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泉州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 )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A.考古发现

    B.神话故事

    C.传说

    D.想象

  • 2、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     

    A.炎黄子孙

    B.人文初祖

    C.华夏首领

    D.开国帝王

  • 3、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       

    A.客观地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B.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C.真实反映了重大历史人物的影响

    D.准确地指出了安史之乱的影响

  • 4、《封神演义》再现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商纣王灭亡和武王兴起的那段历史。为西周的建立奠定基础的牧野之战发生于

    A. 公元前2070年

    B. 公元前1600年

    C. 公元前1046年

    D. 公元前841年

  • 5、山东简称“鲁”。下列选项与“鲁”的来历相关的是( )

    A. 禅让制   B. 西周分封   C. 晋楚争霸   D. 大泽乡起义

     

  • 6、纸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的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A.张骞 B.张衡 C.蔡伦 D.华佗

  • 7、如果小明想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应该去(       

    A.中山陵

    B.黄帝陵

    C.秦始皇陵

    D.大禹

  • 8、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特征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 9、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等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B.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C.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D.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战胜了秦军

  • 1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出现在东汉时期,它与下面哪项史实相关?(     

    A.张骞出使西域被匈奴扣留十年

    B.班超出使西域时在鄯善斩杀匈奴使者

    C.中国或西方的商人往来沙漠雪山经商

    D.卫青、霍去病孤军深入匈奴领地与之作战

  • 11、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

    A.《论语》

    B.《史记》

    C.《离骚》

    D.《资治通鉴》

  • 1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 .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 .隋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 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发展

  • 13、下列与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无关的是( )

    A. 修筑长城   B. 焚书坑儒   C. 严刑苛法   D. 统一货币

  • 14、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西汉统治者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力倡节俭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以农为本

  • 15、观察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之一,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五代十国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

  • 16、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发展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和宋代商业贸易繁荣无关的是

    A.占城稻

    B.早市

    C.夜市

    D.草市

  • 17、小杨同学制作了一批介绍河姆渡人生活的卡片,其中搭配有误的是

    A.生活时间:七八千年前 B.生活区域:长江流域

    C.农业技术:人工栽培水稻 D.建筑技术: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 18、西晋后期,我国人口大量南迁,这股南迁的浪潮会给南方的经济的发展带去什么

    ①优越的自然环境

    ②大量的劳动力

    ③先进的生产工具

    ④先进的生产经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9、“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文中的“变乱”指的是(     

    A.国人暴动

    B.七国之乱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

  • 20、传说在四千多年以前,陕西渭河流域有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他教人们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他是

    A. 炎帝

    B. 黄帝

    C. 蚩尤

    D. 大禹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到清代,进入更加繁荣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____________

  • 22、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__”。

  • 23、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秦的___________。陈胜、吴广等人前往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雨误期,按照秦律要被处死。

    (2)过程:公元前209年,起义在___________爆发,起义军攻占陈县,陈胜称王,建立“____________”政权。

    (3)结果:起义___________,吴广、陈胜被部下杀害。

    (4)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___

  •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主要用 选拔官员。科举制度正式产生后,在唐朝时,科举分为 两大类。

     

  • 25、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意向深远,它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那么,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是________;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是________

  • 26、中国近代化探索分为三个阶段,利用所学知识把三个阶段中的四次变革的名称填写在对应的符号内。

    第一阶段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这就是_______运动,这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第二阶段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就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_______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_______;第三阶段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就是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_______运动。

  • 2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古代的科技也曾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

    (1)东汉时,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____.

    (3)科学家________运用三国时期魏国刘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 28、晋惠帝在位时,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_

  • 29、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世袭制禅让制取代。( )

     

  • 30、山顶洞人发现地点:北京___________顶部的洞穴里。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作品与作者用直线连接起来

    《伤寒杂病论》   司马迁

    《史记》   张仲景

    《缀术》   王羲之

    《兰亭集序》   祖冲之

    《蒿里行》   曹操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春秋时期的霸主。(不少于3个)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具创新】

    材料一   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摘编自王祯《农书》

    材料二   操作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摘编自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

    (1)请写出材料一描述的工具名称。除此之外,唐朝在农业工具上还有什么创新?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生产工具的创新对古代农业发展的作用。

    【技术进步】

    材料三   瓷枕是古代寝具,定窑孩儿枕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它釉色白润如玉,工艺精巧,孩儿伏卧在床榻上,两臂环抱垫起头部,两足交叉上跷,似乎在床上撒娇蹬腿,栩栩如生,活泼有趣。孩子的形象寄托着古人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期冀,或带有祈求多子多福的意义。传世的孩儿枕稀少,因而十分珍贵。这件定窑孩儿枕不仅是宋代风俗的见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摘编自牛叶《探究宋代定窑孩儿枕的艺术特色》

    (2)材料三中的“孩儿枕”具有的有哪些特点和历史价值?北宋兴起的哪一制瓷地点,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人口迁移】

    材料四   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

    2080万

    40%

    3120万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5500万

    65.5%

    2900万

    34.5%

    ——摘编自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

    (3)根据材料四,指出唐宋时期人口分布的变化。它反映了唐朝到北宋的社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发生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请选取其中一个角度,以“国家经济发展”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