进巢的时候,已是深夜一二点钟了。——选自《昆虫记》
【1】(对比阅读)认真默读三个语段,在对比中完成练习。
(1)选填正确的词语。
三个语段都介绍了动物的______(生活习性 外形特点)。语段(一)介绍了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列举了具体的______(数据 事例),揭示了骆驼能在沙漠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______(原因 特点)。
(2)填空。
语段(二)介绍了蝙蝠的睡眠,主要介绍了蝙蝠睡觉的______和______。语段(三)介绍了松毛虫______的习性,其主要食物是______。
【2】(品词析句)品读语段,做一做。
(1)抄写语段中描写蝙蝠睡觉和松毛虫用餐的动作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句子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好处,并在语段中找出其他含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最后再仿写一句。
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在微笑中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试身手)认真观察小猫或小狗等小动物,写一写它们用餐时可爱的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照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角仙的力气很大,难道不是昆虫里的霸王吗?(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用加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变句中词语的顺序,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1)这样的好事谁都愿意做。
__________________
(2)大理石的地面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调整句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改为含有“因为……所以……”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牧童》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军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①夜深了,老师仍然在灯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家排着队争先恐后地进入电影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一定要发挥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技能
1. 生活中,你都会做些什么呢?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选一件事写下来。注意要把过程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250字以上。
2. 题目:假如我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