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临高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缆”字的意思最有可能与( )有关。

    A.看,观察

    B.丝,线

    C.颜色

    D.风景

  • 2、下列故事中,不是寓言故事的一项是(

    A. 《蝉和狐狸》 B. 《一路花香》 C.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D. 《狐狸和葡萄》

  • 3、名画《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汴梁在今天的(        

    A.杭州市

    B.开封市

    C.北京市

  • 4、下面每一小题中,哪个词语填入画线处最恰当?填上序号。

    【1】《流浪地球》马上要播放了,人们 走进电影院。( )

    A.陆续

    B.持续

    C.继续

    D.连续

    【2】大厅里响起了阵阵 的乐曲。( )

    A.轻松

    B.轻快

    C.轻巧

    D.轻盈

    【3】一群小鱼游了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 了一道道波纹。( )

    A.飘荡

    B.荡漾

    C.动荡

    D.摇荡

    【4】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 。( )

    A.灵活

    B.灵敏

    C.灵动

    D.机灵

二、填空题 (共3题,共 15分)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

    海底的光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海底的植物

    ________

     

     

  • 6、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一…………

    不是……是因为……  只要…………

    (1)那只孤单失群的大雁(   )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   )拼命往高处飞。

    (2)(   )它受过箭伤,(   )飞得慢。

    (3)我不用箭,(   )拉一下弓,这只大雁(   )能掉下来。

    (4)(   )我的本事大,(   )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 7、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便 ( ) ( )

     

三、书写 (共1题,共 5分)
  • 8、看拼音写词语。

    qiān xū   jiāo ào   hé bì chén tǔ   dài jià

    nuò ruò   pěng qǐ cā xǐ   lǐ huì guāng jié

四、现代文阅读 (共7题,共 35分)
  • 9、拓展阅读

    卢沟桥的狮子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个柱子上都雕着狮子,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是501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选文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引用歇后语说明卢沟桥的______,第二句话写卢沟桥的______,第三句话主要写卢沟桥的______,因此第一自然段的段意是______

    A.建造时间 B.狮子多

    C.柱子上雕刻的狮子多   D.卢沟桥上雕刻了很多狮子

    2用“﹏﹏”画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想想,这段话描写了狮子的( )和(   )。

    A. 形态各异 B. 大小不一 C.性格

    3选文从哪些句子表现出狮子的形态各异,用“_____”画出来。你画的句子是( )(填序号)

    A.比喻句  B.排比句  C.夸张句 D.拟人句

    4卢沟桥上的狮子还会有什么形状呢?展开想象,写一写。(用上“有的……有的……”)

    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与春节、 中秋节合称为中国三大传统节日, 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后期。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他在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各种纪念仪式。旧时,各家在门上插艾草,贴纸符;小孩还穿绣有老虎的肚兜和鞋,或佩戴艾草香囊,以期“驱鬼除邪”。后来,在五月初四,家家户户还用青芦叶包裹糯米煮食,称为“粽子”。粽子馅儿有红豆、蚕豆瓣、红枣、咸肉、鲜肉、火腿及虾子酱等。粽子形状多样,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等。初五上午,人们洒雄黄酒、 悬挂艾草,以驱除毒蛇、 蜈蚣、 壁虎等动物。吃午饭时,人们还要饮上几杯雄黄酒。据说蛇类最怕雄黄, 《白蛇传》中,白娘子就是在端午节那天饮了丈夫许仙倒的一杯雄黄酒而显露原形的。

    如今,端午节吃粽子、饮雄黄酒、备佳肴的习俗久盛不衰,许多农家仍用艾草熏烟。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视_____ 隐藏_____

    2下面对“端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月的开端。

    B. “午”通“五”,“端”是“一头”的意思。

    C. “端”是开始、起初的意思,“午”与“五”同音,因此称五月五日为端午。

    3端午节是为了纪念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中国三大传统节日。如今,端午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粽子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河蚌和水鸟

    河蚌正在张开壳晒太阳,水鸟去啄它的肉,被河蚌夹住了嘴,双方相持不下,结果被渔翁一起捉住。

    河蚌和水鸟,一个被放在水盆中,一个被关在笼子里。夜深了,河蚌悄悄地爬出了盆,一步一步向屋外挪去。但是它爬得太慢了,爬了大半天也没能爬出屋。水鸟虽然有一对善于飞翔的翅膀,但此时也不能远走高飞,只好用嘴使劲地啄笼子。可它的嘴没有蚌壳那么尖利,把笼子敲得梆梆响,也没弄开,反而把渔翁吵醒了。

    跑!休想!渔翁一边警告,一边走了过来,一看水鸟还在笼子里待着,可盆里的河蚌却不见了。他扭头一瞧,发现河蚌正缓缓地向屋外爬呢。你想溜?没那么容易!说着把它捏起来扔进盆里,回去睡了。

    河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小声说:水鸟老兄,咱们应该相互帮助才对……”水鸟连忙点头称好。

    夜幕再次降临了。河蚌悄悄地爬了出来,用自己锋利的外壳打开了笼子。水鸟让河蚌夹住自己的脚,急忙展开宽大的翅膀,向外飞去。不一会儿,它们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1短文的第____自然段写出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

    2仔细读读短文,河蚌和水鸟的长处和短处各是什么?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长处

    短处

    河蚌

     

     

    水鸟

     

     

     

     

    3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形容经过思考,突然想出了办法。河蚌想出了什么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写了河蚌和水鸟被捉及它们两次逃跑的事。开动脑筋,为它们分析一下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河蚌和水鸟被捉,是因为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逃跑不能成功,是因为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逃跑成功,是因为它们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

    蜜蜂群居于蜂箱或树洞中,空间狭小、阴暗。数万只蜜蜂拥挤在一起,蜂窝类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都适合微生物的生长,但在蜂窝内储存的花粉、蜂蜜等食物都不会腐败变质。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发现,原来在群蜂中有一种叫蜂胶的物质。蜂胶对蜂窝内的病菌、霉菌都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作用。它是蜜蜂清洁环境、杀灭病菌、保证健康的良药。蜂胶是蜂蜜从胶源植物的新生枝芽处采集的树脂类物质,经蜜蜂混入其上顎腺、蜡腺的分泌物,反复加工而成的胶状物质。由于树胶具有较强的黏性,所以采集难度大大超过采集花蜜,通常每群蜂每天只能生产0.2克蜂胶。

    1概括出短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介绍蜂胶作用的语句,用“﹏﹏﹏”画出介绍蜂胶产生过程的句子。

    3文中加点词语说明_____________

    4请你针对短文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一滴智慧改变人生

    有一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他的工作是巡视并确认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没几天,他便对这项工作厌烦了,但又找不到其他工作。他想:要使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自己找些事做。因此,他留意观察,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否能够节省成本?

    他经过研究,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经试用后并不实用。他不灰心,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虽然节省的只有一滴焊接剂,但那“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金的新利润。这个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制油业95%实权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留心______  节约______

    厌倦______  特殊______

    2这位青年的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这位青年面对令人厌烦的工作时,他想到: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青年研制成功了什么?效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位青年是谁?他最后有怎样的成就?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船底鱼

    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䲟。䲟的体形长得苗条匀称。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底鱼”。

    䲟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四海的过程中,遇上了饵(ěr)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下来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

    “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然后,它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及其他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这时,它的细长的尾巴,似海藻随海流漂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继续吸附上新“船”。

    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

    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1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前进—( )   短暂(   ) 附近—(   )

    2为什么说䲟在大海中乘周游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䲟乘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美餐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生活中你都认识哪些鱼?你能说出这些鱼的名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先生,您认错人了”

    有一家很大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非常苛刻。前往应聘的都是具有高学历的人。

    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像他乡遇故知一样。这个美国人热情地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了吗?”

    应聘的年轻人心里一震:“他认错了。”在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大学的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但这个青年冷静地说:“先生,您认错了人。我没有到美国学习过,我只有中国大学的学历。”说话的时候,他已做好了不被录用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他说:“很好,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下面我们进行业务考试……”

    1说“先生,您认错人了”这句话的人是( )。

    A. 主考人 B. 美国人

    C. 应聘的年轻人 D. 中国人

    2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是因为:

    A. 他认识应聘者。

    B. 他和应聘者是同学。

    C. 一场表演,想考验一下应聘者。

    D. 他乡遇故知。

    3当第一位应聘者回答之后,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是因为:

    A. 他们朋友相认。

    B. 为应聘者的诚实而欣喜,找到了可用之人。

    C. 他找到了知己。

    D. 应聘者只有中国大学学历。

    4这次招聘考试,这位年轻人会被录用吗?

    A. 一定会的,他已经过了一关。

    B. 不一定,因为他只有中国大学学历。

    C. 如果能通过下面的考试,他一定会被录用。

    D. 一定能,应为主考人已经透出惊喜之色。

五、语言表达 (共3题,共 15分)
  • 16、读一读,再用加下划线的词语造句。 

    (1)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信,而是一封热情洋溢  的表扬信。 

    惊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姐虽然心里很委屈,但还是很有礼貌地把留言本交给了乘客。 

    虽然……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这趟航班。 

    如果……还…… ___________________

  • 17、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1)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在青叶间,长成长长的豆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猫有你这条尾巴,而不是你这条尾巴有一只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泡沫啊,高得能够着云彩,好像一个大大的大大的蛋卷冰激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出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走难道能到楚国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差不多都到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 (共2题,共 10分)
  • 19、修改下面这段话。

    暑假里的一天,气候闷热。一会儿,天空乌云蜜布,刮起了大风,雷电紧跟着的闪电,震的窗户直响。雨下起来哗哗地,越下越大,向窗外去,远处的景物看不见了,近处的景物也看不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修改病句。

    1)下雨了,我们撑着五颜六色的红伞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刚成为了少先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妙笔生花。

    你学会了什么本领?画画?游泳?滑冰?照相?做菜?……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选一样写下来。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书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